第十一卷 余不耐学词,嫌其必依谱而填故也
十、诗典
【原文】隐僻之典,作诗文者不可用,而看诗文者不可不知。有人诵明季杨维斗先生诗,曰:“吾宫萝蔔火,咳唾地榆生。’所用何书?”余按《北史》:“魏昭成皇帝所唾处,地皆生榆。”“萝蔔火”不知所出。后二十年,阅《洞微志》:“齐州有人病狂,梦见红裳女子,引入宫中,歌曰:‘五灵楼阁晓玲珑,天府由来是此中。惆怅闷怀言不尽,一丸萝蔔火吾宫。’旁一道士云:‘君犯大麦毒也。少女心神,小姑脾神,知萝蔔制面毒,故曰火吾宫。火者,毁也。’狂者醒而食萝蔔,病遂愈。”夏醴谷先生督学楚中,岁试题:《象日以杀舜为事》。有一生文云:“象不徒杀之以水,而并杀之以火也。不徒杀之于火,而又杀之以酒也。”幕中阅文者大笑,欲批抹而置之劣等。夏公不可,曰:“恐有出处,且看作何对法。”其对比云:“舜不得于母,而遂不得于父也;舜虽不得于弟,而幸而有得于妹也。”通篇文亦奇警。夏公改置一等,欲召而问之,而其人已远出矣。余按:舜妹敤首与舜相得,载《帝王世纪》。祖君彦檄炀帝云:“兰陵公主逼幸告终,不图敤首之贤,反蒙齐襄之耻。”是此典六朝人已用之。惟以酒杀舜,不知何出。又十馀年,读马骕《绎史》,方知象饮舜以药酒,见刘向《列女传》。
[译文]生冷隐晦的典故,对于写诗著文的人来说不可以用,而对于看诗文的人来说却不可不知。曾有人诵读明朝的杨维斗先生的诗,疑惑不解,问道:“吾宫萝葡火,咳唾地生榆'(萝葡焚毁了我的宫室,咳嗽吐痰之处生榆树。)不知道是出自何处?”我在此说一下,《北吏》中记载:“魏昭成皇帝吐唾液之处,地上都生起了榆树。”而“萝葡火”却不知道它的出处。此后二十年,我翻阅《洞微志》,上面有:“齐州有一个人得了疯病,做梦看见有一位穿着红色衣衫的女子,引他进入一座宫殿之中,歌道:五灵楼阁玲珑精致,这里便是天府之境。然而却惆怅闷闷不已,难以诉说,一丸萝葡焚毁了我的宫室。'旁边有一位道士说:你中了大麦毒,少女是心神,小姑是脾神,知道萝葡能够制麦毒,因此说火吾宫。火,就是毁的意思。'这位患了疯病的人醒来后食萝葡,病便好了。”
夏醴谷先生在楚地任督学之职时,年试的试题题目为:“象日以杀舜为事。”(舜的后母之子象终日处心积虑要杀掉舜)有一位考生文中写道:“象不仅仅以水来淹杀舜,而且还用火来烧杀舜。不仅用火来杀舜,而且还用酒来毒杀他。”幕中阅卷的人看了不觉大笑,欲将试卷批抹而置入劣等之中。夏公不答应,说道:“恐怕有出处,且看看他是如何做对的。”他的对答是:“舜因为不能得到后母的爱护,于是也得不到父亲的爱护;舜虽然不能和弟弟友好相处,却有幸和妹妹关系融洽亲密。”通篇文章也不乏奇警精辟之句,立意新奇。夏公将文章改置于一等之中,想将该考生召来,问问句子出处,而该生已经出门远游了。
我说明一下,舜的妹妹敤首和舜的关系很好,此事见载于《帝王世纪》。祖君颜写檄文讨伐隋炀旁说:“兰陵公主最终被逼承幸,没有得到像敤首那样与兄相善的贤名,却蒙受齐襄兄妹淫乱的耻辱。这个典故看来六朝时的人已经用了。然而只有以酒毒杀舜之事,不知出自何书。又过十几年,我读马脯的《绎史》,才知道象拿药酒毒害舜这件事,可见于刘向的《列女传》。
[笔记]袁枚老先生在这里, 提出了“ 隐僻之典,作诗文者不可用,而看诗文者不可不知。”的观点。
隐僻之典,作诗文者不可用,而看诗文者不可不知。
有人诵明季杨维斗先生诗,曰:“吾宫萝蔔火,咳唾地榆生。’所用何书?”余按《北史》:“魏昭成皇帝所唾处,地皆生榆。”
“萝蔔火”不知所出。
后二十年,阅《洞微志》:“齐州有人病狂,梦见红裳女子,引入宫中,歌曰:‘五灵楼阁晓玲珑,天府由来是此中。惆怅闷怀言不尽,一丸萝蔔火吾宫。’旁一道士云:‘君犯大麦毒也。少女心神,小姑脾神,知萝蔔制面毒,故曰火吾宫。火者,毁也。’狂者醒而食萝蔔,病遂愈。”
夏醴谷先生督学楚中,岁试题:《象日以杀舜为事》。
有一生文云:“象不徒杀之以水,而并杀之以火也。不徒杀之于火,而又杀之以酒也。”
幕中阅文者大笑,欲批抹而置之劣等。
夏公不可,曰:“恐有出处,且看作何对法。”
其对比云:“舜不得于母,而遂不得于父也;舜虽不得于弟,而幸而有得于妹也。”
通篇文亦奇警。
夏公改置一等,欲召而问之,而其人已远出矣。
余按:舜妹敤首与舜相得,载《帝王世纪》。
祖君彦檄炀帝云:“兰陵公主逼幸告终,不图敤首之贤,反蒙齐襄之耻。”
是此典六朝人已用之。
惟以酒杀舜,不知何出。
又十馀年,读马骕《绎史》,方知象饮舜以药酒,见刘向《列女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