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5日 星期二 多云
1994年,我20岁,7月份师范院校毕业之前,我一直憧憬着我的教师梦,因为做老师一直是我从小的理想之一。师范院校毕业生,当然就是当老师,无非是去哪所学校而已,那个时候还是大学毕业生包分配的时代。
然而,那年的7月份,这个教师梦碎了,碎了一地。
就在毕业前夕,泰山区出台了一项新政策,所有大专院校毕业生,无论师范与否,一律进企业。当时泰山区成立了六大公司,所有泰山区的毕业生一律被分配进这六大公司。这对于当时的毕业生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尤其是师范类毕业生。
当然 ,也不是一点希望也没有。当时泰山区的几个处乡农村中学招几个毕业生。文件上写的是,一经录用,必须在农村中学任教满五年,方可调动工作。即使这样 ,也得争取啊。招聘的方式就是考试。考试咱不怕啊,从小到大,考过多少次试已经数不清了,考就考呗。
第一次考英语教师岗。咱学的是英语教育,当然要考英语教师了,好像招了三个,我考了个第四名,没戏。
第二次考语文教师岗。因为当时有个规定,文科的可以通报,也就是说我这个学英语的也可以报考语文教师,招两个。笔试之后,我入围了面试,当时入围了三个人面试。讲课那天规定的上午8点开始,我和另外一个人早早到了面试地点等候,另外一个人迟迟未到。当时那个主管的人还说,那个人再不来,就你俩了,不用面试了。我当时心里还是有一丝窃喜的。谁知在那个固定电话都没普及的年代,那个主管却给什么人打了个电话,而那个姗姗来迟的人终于来了,当时不知道是几点了,于是我又成了第三名。
两次考试之后,我终于无缘学校,被分配到了做塑钢门窗的塑料制品公司当工人。当时我感觉前途渺茫,不知道我的未来在哪里。可怕的是,我觉得两次考试,我成了别人的陪衬,我对这个刚刚接触的社会充满了怀疑。

在公司干了一年之后,1995年的9月份,公司的杨经理把我和另一个师范院校毕业生小赵一起叫到他的办公室,告诉我们说教育局来通知了,说今年初中学校三年制改四年制,缺老师。你们两个都是师范类毕业生,可以去报考。当时我们说:“杨经理,你太天真了(当时杨经理已是四十岁左右了),我们不想考了,没真事儿。”杨经理说:“你们两个小孩儿怎么能这样想呢?去考考吧,万一考上了呢?”
从经理办公室出来,我和小赵经过一番讨论,最后决定,还是去考一考吧。于是我俩每人花了五元钱报名参加了那次考试。我和小赵都如愿以偿考进了学校,当上了老师,圆了自己的教师梦。那年,我们是国庆节之后的10月4号去学校上的班。
这次考试,我得出的结论是,只要有希望就得去尝试,谁知道哪块云彩会下雨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