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梁树丽
第五模块第一单元今天的网课我要给孩子们讲第五模块第一单元。
课件上的导入是从京剧人物和老舍茶馆这些图片开始,然后让孩子们讨论这些图片,虽然这是一个可视化的学习,但是对于我们班上的孩子们来说,这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存在。
我们必须基于学情来设计我们的课。什么是基于学情?用最简单的比喻就是邻居家的孩子喜欢吃萝卜,人家就炒萝卜吃,但咱家的孩子喜欢白菜,咱给他也炒萝卜那就是浪费时间,白费功夫。
当然基于学情还必须考虑到认知。比如第四模块讲交通方式,孩子们告诉我从新乡做地铁去北京的时候我并不觉得诧异,他们说轮船比汽车跑得快的时候我也能接受,甚至他们说在新乡可以坐飞机去北京我也认为这是将来时态。
我知道我们农村的孩子们大多并没有来过新乡市,当然他们更不知道地铁是什么。我记得有一年考试让写共享单车,我们很多孩子都蒙圈,什么是共享单车?因为在那一年共享单车只有大城市才有,像我们这样的小城市根本没出现,真正出现也只是这几年。
我在想,我不能单纯地给孩子们讲文本内容,我还必须给孩子们补充和文本内容有关的外展知识,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走进文本。
比如阅读文讲从英国伦敦到荷兰阿姆斯特丹,孩子们可能文本内容学习的很好,但是如果能让孩子们看着地图去复述文本内容我觉得更好。
添加地图我们经常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其实“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才是真正的理论+实践的学习。
京剧孩子们是知道的,但是老舍茶馆却是一个陌生的存在。我问孩子们为什么名字是老舍茶馆,而不是鲁迅茶馆或其他名字,孩子们告诉我不知道,这就是认知限制,如果孩子们知道《茶馆》是老舍写的一个话剧,那么这个答案就不难回答。
我总觉得自己是一个不务正业的英语老师,因为在我的课堂上我总是在添加,比如讲京剧的历史,讲脸谱,讲中国的茶和西方的咖啡等等,我总是会忘记我出发的目的是什么。
但是孩子们超喜欢这些,对他们来说,这些学习更有意思,或者说他们觉得英语课有意思是因为我讲的“上到天文,下到地理”挺有意思,但不管怎样,对于我这个刚接他们课的英语老师来说,培养兴趣是我和孩子们长期合作行走的关键。
我每次上网课的时候都会吸引老李偷看,他很诧异我在电脑前的疯狂。对我来说,上网课的孩子们不容易,让孩子们玩起来,动起来,轻松起来也是一种缓解焦虑的方式。
“隔着屏幕抱抱你!”
“果然是快手!”
“开始抢答了!孩子们,动起来,动起来!”
“秒回,超赞!”
……
我最喜欢的导入方式就是从题目出发。我听过很多的优质课,参赛的老师总是喜欢用视频或图片或其他,我很少能看到从题目开始的导入,偏偏我这个人喜欢不同,我发现题目就是一个信息源。
I wanted to see the Beijing Opera.
这个题目中的信息量很大,我们可以从这句话出发来设计我们的导入问题。
I 是谁?她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
为什么要看京剧?你了解京剧吗?
她什么时候看了京剧?
在哪看了?和谁一起去的?
看了什么,感觉怎样?
当我们把这些问题留给孩子们的时候,他们就会带着好奇从对话文本中寻找答案。
阅读的技巧来自问题的激发。图片插入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插入图片,让孩子们评价,他们就会借用文本中的语言来表达,这就是学以致用。
The actors and actresses are excellent.
It is very interesting.
当我们学完对话文本,我们再次讨论图片的时候,孩子们的语言就会丰富起来。
I like its traditional music.可视化教学
We can drink tea and watch operas at Lao She Teahouse.
You can also eat delicious food at the teahouse.
Welcome to Lao She Teahouse.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用视频来解读文本,这样学生听和看相结合后能更好地理解文本,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讲解也不能局限于翻译,而是要引导学生去更多的发现。
比如Tony这个小男孩,他脸上的雀斑就是我们对审美的一种引领。
由于审美观不同,我们国家崇尚白皙、细腻、无暇的肌肤,认为拥有这样肌肤的女性,才是美人,所以长雀斑的女孩在我们这里,是不受欢迎的。而在外国人眼中,脸上的雀斑并不是缺点,反而是一种优点,让人看起来更加可爱或性感。
还有,Tony 问玲玲的话也值得我们思考。
T:Do you often go to see the Beijing Opera,Lingling?
L:No,I don't. I wanted to take Betty to the teahouse because it's famous.
这个对话很有意思。玲玲说她不经常去看京剧,她带Betty去老舍茶馆是因为那的京剧比较有名气。
为什么不常去茶馆看京剧?我们必须知道去老舍茶馆是要买门票的,一张票98元,这就是原因。
当然玲玲说take而不是invite这也隐含了一个信息,她不是请客而是AA制,这也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当然这样深入解读文本有什么用?当然是有用的,当你喜欢这篇文章的时候,你自然愿意去走进它,学习它,尤其是对于我们蜗牛班的孩子来说,学英语的目的就是有一个美好的体验,当美好足够多的时候,他们自然就开始热爱了。
当然最大的成长还是我。以前我们总抱怨外研版教材太难,生词多,而且文化意识这一块太强,但是现在因为开始深入地去解读文本,研究文本,我发现外研版教材越来越有意思,我发现这个教材简直太棒了。
这是不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呢?所以,我也希望我们班上的孩子能和我一样,因为喜欢英语课而喜欢英语,哪怕现在他们学不会也没有关系,因为当我们把喜欢的感觉留下之后,这种感觉就会生根发芽,将来有一天当他们有机会再次拿起英语书的时候,他们心中保留的欢喜就会变成他们学习的动力。
因为喜欢,所以爱不释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