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间从书橱里发现了一本很有价值的书《杨绛传》,便抽空这几天一口气把它读完了。此书值得一读再读。
杨绛(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锺书夫人,杨荫杭之女。1935年前往英国牛津大学求学,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她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创作的剧本有《称心如意》、《弄假成真》、长篇小说有《洗澡》等。2004年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再版达一百多万册;2013年以102岁的高龄出版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2016年5月25日凌晨在北京病逝,享年105岁。
我读的这本作者是“亭后西栗”,分为五卷:
第一卷,少年不识愁滋味
第二卷,一生一世一双人
第三卷,飘蓬本是东归雁
第四卷,守得云开见日明
第五卷,一别生死两茫茫
从出生到死亡,讲述了百年杨绛优雅曼妙的一生。
杨绛和父母的关系非常好,她的父母都是书香世家,夫妻关系和谐。她姐妹众多,但对待家中的男孩女孩,父亲秉承一律平等的原则,凡事以说教为主,绝不会动手打骂孩子,也不会宠溺他们,最难得的是,他不会滥用家长权威,而是时常与孩子的角度去解决问题,耐心地去了解孩子们的想法,从而更好地引导他们去辨别是非对错。
我想正是这样良好的家庭基础,使她从小在书香中成长,并耳濡目染父母的相处方式,日后的她便因此能成为一名颇有涵养且优秀的妻子。她非常清楚自己需要什么,在爱情与名利前面,她每次都选择了爱情。她不论自己有多么的优秀,永远都是以丈夫与家庭为重。她懂得尊敬丈夫,懂得鼓励丈夫。我想这也是为何钱钟书如此爱杨绛的原因,因为她懂得在家庭面前放低自己。这种品德是值得我们每一位女性学习的。
杨绛,她是民国时期的一位传奇女子,也是最后一位女先生。在面对生活的各种不如意和岁月的磨难,都能从容淡定地应对。不管现实如何捉弄,她都不妥协,不气馁,不放弃,始终坚持如一地做着自己喜欢的事。她用安静、淡定、从容、优雅、智慧、博学多才的一生,影响着我们一代又一代。
尤其令人称赞的是她和钱钟书之间的爱情故事。
清华古月堂前初遇,一见倾心,再见钟情。钱锺书声明:“我没有订婚!”阿季笑着回了一句:“我也没有男朋友。”
那一年钱钟书不足25岁,杨绛不足24岁。人生最美的时光、最美的年华遇见彼此,这是怎样的缘分,需要多么地幸运,才能在不早不晚,时间刚刚好的年龄遇见能相伴一生的彼此。
婚后生活,杨绛一直都在细心照顾钱钟书,放下大家闺秀的身段,也宁可放弃自己喜欢的文学,也要把钱钟书照顾好,为了他,第一次学做红烧肉,随后鸡鸭羊如法炮制,味道越来越鲜美,手艺越来越好。钱钟书为感谢妻子做饭辛苦,曾题诗相赠:“卷袖围裙为口忙,朝朝洗手做羹汤。忧卿烟火熏颜色,欲觅仙人辟谷方”。
钱钟书每次闯祸,杨绛都说:“不要紧,我来。”只要听到这句话,钱钟书就像心中有定海神针一样,彻底放心了。
那个时候,不管时局如何动荡,他们克服种种困难,互相鼓励相携一起走过了风风雨雨。
晚年,杨绛失去了心爱的女儿杨媛,接着钱钟书也过世了,但她坚强地活下去,整理书稿,完成丈夫和女儿没有完成的事业。
晚年,《走在人生的边上》这部作品创作完成出版,对于死亡这个问题,杨绛先生称之为“回家”,她要在回家之前把一生所沾染的污秽洗净,平静地迎接每一天,准备回家,准备我们仨团聚。
就在回家的路上,这位百岁老人还在孜孜不倦地学习,把自己人生的感悟分享给我们。她说:“人世间,要多少缘分,才能结为夫妻?”她说:“她最大的功劳就是保持了钱钟书的淘气和痴气。”就因为有了这份淘气和痴气,才成就了博学多才,风趣的钱钟书。人生实苦,但总有一抹美好的时光存在。
在字里行间里,处处都能体现出爱与被爱的感觉,仿佛钱钟书从未离开过,只因情到深处,爱到极致,不思量,自难忘!他们的爱是一种永恒的爱情,是彼此的灵魂伴侣,是人间的爱情典范。钱钟书对杨绛的评价是“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杨绛和她爱人钱钟书一生都是人们学习的典范。他们嗜书如命,互相勉励,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学习,且时常泡在图书馆里。
他们彼此都热爱文学,在文学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杨绛一生精通好几国语言,而钱钟书的是诸多优秀人物所认可且不可多得的人才。在杨绛的陪伴下,钟书完成了《围城》的写作。
杨绛还是翻绎家,曾将西班牙语的原文《唐吉诃德》翻译。
杨绛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她为自己的一生画了一个完美的圆。从那一刻起,才女的一生,真正谢幕了,但她的生活经验及才华影响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
看完此书,深受鼓舞,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