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生感悟ABC》中国传统文化国学文化经典
【一张图背论语】Day 013 | 学而第一 | 1.13 信近

【一张图背论语】Day 013 | 学而第一 | 1.13 信近

作者: Heger_四维脑图 | 来源:发表于2020-08-13 22:24 被阅读0次

今天是挑战 “一张图背论语” 的第 13 天。

本章句已经背诵完成!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有子说:“所信守的约言/诺言符合义,说的话才可以兑现;恭敬的态度符合礼,这样才能远离耻辱;依靠关系深的人,也就可靠了。”

这句话体现了有若对待 “信” “恭” “因” 的基本原则。

我们常说,做人要言而有信,说到做到。有若认为,讲信用是有条件的。如果所信守的诺言不符合义,就不应该去兑现。否则,兑现出的行为也会违背义。

对待别人,我们要态度恭敬,但这种恭敬要有一定的尺度和底线。这个底线就是不能违背礼。如果一个人在他人面前太过于恭敬,甚至显得谄媚、讨好,这会给人一种 “低贱” 的感觉,别人也就不会尊重你,从而受到耻辱。

后世对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有不同的看法,甚至存在争议。

有一种理解是:依靠关系深的人,也就可靠了。这种理解,把 “因” 作 “依靠、凭借” 解;把 “亲” 作 “亲近” 解;把 “宗” 作 “可靠” 解。

按照这种解释,我们要依靠跟自己关系密切的人,这样就会比较可靠。个人觉得,这种译法很容易让做官的人误解为 “任人唯亲”。孔夫子的原意自然不是如此。

其实想想,也不无道理。如果周围的人,都是跟自己关系密切、知根知底的人,那么就会有一种可靠感。

还要一种解释是:学习古人,但不拒绝新观念、新思想,这样的话,古人的思想就是可以继承的。这种理解,把 “因” 做 “因袭、学古” 解;把 “亲” 做 “新” 解;把 “宗” 做 “继承” 解。

按照这种解释,我们在学习古人思想时,还要敢于创新,不能因循守旧。这种解释对我们学习传统文化是有启示意义的,古人的思想有其精华之处,但难免也有囿于其时代的局限性,今人称之为 “糟粕”。正所谓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我们读《论语》,其实是在 “读” 孔子。《论语》中的章句,我们要放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进行理解,然后思考对于今天的自己是否仍有借鉴和启示之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张图背论语】Day 013 | 学而第一 | 1.13 信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nlsd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