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汉字活解《论语》学习
彭放| 感悟《论语》的人文情怀之【3·16】——凡事不必苛求

彭放| 感悟《论语》的人文情怀之【3·16】——凡事不必苛求

作者: 教育参悟人 | 来源:发表于2018-10-03 06:42 被阅读37次

【3·16】 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孔子说:“射箭主要以射中为主,不在于一定要穿透皮制的箭靶,因为各人的力气大小不一样。这是古代的作风。”

【感悟】

朱子《集注》说,古者射以观德,但主于中,而不主于贯革,盖以人之力有强弱,不同等也。记曰:“武王克商,散军郊射,而贯革之射息。”杨氏曰:“中可以学而能,力不可以强而至。圣人言古之道,所以正今之失。”

一、力不同科

这章是说,射箭比赛,射中就可以,不一定穿透靶子。无论做什么事,能力有别,天赋有差,环境有异,只要是沿正道尽心尽力就可以了。而凡人的心态,多是重外在轻实质,重影响轻作为,孔子着力改变、扭转。

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射箭,只不过是一种比喻,意思是说,对肯学习礼的人,多一分理解,少几分苛求,对别人太苛求,易作茧自缚。对于国事也是一样,征用劳役不能采用单一的标准。

孔子是心性塑造的工程师。他的政治观、教育观、历史观、人文观,一切无不根源于塑造好的心性。了解孔子如何塑造人的心性,是学习《论语》非常重要的切入点。

毛主席说:“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点精神是什么呢?就是“观德”,就是孜孜不倦地“求精”。努力做到了这一点,也就无悔了。

二、古之道

  孔子说的古之道,是春秋之前的时期。泛指懂得射礼之人,他们习射,练习射箭,其实是用来修德的。“观德”就是观察自己的道德和别人的道德。“但主于中”就是技艺确实也要精益求精,要命中目的,但是不崇尚以射穿皮革为标准。原因是什么?各人的力量不同等,比赛的目的是看谁能够射中靶心。

《朱子集注》又说到,“周衰,礼废,列国兵争,复尚贯革,故孔子叹之。”这是讲周朝衰落之后,到春秋时期,礼崩乐坏,从天子到诸侯都不懂得去实行礼仪了。射礼也不例外,诸侯国都崇尚武力了,去争霸。为了利益要歼灭别国,壮大自己的国家,互相用武力去争斗,射箭就开始崇尚强力,大家都为了争强,所以自然周礼就没人去实行。统治者征用劳役也采用单一的标准,而不顾实际情况作硬性规定,失去了人性的温暖。

射箭如此,为人处事、家庭教育也是如此。如果对别人太过苛求,别人也反过来苛求于你,结果等于自己作茧自缚,活得非常拘谨非常累。

  所以,我们对人对事都要多一份理解,少几分苛求。只有这样才能使环境宽松,人际关系不那么紧张,大家心情愉快,过得轻松自在。 

当然,这是孔子的人文情怀。面对当今复杂的国际形势,我们必须富国强兵!但在富国强兵的过程中,仍不要失去人文情怀!

学习《论语》可以修心养性!感谢您百忙之中来助我弘扬《论语》的人文情怀,如果觉得有所赞同,别忘了加“关注”哦,我们一起传播!有什么感悟、建议意见,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

《论语》有20篇约500章,我已经在“简书”发表了50余章,如果想系统地看,请在“简书”搜索引擎搜“彭放”。谢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彭放| 感悟《论语》的人文情怀之【3·16】——凡事不必苛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ohz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