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是中华民族的思想宝库,更是人类的瑰宝。在这片神州大地老子记录了灵感顿悟,中华民族的荣幸,人类的福音。参悟圣贤智慧,提升我们的思想境界,改善生活工作质量,不自量力想把自己的体会奉献给您,共享共勉。
《道德经》第四十一章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方无隅;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道德经》第四十一章体会,划分了“得道”层次,所谓“三士”就是识道悟性的档次。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就是“上士”少而又少,真理往往是少数人所先知领悟。阐述了原因分析,鼓励“上士”感受寂寞,对待“下士”嘲笑要坦然待之,不要幻想当雅俗共赏的明星。真理被大众接受是一个漫长反复曲折的过程,中间充满了痛苦愤懑、鲜血代价、经验教训。强调只有大道孕育万物,成全万事,道才能指导成功。坚持遵道守道的信条。给出了“三士”之间关系处理准则,“上士”不能小歔“中士”,“上士、中士”不能轻视更不能蔑视“下士”。档次高的人要有宽容心,这一点非常重要。“上士必须遵守。”道是朴实的,不显山不露水,温和圆润的,对万物都是亲和的。那么悟性高的人在识道得道的同时,也应该修得道的属性。态度谦和耐心解释,让道的睿智光芒普照人间才好。开放胸怀,无隅无私,影响带动更多的人去汇入遵道守道践行道的大军中,让更多的人沐浴“道”的阳光,共享成果。修身得道,放胸怀,与天下共享方为上。天下为公是真言。
现实中,有聪明的、理解能力强的,有笨的;形形色色的人。有的粗俗,有的高雅。往往所谓的凤毛麟角的人才孤独清高,工作生活一塌糊涂,不得志,抱怨生不逢时。究其原因,如老子上述没有放开胸怀,与人共享,胸怀狭隘造成的。自视清高,看不起世俗之人,冷眼相对,那么自己也将陷入低俗的深渊之中。怀有一颗包容心,大家都受益无穷。 真理一旦为广大群众所掌握,就会迸发出无穷的力量。发动群众才能取得胜利!如果您是聪明人,高级职称、高学历的人,不要吝惜您的微笑,对门卫、环卫工、文化低的人笑笑,您会更快乐。天地之间道为高,何必劳神费劲地划分三六九呢?
放开胸怀,闷气戾气也就排掉了。让生活充满阳光喜气,幸福的生活开始呐!
清高是把自己推入深渊的罪魁祸首!您说是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