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播报一直是我这几年上课坚持的课前五分钟的一项固定活动。平时课堂上我对这些孩子的点评占多数。最多就是问学生这个时政还可以结合我们哪些知识点。学生进行补充如果说不上来,我再加以补充。
最近在学矛盾的相关知识点,由于矛盾知识很抽象而且受平时惯性思维的影响,学生对矛盾的很多知识点的理解,还是处于朦胧状态。大部分学生无法真正的理解哲学中的矛盾。为了让他们能够更好的理解矛盾的相关知识点。我会充分利用平常我们生活当中遇到的一些现象进行说明。
所以今天的课堂上的时政播报,在学生播报结束后,就请其他学生来评价刚才播报时政的的情况如何?根据学生的回答,有的学生回答好在什么地方。有的学生回答不足在什么地方。于是就利用这个契机,就跟他们说时政播报这件事情,就有存在优点跟缺点两个方面,这就是我们所讲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而这就是我们所讲的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具有普遍性,事事有矛盾,处处有矛盾。所以我们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问题。
我接着问每个同学的时政播报都不同又说明了什么?
生:矛盾具有特殊性。
问:体现矛盾特殊性的那个表现呢?
生: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
问:每一个同学的时政播报不仅不同,他们的优缺点也不同,又说明什么呢?
生:同一矛盾的不同两个方面具有不同的特点。所以我们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通过这种方式的解释,感觉他们对于矛盾的相关内容又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为什么这种方式会让学生有这么深的不同的感受呢?我觉得原因有三。
一是情境更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时政播报是他们每一节政治课都有的活动。他们非常熟悉,说起来他们更有话说。这种课堂生成的这种资源能够充分地让学生融入其中。让他们再根据具体的情景当中去体会相关的知识点。而平时我们的教学过程当中老师所设置的情境,感觉好像很贴近学生,可是老师所认为的贴近学生的情境并不完全会贴近学生。打造贴近学生的生活情境靠平时我们的不断观察,不断积累。
二是体验式教学激兴趣。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体验式教学法会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让学生从形象思维更好地转向抽象思维,他的领悟力会更强。学生观看了同学的时政播报,同时积极参与了时政播报的点评,会让他们更积极参与其中。易激发学生学习的情绪和兴趣。现在我们新课改所要求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属于活动型学科课程。实际上就是让学生有更多的体验,更多的感受,才能有更多的感悟,最后有利于学生更好培养学科素养。
再次,不同视角收获多。让学生自己给同学夸奖或者谈不足,有利于被夸学生巩固优点,改正缺点。也锻炼点评孩子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同时也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比如今天课上有学生提出站位问题,时政播报的孩子的站位挡住了下面学生的视线。这在平时作为老师点评孩子的时政播报可能就不会关注到这个点。也给老师一个提醒上课时的站位也会影响到一些孩子的视线。不同孩子不同点评不同感受也正体现我们矛盾具有特殊性。
课堂中会发生的事情是难以预估的,作为老师的我们要能够积极捕捉一些闪光点。让我们的课堂更能充满活力,充满灵性,积极打造我们所倡导的生命课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