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村文化,是个很让我心动的概念。
因为,我来自农村,泥腿子出生,干过农活,挑过水,撑过船,养过鸡鸭,喂过兔,种过黑木耳......
农村对我的影响极大,是我认知世界,认知世人的起点,原点,出发点。无论何时,何地,永远也抹杀,回避不了的忘情的事实。
当很多人试图掩盖自己农民的身份时,我勇敢而大胆地亮明我的身份,我就是农民,即使现在在城里工作,我仍然把自己定义为一个“进城务工的农民”,城市有它的繁荣,有它的文化,有它的便利,也有它的希望。可农村呢?这些其实都有。
最近看梁鸿的《中国在梁庄》,其实有一种特别后悔的感觉,其实几年前就知道这本书,但一直没买来读。
今天读的这部分内容里,最吸引我的是“乡村文化”。
梁鸿在这部分内容里谈了很多乡村里的宗教,也谈得挺深,对其产生的背景和土壤也进行了学术性的探讨,归结关联于乡村文化,对于这点,我也有同感。
乡村文化是个沉重的话题,也是现实农村无法回避的问题,梁鸿对乡村文化是一种中立而客观的态度,她思维辨证,感觉有褒有贬,尤其是在乡村文化中仍然透露着真善美的希望,让人对乡村文化另眼相看。
关于乡村的宗教问题,梁鸿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他认为:
中国的乡村文化仍然是一种务实文化,踏实地生活,这是第一要义。个人精神需求、夫妻情爱往往以一种扭曲的方式存在,嘲笑、戏谑、回避是通常的相处方式,很少从容、正面、严肃地去叙说或交流。这种压抑、扭曲精神的空间的现象不单存在于家庭内部、夫妻、父子之间,也是邻里交往的基本模式。
应该说,梁鸿已经破题,她把乡村文化谈得很透。看到这样的表述,我很激动,心想,我终于看到了我想看到了内容了。于是又开始涂鸦。

梁鸿终究是位知名学者。她的学术式的分析特别深刻,特别到位,特别精准,提示了中国现实乡村的普遍的精神文化现状。
我个人愿意将这种现象理解为中国乡村现实状况的深层次的原因,而不仅仅是表面现象。因为正是这种文化(乡村特有)才决定了村民们的思想和行为。
然而,正是在这样一种看似落后,封闭的文化里,却仍然闪烁着人性的亮点。梁鸿也试图找到了亮点。我用“试图”这个词,是因为之前很多内容,其实梁鸿是带着很大的批判或不认可的据多,而这部分内容里难得看到一些新的闪亮的地方,所以我觉得是梁鸿在挖掘这种乡村文化后面所隐藏的一些真善美的东西。
比如在写焕嫂的故事时“她答应把孩子送人,但生下来后,却反悔了”。这让我不禁想起最近读的余华的小说《活着》,想起福贵和家珍要把凤霞送人的情节。其实天下父母心皆一样啊。

故事情节如同《活着》里的一样“凤霞用手摸了摸福贵的脸,福贵便决定不送了”。
而之后,梁鸿对焕嫂这样一位乡村女性的评价,却让我大失所望,她评价道“对于一位乡村女性来说,生育是伴随着对生命的破坏和轻视而发生的……那种母亲的神圣感和喜悦感会变得非常谈,到最后,从被迫变为自愿,从痛苦变为麻木,进而成为一种内在的自我要求……..”
这样的评价,我不太认同。

“我不敢苟同梁鸿的这个观点,单就焕嫂对第6个女儿的情感和喜爱程度,其实就足以反驳梁鸿所谓的‘麻木’‘非常淡’‘痛苦’等观点了”
对于乡村文化里所包含的真善,梁鸿继续寻找着,她又在巧玉和万青的故事里找到了,也让我们读者一改对梁庄“灰暗”色彩的印象,而眼前闪现了一抹亮色。
他们的故事像很多电视节目或者《知音》等杂志里的那些故事一样,可唯一不同的,他们是梁庄真实的事儿,不是故事的故事。
梁鸿的评价是积极而中肯的。
“在古老的乡村大地上,只要你真正做出有美德的事情,人们会自然忽略你的其它问题。”
“巧玉的诚恳与低调使她逐渐恢复了名声,而万青,也因为能够灵活、公正地处理各种事情,很快得到了韩家庭人的谅解……”
对于梁鸿这种带有明显感情色彩的评价语言,书中并不多见,不知道是她从事件中发出的真实评价,还是因为主人公万青是她的堂哥呢?但愿是前者吧。
但无论如何,都让人觉得是温暖的,是积极的,是充满希望的。
我在右侧写道:

无论何时何地,真善美最终总是会被认可和接受的。这绝非一句鸡汤之言。
以上就是我今天读完这部分的心得体会。

最后,一段内容,让我不禁感叹,梁鸿此处的笔法,才情,太像迟子建了。哈。也许优秀的作家都是一样的吧?哈。
备注:

"与旸瑫同读一本书"活动的第1本书《中国在梁庄》(11):乡村文化里的真善美
阅读时间:2019年2月20日
阅读页数:182-198页
注:本文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欢迎分享朋友圈,微博等.我已加入"维权骑士"版权保护计划.文中用图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
点击专属链接购买,将比官方直接购买获赠更多福利:月会员3个简书贝、季会员9个简书贝、年会员35个简书贝、尊享会员500个简书贝。
旸瑫,一个烹文取暖,煮字疗饥的生活家.更多交流加微信69421456.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