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写1000字想法语言·翻译
日本人把公历七月七日当七夕过,然后尴尬的事情发生了……

日本人把公历七月七日当七夕过,然后尴尬的事情发生了……

作者: 北京有雪 | 来源:发表于2017-07-08 14:35 被阅读1415次
    图片版权为拍摄者“青简”所有

    日本在7世纪初就开始派遣唐使向强大的唐朝学习,拷贝唐朝的政治经济制度、城市规划、民俗节日等等。

    据说到了8世纪的奈良时代,中国的“七夕乞巧”风俗也传入了日本,在当时为朝廷贵族的祭祀活动。从江户时代起,才成为了一种民间活动。

    与中国不太相同的是,当天过节的更多是小朋友,祈求织女给自己一双巧手,而不是大人追求的爱情。《樱桃小丸子》有一集就是“小丸子的七夕愿望”。

    通常人们将自己的愿望写在纸上,挂起来。这个比较土豪,写在金箔上,之后会供奉到神社里。

    然而,这不代表日本不盛行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

    人家不仅也知道牛郎织女,更热衷于观星

    但是,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现如今,这项浪漫的观星活动成了一个笑话……

    你以为应该是这样的:

    织女星:織姫星Orihimeboshi  牛郎星:彦星Hikoboshi

    实际上却是这样的:

    看看网友的感叹:

    七夕ですね。

    天の川。

    子供の頃から

    毎年決まって

    夜空を見上げるけれど

    一度も

    見られたこと

    ありません。

    (七夕是吧。

    小时候,

    每年都一定会

    抬头看看夜空

    然而

    看到的银河的次数

    却一次都没有。)

    年に一度、七夕の夜なのに天気が悪くて残念ですね。

    (明明是一年仅有一次的七夕啊,天气却这么差,真是可惜。)

    残念ながら今朝の箱根はまだ曇り空と霧に包まれています…

    (很遗憾,今早的箱根还是阴云密布……)

    杜牧笔下的“卧看牵牛织女星“为什么日本人体验不到呢?——因为日本过的是公历七月七!

    他们自己都发现了原因所在——两个字,梅雨。

    ところで、7月7日は広い地域で梅雨の最中ですが、

    (话说回来,7月7日,大部分地区都还在饱受梅雨之苦)

    七夕の星は七夕の日にしか見えないわけではありません。

    (七夕的星星并不是只有七夕这一天能看到)

    7月7日を過ぎてからでもほぼ同じような星空を見ることができますし、8月にもなれば梅雨も明けているはずです。

    (7月7日过了之后也能看到差不多的星空,而且到了8月,也应该出梅了)

    所以中国的七夕是在公历的8月,是有道理的啊!

    那么问题来了——

    明知道7月7日看不到银河,干嘛还非得在这天过?

    甚至不惜搞出人造银河——天上看不到,我地上还能看:

    今年7月7日,大阪市内河流上,光球流动,制造出银河效果

    原来,不过农历过阳历的源头还得追溯到明治时期。

    明治6年(1873年)日本政府宣布废除旧历,即从中国学来的农历,而改用西方的公历,俗称明治改历。实际上,这份诏书是1872年11月9日颁布的,政府将旧历12月3日定为新历的明治6年1月1日,等于离新年只有20多天,时间上非常紧迫。当时已经印好的旧历日历只能全部作废,印刷业者纷纷叫苦不迭,民众的节庆习惯也经历了混乱的转换期。

    话又说回来,大家都知道日本从1868年便开始了大名鼎鼎的明治维新,声称要脱亚入欧,民俗民风均向西方靠拢。要改历的话,也可以一开始就改。

    为何偏偏要等6年之后才改历?1873年到底有何特别?

    闰年大家都知道吧。

    地球绕太阳一周,是365.2422天,而我们通常用365天来计算一年,所以每4年,就会少一天,因此,4年设一闰。

    那么同样的道理。农历用月亮的圆缺来计算月份。一个月是29.5306日,这样12个月,就是354.3672日,比一年少了近11天。也就是说,过了3年,就会少1个多月;17年后月份与季节倒置,原本的赏雪迎新,就会变成摇扇迎新。

    为了不产生这种错乱,每隔2~3年,人为增加一个闰月,保证天时和历法吻合,人们的活动也可以贴合自然。

    而1873年好巧不巧,便有一个闰月。

    改历的背后,其实还多了一份财政上的考量。

    若1873年按照旧历来过,多一个月,就要多发一个月的薪水。

    当时日本急于摆脱落后的生产水平,不仅要建立新工厂,还要不断在教育、科技上加大投入。走向近代化的每一步都需要真金白银来铺。

    其实1868年和1870年,都有一个闰月。恐怕在1873年之前,政府就已经感觉国库吃紧,若能减少政府官员一个月的俸禄,自是雪中送炭,能为国家的发展烧一把柴。

    因此,在1873年到来之际,才急匆匆改历。从此抛弃了古人的智慧,在全盘西化的路上一路狂奔,再也没有回头。

    于是才上演了这么一场观星不成的笑话……

    要知道农历本身就是古人观察天象,意在指导后人顺天而为的历法。

    若把节日时期改为公历,又保留原节日的风俗,就有点邯郸学步的味道了。

    比如中国的端午节,过农历的五月初五,时值仲夏,瘟病多发,故家门口挂菖蒲艾草,以求驱瘟避邪,祈求安康。

    而到了日本,就变成了公历五月五日男孩节。虽说同样门口放菖蒲叶,却没了原本的意味。

    仍然保留着农历习惯的法定节日,或许只有盂兰盆节了。

    农历七月十五为我国的中元节,改历后日本应该在公历七月十五过。不过这次他们学聪明了,毕竟很多地方在七月中旬还不一定出梅。如果过公历,那恐怕京都著名的祭祖活动——「五山の送り火(山上火把组成一个大字)」也烧不起来了。所以日本的盂兰盆节推迟了一个月,在公历八月十五过,大致和农历相当吧。

    盂兰盆节水灯

    五山の送り火(大文字焼き)

    从日本的“七夕”可以看出,日本人的拿来主义,不免暴露其思维方式有一种荒谬的简单。

    确实,日本的现代化崛起是一个教科书式的案例。

    学近代史的时候,我们常常痛心自己的国家固步自封,屡失良机,就这样沦为他人刀俎上的鱼肉,相比之下,日本在黑船撞开闭关锁国的大门之后,觉醒速度之快,学习能力之强,让人不禁胆寒。

    然而,这样的学习方式,弊端也很明显——它让一个民族失去了立身安命的道德准则,放大了只追求实用的功利之心,最终为国际社会所不齿。

    公历的七月七日,本不是娱乐的日子。

    2017年的昨日,是七七卢沟桥事变80周年。

    新闻的头条是“港民间团体在日本驻港领馆外放置‘’慰安妇‘’像”,而“日本总领事馆已向香港特区政府方面要求尽快撤除”。

    在雅虎日本上搜索盧溝橋事件,第一页出来的结果多是日本人为日军洗白的文章。

    而这一天,却因为改历,成为日本的一个祝日。

    当他们参加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看着水中银河荡漾的时候,有没有想到过,这个节日到底从何而来?

    曾经千里迢迢不惜牺牲性命来求学的穷学生,后来是如何忘恩负义,犯下滔天罪行。

    1970年,德国勃兰特总理在波兰犹太人纪念碑前的那一跪,让整个德意志民族又站了起来。

    相比之下,日本又是如何不知悔改,让所谓一衣带水的关系一而再再而三地崩裂。

    疯狂想要挤进列强的日本,从未意识到,它学到的,是皮毛,失去的,是骨气。

    想要成为真正的大国,它还有更重要的东西要学。

    后记:

    没有一个国家,让中国对它的感情如此复杂。

    农夫与蛇的故事,就发生在我们两个国家之间。

    回看我们的祖国,走过鲜血淋漓的道路,一眨眼,改革开放已近40年,历史之笔正停留在21世纪。

    曾经错过了工业革命、电力革命,被打还要赔笑的中国,终于在这个时代,开始大放异彩。

    这个时代,叫互联网。

    在这个时代里,中国已经领跑全球。

    虽然中国一开始也是学美国等先进国家的经验,但是中国在本土化的过程中做了更贴合国人使用习惯的创新,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传播属性,制造出现象级的产品,让曾经的列强们目瞪口呆。

    中国制造也在渐渐脱离“山寨"、“廉价”、“垃圾”这样的标签,一个个民族品牌正在世界的舞台上崭露头角,初露锋芒。

    我衷心为我们国家后来居上,至今日所取得的成就而感到欣喜,也希望它继续博采众长,变得更加强大,同时肩负起一个大国的使命,勿失道德心。

    我相信,无论如何,只有得其精华的学习方法和敢作敢当的处世态度,才能让一个国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日本人把公历七月七日当七夕过,然后尴尬的事情发生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umdh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