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招季快要落下帷幕,offer也有所眉目。我面试的公司其实并不多,但只要给我一面的机会,我几乎每次都能杀进终面。一面一般都是无领导小组讨论,个人认为一面是至关重要的一面,要在十个人左右的团队里表现出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最近一次的无领导小组是一组15人,可想而知要是每个人说上几句话时间刷刷的就过去了。后续的二三面乃至四面通常会是结构化面试,我其实更倾向一对一的半结构化面试,因为这样我可以更立体的呈现我的个人特质,并且表达我的更为深层的想法。
说实话,我之前是有些抗拒无领导小组讨论的,因为在这之前,我从来都没有面试的经验,心理难免会有一些紧张。后来,我尝试说服自己带着开放的心态去参加面试,也就是“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心态。从刚开始的小有紧张,到后来发挥越来越好,无领导小组就没被刷过。网上已经有很多无领导小组的秘籍和诀窍了,但是我还是想通过自己的切身感受,来分享一个过来人的心得和体会。
首先,也是最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对自己在无领导团队中的定位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一般而言,会有破冰者,也就是率先发言的人,然后就是掌控全局的领导者,其次会有时间记录者、组织协调者,最后的总结者等角色。这些角色的作用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我就不作过多的陈述了,我想表达的是,你一定要明白你在团队中最擅长哪一种角色。不要因为第一个站起来发言容易被人记住就当出头鸟,也不要因为觉得时间记录者是比较容易的事情就贸然选择。最近一次15人的群面中,某个女生提出由自己来记录大家的观点。因为人数众多,时间也有限,我们并没有得出完整的方案,所以很多人都不太愿意来做总结者。因为女生是记录者,于是一致推选了她。客观来讲,她的发言很不好,连自己记录了什么都看不清楚,而且也漏了我们很多观点。做记录的时候就要考虑到大家最后会不会推选你来总结,如果你觉得自己的总结能力不够好,那么最开始的时候可以选择不要记录。那么,如果大家非要你来总结该怎么办呢,先卖个关子,文章末尾会有答案。
就我个人而言,因为我比较不擅长领导,所以我从来不会扮演领导者的角色。而对于大家认为的比较轻巧的时间记录者,我更是碰也不碰。因为每次看到题目的前两分钟内我都会有一些蒙,脑子迅速的在构建接下来的发言,我总觉得不时看一下时间会打断我集中起来的注意力。我的强项就是有自己的想法,即便前面的同学说出了我想说的观点,我也会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补充。因此,整个无领导小组中,我的角色就是观点提供者,每一次较长篇幅的发言不超过三次,但每次都有理有据,这会让面试官觉得我是一个会思考、有想法的人。如果你的观点能让说服团队成员采纳,那会更加加分。在某次产品推广的讨论中,我提出的策略成为了我们最后定下来的方案。
第二点就是,不管你的发言精彩与否,都一定要有逻辑性。不仅是你自身发言的逻辑性,还要对整个讨论流程的进度有清醒的认识。无领导小组讨论都会发一支笔,一张纸。把你的想法按照一二三点罗列在纸上,分点阐述,不要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这样其实很浪费大家时间。关于明晰整个讨论过程这一点,我的建议就是不要一门心思只顾着自己的想法,觉得自己好不容易有个想法了就得赶紧往外面抛,要对大家讨论的整个流程要有一个数。也就是说,你得知道现在讨论进行到哪一步了。有两三次都遇到这样的情况,就是大家一直在A问题上没有达成共识,暂时提不出解决的方案,继续纠结下去其实很浪费时间了。于是有同学马上提出先把这个问题搁置在一边,暂时讨论下一个问题。就在大家都开始准备讨论B问题的时候,某同学提出了他关于A问题的看法,倒不是不能提,只是如果你提出来的看法和意见依然不能解决A问题的话,那还不如不说,这只会让人觉得你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发言呢,不是越多越好,如果不能有助于问题的解决,适度的保持沉默或许是更为靠谱的选择。
既然讲到逻辑性这一点,那我就再多说两句吧。我之前是一个逻辑性特别特别特别不好的人,说话永远都处于想到哪里说到哪里的状态,所以一直都很羡慕那种噼里啪啦说了一大堆话但就是能让人立马get到他的重点,让人觉得条理特别清晰的人。后来,我看了《学会提问》这本书,对我的帮助很大,看的过程中结合我最爱的《奇葩说》,了解别人的论证过程,自己写东西和想问题的时候都要在纸上列个框架,罗列几点,脑子才开始不那么浆糊,所以强烈推荐这本书啦。
第三点就是得观察形势,变被动为主动。我自己觉得无领导小组算是一个比较开放的过程,里面会有很多的不确定。所以,观察场上的形式,如果利用这种不确定,变被动为主动,或者避开自己的不足,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有一次当我拿到题目时,我楞了半天,脑子就像被堵住了一般,怎么都想不出个所以然来,越想不出来来心里就越着急。每个人都是要依次提出自己的想法的,从我的左手边数,我是第三个发言的人,从右手边数我是第八个发言者。时间有限,为了给自己争取足够多的思考时候,估摸着大家材料都看得差不多的时候,我第一个发言:“大家材料应该都看完了吧,那就先从右边的同学开始发言吧”,听完前面小伙伴的发言,我渐渐理出了自己的思路。回来给室友说了,她们笑我“心机婊”。哈哈,心机婊就心机婊吧。
这个观点针对刚刚那个总结女生的情况也适用,其实在那么多讨论者中是有比她总结发言更好的同学。她并不想总结,所以一开始就拒绝了,她拒绝的理由是觉得自己刚刚的发言较多,应该把这个机会让给发言少的小伙伴。但马上有人提出她是记录者,该由她发言。女生架不住了,非常不情愿的站了起来,发言效果可想而知了。我当时就在想,其实她完全可以坦诚自己并不擅长总结,怕影响团队的利益,所以如果有更加擅长的小伙伴,可以自荐之类的。站在为团队考虑的角度,相对而言大家的接受度也会比较高。
匆忙敲下这些感触,希望会对求职的小伙伴有帮助吧。如果还有什么没有写到的,可以私聊哦。希望大家都能找到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