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特别不喜欢刷朋友圈,看着学弟学妹们花式吐槽考试周,总感觉自己像是被排斥在另一个世界的孤儿,既羡慕又自知回不去。
昨晚临睡前收到远在北京的主编发来的Brife,虽然只是一个不太急的广告,但还是默默地把大纲写好发过去才安心的上床睡觉。
瞧,即使离开了学校,我还是陪着你们期末考的,只是从分数物化成了有点俗气却诱人的金钱。
睡前看了下后台,意外的发现这个鲜为人知的信箱里静静地趟着一封来自陌生人的留言,留言很长,大致内容就是:“毕业后分隔两地的两个人慢慢地没了信心。”
我想了很久,还是没有想好该怎么去回复,生怕一句拿捏不到位的话碰碎了女孩的玻璃心,最后便回了一句:总要学会适应小别离,才会爱上重逢的那个拥抱。
异地对于我来说是一个特别陌生的词汇,因为在20多年的岁月里,这个词汇总是会在萌芽的初期就被掐死在时间的洪流里,大概是老天觉得像我这样的人经历异地,要么悲春伤秋,要么放飞自我,所以还是不要害人害己比较实在。
不同时期对异地的理解总是不同的,学生时代总会有一种孤注一掷的勇气,而出来工作后更多的却是孤注一掷的无奈。
身份的转变意味着所承担的欲望增多,我们理所当然的增添了一份想要一辈子的奢求,自然也就没那么洒脱了。
-2-
对异地最深的感触应该是当属学生时期,每当假期来临的前一晚宿舍楼下的那一对对情侣,其实每晚临锁门之前都会目睹一场又一场的“吻别”,只是每个学期的那一晚的那场“吻别”往往演绎地最激烈。
男生搂着女生的腰似乎想说点什么,女生娇羞地挽着男生的脖子,忽然到嘴边的话就演变成绵绵细吻,直到宿管阿姨从值班室探出头大声强调还有十分钟关门,这场值得垂青罗曼史的吻别才会结束。女孩带着一脸红晕匆匆跑回宿舍楼,一步好几回头。
每次和舍友踩着点回来时,都会感叹道:“恋爱真好,放个假都是一部漫长的电影。”大概恋爱就是这样吧,一段时间的小别离都会是生离死别的桥段。其实从空间意义上来说,不过是从物理距离的增大,可有伴的人儿却最不忍孤独。
我还记得有一次在食堂吃饭,偶然无意识地偷听到隔壁桌的一对小情侣,想来是即将放假,女生太舍不得了吧,硬是吃出了散伙饭的味道。男孩着急地哄着,可女孩依旧哭得比黛玉葬花还可怜。
学校的情侣不喜欢异地恋,但他们至少知道重逢的日期。而已经毕业出来社会的人儿则是更讨厌异地恋,因为面对一个摸不着的未来,有时甚至连赌下去的勇气都没有。
我们是多害怕孤独的一群人,即使在通讯工具如此发达的时代背景下,很多瞬间都比不上一个见面的拥抱。就如白居易的那句诗:“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3-
前几天的某个清晨收到朋友发来的一长串聊天记录,内容大概就是和异地的男朋友出现交流时差,总是容易脑补出一部长篇琼瑶电视剧,但事实上双方都是爱对方爱得要死,压根也没有什么其他不好的意思,只是网络总是爱和异地恋的人儿开玩笑,几个消息的延迟就容易表达出另一种意思。
等我完全睡醒准备回复这段变相虐狗的消息时,屏幕那边的朋友便又发过报告说:没事了,我们和好了。然后外加后缀一个笑得看不到眼睛还满脸通红的表情。
看到这条消息的时候,我脑袋里就冒出一个想法:如果床上那只叮当猫的口袋里真的可以掏出任意门,我想我应该会冲过去来个五杀。
最近圈里都在玩一个婊里婊气的手游《秘密关系》,游戏内容大概就是女主或者男主和10个对象同时保持暧昧关系,通过聊天的形势保持心动值。
我玩的时候尝试用两种心境去体验,一个是现实的我,一个是嗲得像绿茶的我,而游戏结果则是如果我用现实的我去和游戏中的他聊,不到10句对方就会和我崩盘;而另一个我则是心动值100+。
结论就是如果我们一味地只懂得取悦对方,反而失去了本有的真实感,这就是为什么游戏只是游戏,即使这是被网络攻略定义为最佳撩汉指南,也不会有人真正把它运用到实际当中。因为隔着屏幕的恋爱,本就是神秘而又有点吵闹的。
每当看到身边的一对对饱受思念之苦的时候我会想到是太宰治的那段话:“渐渐地,我开始想念一个人,想的不得了,想看见他的脸,想听他的声音,想的不得了,好像是腿上扎着滚烫的针灸,只能忍耐着不动一样。”
思念纵然痛苦,还会伴随着各种吵吵闹闹,可却从没想过要放弃那个人,这应该就是所有异地恋人儿的心声吧,即使很多时候他能给你的只是一段心疼的语音,即使节日的时候能给你的只是快递的礼物,可就算是这样,你们还是固执的驻扎在彼此心里,默默地守护着在一起的时光。
嗯,万水千山,生生世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