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心狠手辣之曹操的仇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想当年,徐州牧陶谦及其部下张闿杀死曹操父亲曹嵩后,陶谦治下的徐州随后便连番遭遇曹操军的血腥报复和疯狂屠城……
最终,陶谦在兵连祸结的连绵战乱中忧郁致死。
与曹操有间接杀父之仇的陶谦忆往昔,吕布及其谋士陈宫在曹操攻伐徐州时趁虚攻入兖州鸠占鹊巢,随后曹操便挥军与吕布先拉锯于濮阳、后对决于下邳……
结果,吕布和陈宫在众叛亲离的无助中凄凉殒命。
与曹操有夺地争霸之恨的吕布Long long ago,马超及其堂弟马岱在曹操图谋关中时,竟不顾父亲生死主动向曹操发起进攻,随后曹操便整军与马超在潼关、渭水一线斗勇斗智……
可惜,有勇无谋的马超先中离间计大败亏输,再无所倚仗以致家破人亡,继而中调虎离山之计导致妻离子散,最后无处可去有仇难报的他只能寄刘备篱下郁郁而终。
与曹操有国仇家恨的马超总之,以上诸人中,陶谦与曹操有间接杀父之仇,吕布与曹操有夺地争霸之恨,马超与曹操有国仇家恨,此三者,都是曹操的仇人,却一个比一个活得凄凉悲惨,一个比一个活得失魂落魄,而他们身为曹操仇人的人生际遇则仿佛正是在向世人宣告:千万别与曹操结仇,与曹操结仇绝无好下场!
与之结仇后多半便倒霉一生的曹操难道,与凶狠暴戾的曹操结仇后就一定会下场凄惨吗?
答案是不一定的,有一个人,不但与曹操结下了深仇大恨,而且还在曹操麾下平步青云且获得了善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公元197年,曹操率军攻打宛城,宛城守将张绣颇识时务未战先降,却不料,兵不血刃就拿下宛城的曹操稍一志得意满便丑态百出强行霸占了张绣的婶娘!
转瞬之间,一大顶绿帽子扣在了张绣已故的叔叔张济头上,想到以后自己也要被别人指指点点说三道四地嘲笑鄙视,张绣便气不打一处来。
眼看张绣就要逞匹夫之勇行飞蛾扑火之事,关键时刻,一位出身武威边城的老者及时劝止了张绣的盲目拼命,他建议张绣暂时用好言好语、好酒好菜麻痹曹操及其属下将士,然后再整顿兵马抓住时机突袭曹营。
结果,张绣采纳建议依计而行后,被女色珍馐蒙蔽双眼、被张绣愤军突然袭击的曹操果然丢盔弃甲而逃,同时曹操的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爱将典韦尽皆战死。
与曹操有杀子之仇的张绣于是,这位武威老者便与大名鼎鼎的曹操结下了杀子之仇,按照曹操对待老爹被杀时那种屠城灭种、有仇必报的狠辣秉性,我们大概可以判定,这位老者一生的好运算是到头了。
然而,令人大跌眼镜的是,与陶谦、吕布、马超等仇人相比,这位武威老者非但没有厄运连连,其身份地位在加入曹营后反而更加平步青云。
看到这里,我们应该知道这位老者的身份了,没错,他就是武威毒士贾诩。
同样与曹操有杀子之仇的贾诩那么,贾诩既然与一把手曹操有杀子之仇,那他为什么还能加入曹操麾下呢?更为不可思议的是,他加入曹操阵营后,为什么还能平安无事甚至平步青云呢?
本人认为,与曹操有杀子之仇的贾诩能够加入曹营且平步青云,主要在于以下几个原因:
其一,贾诩自私自利素无野心,他一生都是在为保全身家性命而明智行动,所以在与人合谋杀了曹操儿子并归顺曹操后,他很识趣地长期保持着谦恭自守韬光养晦的姿态,因此,懂事的他本身对曹操已没有威胁,与此同时,富于智谋、与曹操志向相辅相成的贾诩对曹操统一天下很有用处,所以曹操对他放心,且能弃私仇秉公心地收留重用他。
出身于武威姑臧的贾诩,是个地地道道的自私自利者。
一次,贾诩以孝廉的身份被推举为议郎,可是,本来可以当官的他却因突然患病而不得不回乡养病。
然而,当他与家乡众人一起走到汧县时,却遭遇到了一群氐人的打劫,一时间,贾诩等人只能束手就擒。
不过,就在凶狠的氐人搜刮完众人身上的财物打算杀人灭口时,不甘认命的贾诩急中生智地向氐人谎称自己是当朝太尉段颎的外孙,并请求他们不要杀自己。
威震汉朝西陲的段颎氐人一听贾诩是威震西陲的段颎之外孙,便立刻开始周到地招待他。
待保得生命后,贾诩立刻表示,只要放了他,他就一定能联络自己家里人花重金来赎其他人的。
氐人一听有利可图,便毫不犹豫地放了贾诩,值得注意的是,贾诩临走前还特意暗暗告诫同行众人不要泄露他的身份,不然他无法回去筹钱救大家。
于是,在同行众人期待救命的刻意遮掩和氐人的轻易信任下,贾诩得以毫无后顾之忧地逃脱氐人的抢劫杀害。
不过,贾诩逃脱后便径直回家,将同行众人抛弃了,氐人见迟迟没人来赎人,便意识到上当了,为了泄愤,他们残忍地将贾诩的同行众人全部杀死!
至此,贾诩遇到危险应对危难的急中生智和随机应变,以及为保命而不顾他人死活的自私自利和奸诈诡谲,都鲜明而充分地体现了出来。
从此,贾诩一生,都在保全个人身家性命而不顾天下人死活的畸形考量下明智生存着。
公元192年,身在长安的司徒王允联合有奶便是娘的吕布诛杀了祸国殃民的董卓。
杀害董卓和蔡邕的司徒王允当时,贾诩正追随董卓部将李傕、郭汜等人在河南烧杀抢掠,闻听掌权的王允不打算饶恕李郭二人,李傕、郭汜不禁垂头丧气地准备逃跑。
杀人如麻却有勇无谋的李傕、郭汜这时,为保全自己性命,贾诩在对众人做出“现在逃跑一亭长就能将我们绳之以法”的警告后,便建议李郭二人拥兵杀回长安为董卓报仇,这样如果打赢了,李郭二人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如果打败了,到时再逃跑也不迟。
李郭二人听了,欣然采纳贾诩建议,于是他们杀回长安赶跑了吕布、杀死了王允,并在关中继续挟持皇帝胡作非为,一时间关中大乱愈炽,关东诸侯混战愈烈。
于是,在德行高洁之王允的统治下本来还有望中兴的汉朝,便在贾诩为保命而提供的建议下彻底沉入了灭亡的深渊。
这次,贾诩为了保全自己的身家性命,竟置汉室危亡和百姓生死于不顾,真可谓自私自利至极!
不过话又说回来,试问,这样一个不顾人民死活而自私自利、聪明绝顶且富有自知之明自保之术的人,怎么可能有野心去割据一方称霸天下呢?
所以,与想割据一方称王称霸的陶谦、吕布、马超等仇人相比,同样是曹操仇人的贾诩从来就没有割据一方称王称霸的野心,他有的,只是能够逢凶化吉的智慧和为保全身家性命而不顾他人死活的自私自利之心。
而曹操的志向则是将那些想割据一方称王称霸的诸侯逐个消灭,继而重新统一天下,最终篡位称帝建立曹氏王朝。
因此,陶谦、吕布、马超等野心家,除了与曹操有私仇之外,在人生志向上,他们也是互相排斥不能共存的,所以曹操才要千方百计消灭他们。
而贾诩呢,他的志向仅在于辅佐明主建功立业、明哲保身保全身家性命。
因此归根结底,贾诩与曹操的志向相辅相成并无矛盾。
那么没有割据称霸野心的他为什么还能和曹操结仇呢?
本人认为,贾诩与曹操结仇,不是因为他也想逐鹿天下,只是因为曹操行为不端侵犯到贤侄张绣的利益和名声,也危及到贾诩的身家性命,所以贾诩才建议张绣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地教训了曹操一顿,只不过那次教训的程度有点重,把曹操儿子、侄子、爱将都教训死了。
被张绣、贾诩杀害的曹操长子曹昂不过私仇归私仇,公心归公心,在结束乱世统一天下这一本质志向上,曹操与无称王称霸野心的贾诩并没有矛盾和冲突,相反,他们对对方的奇谋妙计都有惺惺相惜之意。
总之,贾诩自私自利素无野心,他一生都是在为保全身家性命而明智行动,所以在与人合谋杀了曹操儿子并归顺曹操后,他很识趣地长期保持着谦恭自守韬光养晦的姿态,因此,懂事的他本身对曹操已没有威胁,与此同时,富于智谋、与曹操志向相辅相成的他对曹操统一天下很有用处,所以曹操对他放心,且能弃私仇秉公心地收留重用他。
其二,仇人贾诩的投靠和平步青云,既帮助曹操建立起了招揽人才的优秀企业文化,又帮助曹操向天下人展示了他“宽厚博大”的胸襟和“既往不咎”的美德,所以曹操要收留贾诩继而外示尊崇地重用贾诩,以吸引各种人才为己所用、标榜自己美名、增强己方实力,最终良性循环地为统一天下、治理天下而不断招揽、留用新人才。
摒弃私怨成就霸业的刘邦夫有霸王之志者,必将释私怨以明德于四海。为了统一天下而适度摒弃仇恨秉持公心,是一个成大事者必备的素质:昔日刘邦与项羽鏖兵于彭城时,项羽部将季布对打了败仗的刘邦穷追猛打,逼得刘邦不得不为逃命而三番四次地抛妻弃子,然而,在建立汉朝后,刘邦却特意厚封昔日的仇敌雍齿和凶猛追击自己的季布,其长远意图,就在于刘邦想尽快平复功臣们的不安之心防止他们造反,毕竟既然仇敌都得到厚待了,那些有功有恩于刘邦的人更会受到厚封!
而胸怀天下的曹操,虽然也非常重视长子曹昂,但他与刘邦一样更重视统一天下所需的人才、吸引人才所应有的企业文化和自己能否留住人才的生前身后名。
于是公元199年11月,当贾诩劝说张绣向仇人曹操投降时,曹操惊喜万分,他立刻不念旧仇异常大度地收留了贾诩和张绣,并分别授予张绣、贾诩以扬武将军、执金吾的高官和厚禄,甚至在与袁绍的紧张决战前,曹操还和张绣结为了儿女亲家,颇有当初刘邦面临鸿门宴时与项伯结为亲家欲图帮衬之风。
仇家在投靠曹操后还能变成亲家!一时间,熟知曹操乃有仇便屠徐州之辈的天下人顿时大惑不解:
这真的是曹操宽宏大度不念旧仇吗?
非也!
张绣归降后,曹操曾拉着贾诩的手深情抚慰道:“使我信义重于天下的人,就是你啊!”
于是,贾诩在曹操心目中的地位以及曹操想借用招降仇敌一事宣传个人名声和揽才文化的意图,由此可知。
因此,曹操此举,与当年刘邦厚封仇敌雍齿、季布、与项伯结亲等行为异曲同工,意在向世人传达这样一些信号:即使有的人才与曹操有杀子之仇,但只要来投奔的人才愿意归顺曹操,愿意共同为统一天下的大业努力,那他曹孟德就能既往不咎地对投奔来的仇人委以收纳和重用。
此外,袁曹相争前夕,曹操要广结善缘方能在将来与袁绍的对决中少出纰漏,曹操要利用张绣的英勇善战和贾诩的奇谋妙计来战胜袁绍,这也是曹操愿意收留仇人张绣和贾诩的重要原因。
曹操最大的敌人袁绍就这样,曹操在收留并重用仇人贾诩的同时,既建立了最大限度吸引各界人才的企业文化,又树立起了自己胸襟“宽厚博大”、对待杀子之人才“既往不咎”的美名,还增强了与袁绍对决的实力,如此一来,曹操将来打天下再与其他人才结仇时,还会因缺人才辅佐而发愁吗?绝计不会的。
总之,从短期来看,曹操要收留仇人贾诩继而外示尊崇地重用贾诩,从而利用张绣的勇猛善战和贾诩的奇谋妙计去战胜袁绍;从长远来看,曹操要用收留重用仇人贾诩一事,来吸引各种人才、标榜自己美名、增强自身实力,最终良性循环地为统一天下、治理天下而不断招揽、留用新人才。
所以,贾诩才会被曹操收留并得到重用。
其三,贾诩聪明绝顶智计频出,归顺曹操前,他能凭借自身出色的计谋给曹操添各种麻烦;归顺曹操后,他提出的各种计谋,又能为曹操统一天下、造福国家提供各种便利。总之,顺贾诩之计者昌胜,逆贾诩之计者败亡,这是贾诩获得曹操收留乃至重用的关键,也是曹操为统一天下而不得不留用贾诩的最重要原因。
少年时的贾诩,曾被汉阳人阎忠称赞,说他是类似张良、陈平那样的奇才。
后来的历史也确实证明,阎忠没有看错人。
公元198年3月,曹操率军围攻据守穰城的张绣,就在穰城即将不保时,北方传来袁绍即将率兵南下许昌的流言,曹操听闻后不敢怠慢,为确保稳妥,他命令全军班师。
就在曹军匆忙北撤时,采纳贾诩之计的张绣立刻联合刘表派来的荆州军开始前后夹击曹军,曹操在前有荆州军挡路、后有张绣军追击的不利形势下巧妙设伏,击败了张刘联军。
与张绣联合对抗曹操的刘表不过,因恐后方有失,所以曹操命令士兵放弃战利品轻装急进撤离战场。
张绣见曹军撤退得如此匆忙,以为有机可乘,便要整顿兵马继续追击曹军,却不料,贾诩这时出来阻拦,声称追击必败,不可追击!
张绣平时对贾诩言听计从,但当时刚打了败仗正心里窝火想找人打仗发泄下心火,所以就没听贾诩的谏言挥军追击曹军。
不料,当追上曹军时,张绣意外地碰到了曹操亲率的精锐部队。
正所谓仇人见面分外眼红,苦大仇深的曹操军精锐见到张绣便立刻向其军发动疯狂进攻,人疲马乏的张绣军果然抵挡不住大败而归。
然而这时,刚才还声称不可追击的贾诩又立刻跑到张绣面前,这次他一反常态积极地鼓励张绣,声称若再次追击曹军必能打胜仗。
张绣虽然犹疑,但还是听从贾诩的建议再一次追击曹军,果然这次张绣率军杀得曹军大败,缴获战利品无数。
战后,张绣向贾诩请教原因,贾诩从容分析道:“将军善于用兵,却不是曹操的对手,他的军队虽然刚刚撤退,但为保后方无虞,曹操必然是会亲自断后的。我方追兵虽然精锐,但是曹操的殿后士兵更精锐,所以我料定第一次追击我军必然失败。而曹操先前攻打将军明明没有失误,如今却要退兵,肯定是他后方出了问题,所以他打败您的追击后,必然会紧急回军,即便留下其他将军断后,他们虽然英勇,恐怕也不是您的对手,所以第二次去追击肯定能获胜。”
就这样,料敌制胜的贾诩,把看透的人情世故给张绣讲明白后,张绣对老贾佩服得五体投地,以后他对贾诩更加言听计从。
公元199年,张绣能打消疑虑向仇人曹操投降,就是因为贾诩主张降曹而张绣言听计从所致。
公元200年,在曹操与袁绍对峙于官渡,因过于谨慎小心而束手无策时,贾诩向曹操进言:“曹公,您明智胜过袁绍,勇敢胜过袁绍,用人胜过袁绍,当机立断胜过袁绍,有这四个优势却半年之久都不能打败袁绍,原因就在于明公只考虑万全之策而不敢冒险用奇计。所以明公将来必须得在关键时刻果断冒险用奇计出击,那样您就可以打败敌人。”
曹操听后欣然采纳其建议,不久,在降臣许攸的配合下,曹操快速下定决心,亲率五千精兵奇袭袁军屯粮重地乌巢,继而在袁军无粮乏力的情势下大举进攻,终于打败袁绍。
在贾诩鼓励的基础上向曹操献计偷袭乌巢的许攸在冒险则可能胜利、不冒险则注定失败的关键时刻,贾诩的建议激励曹操临机冒险行奇计,帮助曹操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公元208年,曹操南征荆州时,荆州牧刘表病死,其子刘琮投降,曹军在兵不血刃地拿下襄阳和江陵后,贾诩适时对曹操劝告道:“曹公当初攻破袁氏,现今又攻下汉水南部,可谓威名远扬,况且我军实力已经十分强大。如果明公利用如今楚地的富饶,来招揽贤才良士,安抚百姓,让他们安居乐业,那就可以不兴师动众而使江东地区的孙权俯首称臣了。”
然而,由于刘备与孙权的联合令曹操忧心忡忡,接连进军的顺利令曹操骄傲轻敌,粮食物资等后勤供应的紧张令曹操心焦如烤,江南美女的引诱令曹操心急如焚,尽早统一天下进而篡位称帝的野心令曹操急功近利,最终,在以上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下,曹操没有听从贾诩不战而屈人之兵的高明建议,而是直接出兵东进轻开战端,结果在乌林,水土不服、被瘟疫疾病困扰的曹操军轻易地便被周瑜水军使用诈降火攻计击败。
赤壁之战时已年老力衰的曹操与张绣一样,曹操也因没听贾诩建议而付出了惨重代价,更为令人扼腕的是,曹操丧失了最有可能统一天下的良机,不过在此以后曹操也与张绣一样对贾诩言听计从,故而在对外作战中,曹操仍能继续获胜。
公元211年,马超为救回被困在邺城的父亲马腾,毅然与韩遂合作起兵攻打曹操势力。
与马超联合起兵进攻曹操的韩遂于是曹操率领的曹军,便与马超、韩遂等关中军阀率领的西凉军在潼关、渭水两岸大战数日,期间双方互有胜负输赢难料。
在此关键时刻,贾诩建议曹操利用韩遂、马超人齐心不齐的弱点巧施离间计。
曹操采纳贾诩的建议,先独自与韩遂见面聊天,引起马超疑心,再将写得异常混乱、涂抹颇多的书信送给韩遂,并特意让马超知道送信之事。
抹书离间韩遂与马超的贾诩贾文和然后,马超见韩遂所握之信涂抹过多极为可疑,便如贾诩所料、如曹操所愿地同韩遂闹起了矛盾。
紧接着,在如此难得的时机下,曹操挥军攻击貌合神离的西凉军,马韩所率西凉军经过稍微的抵抗后为保存实力便各个向西逃去,曹操率军趁机掩杀,西凉军至此大败。
关中争夺战,拥有劣势兵力的曹操居然能打败马韩联军,且伤亡较少,不是这很没有天理,而是因为贾诩能够灵活变通地针对马超、韩遂等将领的貌合神离巧妙实施离间计,从而帮助曹操先分化瓦解马韩联军、再各个击破敌军。
总之,贾诩聪明绝顶智计频出,归顺曹操前,他能凭借自身出色的计谋给曹操添各种麻烦;归顺曹操后,他提出的各种计谋,又能为曹操统一天下、造福国家提供各种便利。换句话说,顺贾诩之计者昌,逆贾诩之计者亡,这是贾诩获得曹操收留乃至重用的关键,也是曹操为统一天下而不得不留用贾诩的重要原因。
其四,在曹丕向贾诩请教谋取储位之策时,贾诩曾指导、帮助过曹丕如何科学固宠;而在曹操向贾诩咨询确立继承人之事时,贾诩又隐晦发言巧妙应对,既没得罪当事人,又博得了继承人的欢心,可谓一举多得。故而曹操死后,因贾诩对曹操提出“立嫡立长”之暗示而得以继承父业的曹丕,才会对贾诩投桃报李,并保证其官位更上一层楼。
凭借个人的高超谋略争取到高官厚禄,并不代表这个人可以一直平步青云下去,因为一朝天子一朝臣,在前任君主手下吃香很可能也意味着在下任君主手下可能要倒霉,如商鞅在秦孝公手下变法强秦颇受重用,可在秦惠文公手下当官却立刻被处以极刑,如吴起在楚悼王手下变法强楚深受器重,可在楚肃王刚即位时就被元老贵族乱箭射杀……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本身便罪行累累(颠覆汉朝、杀害曹操儿子)又非常自私自利的贾诩为了长久地保全身家性命,便一反自己低调内敛的常态开始为曹操继承人之事往来奔走。
就储位问题向贾诩求教的曹操次子曹丕公元216年,时任五官中郎将的曹丕向贾诩请教谋取魏王储位的策略,面对这位自己相中的合格继承人,贾诩淡定从容地献策道:“愿将军修养品德,日夜孜孜不倦地勤于学习,孝顺父亲,不违背做儿子的道义。”
鉴于贾诩以前智计频出,想战胜曹植的曹丕便依照贾诩的建议真心实意地孝顺父亲曹操,同时勤学苦练处理政务的能力、团结友爱曹真、曹休、夏侯尚等优秀后生兄弟,果然,一向偏爱曹植的曹操改变了对次子曹丕交结重臣钻营有术、治学浮躁沽名钓誉、孝顺父亲希图储位的一贯看法,开始对次子刮目相看,同时曹植的饮酒无度率性而为越来越令曹操失望。
饮酒无度、率性而为的曹植时隔不久的一天,曹操在支开左右侍从后,特意就立储一事询问贾诩,老谋深算的贾诩起初缄口不答。
曹操见贾诩沉默,便迫不及待地追问道:“孤向文和兄问话,你却不回答,这是为什么?”
贾诩恭敬地向曹操行礼后,颇有深意地说道:“属下正好在琢磨事情,所以没有回答。”
曹操好奇地问道:“琢磨什么呢?竟能忽视孤的问话。”
贾诩刻意隐晦地回复道:“我在琢磨袁本初父子、刘景升父子之事。”
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之事?听完贾诩模棱两可的回答,曹操不禁陷入了沉思:
当年,袁绍废长子袁谭,立幼子袁尚为继承人,导致袁绍死后,袁谭袁尚两兄弟相争,致使河北一分为二,曹操正是在袁氏兄弟鹬蚌相争的情况下才坐收渔人之利,最终平定河北的;
而刘表也是废长子刘琦,立次子刘琮为继承人,可是次子年幼不能服众。结果,在曹操的大军压境和荆州豪族蔡瑁、蒯越的胁迫出卖下,刘琮才不得不将荆州拱手献给了曹操。
所以归根结底,袁绍、刘表这两家诸侯,都是由于废长立幼导致有机可乘,遂被曹操轻易打败的,对这两家父子之败亡,曹操可谓记忆尤深,而贾诩这模棱两可的回答,其意思还不够明确吗?
思虑至此,曹操大笑,贾诩这老头既回答了自己的问题,又不得罪任何人,还帮自己下定了解决此疑难问题的决心,真是狡猾机智。
就这样,在贾诩的暗示谋划下,曹操以袁绍、刘表废长立幼为鉴戒,确立稍长的曹丕为继承人。
公元220年正月,曹操病死,曹丕继承大统后,因当年贾诩献策拥立有功,便封贾诩为三公之一的太尉。
贾诩,能够从武威一寒族出身的孝廉,经过几十年波谲云诡的韬晦磨炼和低调献计,获得曹操的信重和曹丕的感恩,进而步步高升为曹魏的三公太尉,真可谓做官的行家里手;
同时,老子曾曰过: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许攸因为有功于曹操而大肆张扬不断得罪曹操,遂被曹操无情暗杀;而贾诩,则因祸国毒士和曹操杀子仇人的双重罪恶身份而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地低调苟活了一生,以至博得善始善终的有惊无险式人生,真可谓做人专家。
综上所述,祸国毒士贾诩跟曹操有杀子之仇,却还能在曹魏平步青云官至太尉,主要在于以下几个原因:
其一,贾诩自私自利素无野心,他一生都是在为保全身家性命而明智行动,所以在与人合谋杀了曹操儿子并归顺曹操后,他很识趣地长期保持着谦恭自守韬光养晦的姿态,因此,懂事的他本身对曹操已没有威胁,与此同时,富于智谋、与曹操志向相辅相成的贾诩对曹操统一天下很有用处,所以曹操对他放心,且能弃私仇秉公心地收留重用他;
其二,仇人贾诩的投靠和平步青云,既帮助曹操建立起了招揽人才的优秀企业文化,又帮助曹操向天下人展示了他“宽厚博大”的胸襟和“既往不咎”的美德,所以曹操要收留贾诩继而外示尊崇地重用贾诩,以吸引各种人才为己所用、标榜自己美名、增强己方实力,最终良性循环地为统一天下、治理天下而不断招揽、留用新人才。
其三,贾诩聪明绝顶智计频出,归顺曹操前,他能凭借自身出色的计谋给曹操添各种麻烦;归顺曹操后,他提出的各种计谋,又能为曹操统一天下、造福国家提供各种便利。总之,顺贾诩之计者昌,逆贾诩之计者亡,这是贾诩获得曹操收留乃至重用的关键,也是曹操为统一天下而不得不留用贾诩的最重要原因;
其四,在曹丕向贾诩请教谋取储位之策时,贾诩曾指导、帮助过曹丕如何科学固宠;而在曹操向贾诩咨询确立继承人之事时,贾诩又隐晦发言巧妙应对,既没得罪当事人,又博得了继承人的欢心,可谓一举多得。故而曹操死后,因贾诩对曹操提出“立嫡立长”之暗示而得以继承父业的曹丕,才会对贾诩投桃报李,并保证其官位更上一层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