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传习录比对学习
@荷边书房@解读王阳明《传习录》【95】一心一意,居敬穷理。

@荷边书房@解读王阳明《传习录》【95】一心一意,居敬穷理。

作者: 唐松涛经营实学 | 来源:发表于2018-11-25 07:42 被阅读28次

【梁日孚问:“居敬穷理是两事。先生以为一事。何如?”

先生曰:“天地间只有此一事。安有两事?若论万殊,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又何止两?公且道居敬是如何?穷理是如何?”

曰:“居敬是存养工夫。穷理是穷事物之理”。

曰:“存养个甚?”

曰:“是存养此心之天理。”

曰:“如此亦只是穷理矣。”

曰:“且道如何穷事物之理?”

曰:“如事亲,便要穷孝之理。事君,便要穷忠之理”。

曰:“忠与孝之理,在君亲身上?在自己心上?若在自己心上,亦只是穷此心之理矣。且道如何是敬?”

曰:“只是主一。”

“如何是主一?”

曰:“如读书,便一心在读书上。接事,便一心在接事上。”

曰:“如此则饮酒便一心在饮酒上,好色便一心在好色上。却是逐物。成甚居敬功夫?”

日孚请问。

曰:“一者,天理。主一是一心在天理上。若只知主一,不知一即是理,有事时便是逐物,无事时便是着空。惟其有事无事,一心皆在天理上用功。所以居敬亦即是穷理。就穷理专一处说,便谓之居敬。就居敬精密处说,便谓之穷理。却不是居敬了,别有个心穷理。穷理时,别有个心居敬。名虽不同。功夫只是一事。就如《易》言‘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即是无事时义,义即是有事时敬。两句合说一件。如孔子言‘修己以敬’,即不须言义。孟子言集义,即不须言敬。会得时,横说竖说,工夫总是一般。若泥文逐句,不识本领,即支离决裂。工夫都无下落”。】

       梁日孚问:“居敬和穷理是两件事,老师您却认为是一件事,为什么这么说呢?”

       居敬穷理是程朱理学倡导的学习修养方法。居敬就是心中对外界的事物要保持敬意。穷理就是探究事物背后之理。

       王阳明说:“天地间只有一件事,怎么会有两件事呢?如果要说一理到万殊的差别,《中庸》里说:‘礼仪有三百条,威仪有三千条’,又何止是两件事呢?你所说的居敬怎么理解?穷理又怎么理解呢?”

       梁日孚说:“居敬是存养的功夫,穷理是穷尽事物之理。”

       王阳明说:“存养什么呢?”

       梁日孚说:“存养此心的天理。”

       王阳明说:“这也是穷尽天理的功夫啊。”

       梁日孚说:“怎么说是穷尽天理的功夫呢?”

       王阳明说:“就好比说事奉父母,那就得穷尽孝敬之理;事奉君王,就得穷尽忠君之理。”

       梁日孚说:“忠与孝之理是在君王和父母身上,还是在自己身上呢?如果在自己身上,也只是穷尽此心之理,什么是敬呢?”

       王阳明说:“只是主一。”

       梁日孚说:“什么是主一呢?”

       王阳明说:“就好比读书,便一心在读书上;做事,就一心在做事上。”

       梁日孚说:“像你说的,饮酒就一心在饮酒上,好色就一心在好色上,都是在追逐物质,怎么是居敬的功夫呢?”他有些按奈不住,想老师快点帮他拨开迷雾。

       王阳明说:“一,就是天理;主一,就是一心在天理上。如果只是知道主一这回事,但是不知道一就是天理,那在有事的时候那也只是在追逐事物,在无事的时候就会空空荡荡没有归属。真正的修养,在有事无事的时候都在天理上用功。因为用功的地方是一样的,所以居敬跟穷理是一回事。在穷理的专一处,那体现的是居敬;在居敬的精密处,那体现的就是穷理。不是说居敬了,另外有个心去穷理;穷理了,另外有个心去居敬。那是不可能的。名字虽然不同,但都是一回事。就好像《易经》里说:‘敬是正直内心,义可以规范外在的行为。’敬是无事时体现出的义;义是有事时体现出的敬。两句话说的是一件事。如孔子所说的‘以恭敬的心修养自己就实现了义’,就不用说义了。孟子说要集义而生,就不用说敬了。领悟到了,横说竖说都是一回事,功夫都是一样的。若是纠结于具体的词句,不知道本质为何,只能做得支离破碎,没有重心,精力分散,功夫都无处下手。”

【问:“穷理何以即是尽性”?曰:“心之体,性也。性即理也。穷仁之理,真要仁极仁。穷义之理,真要义极义。仁义只是吾性。故穷理即是尽性。如孟子说‘充其恻隐之心,至仁不可胜用’。这便是穷理工夫”。

日孚曰:“先儒谓‘一草一木亦皆有理。不可不察’。如何?”

先生曰:“夫我则不暇。公且先去理会自己性情。须能尽人之性,然后能尽物之性。”

日孚悚然有悟。】

       梁日孚听了老师的解释,算是基本了解了居敬穷理的功夫,但还不透彻,于是又问:“穷理怎么又是尽性呢?”

       王阳明说:“心的本体就是性,性就是理啊。穷尽仁义之理,就是把仁做到极致,把义做到极致。仁义都是我们的本性。所以所穷尽仁义之理就是穷尽本性。就好像孟子说的‘扩充我们的恻隐之心,直到极致的境地’,这就是穷理的功夫。”

       梁日孚:“程颐说‘一草一木都有理在其中。不可不察’,这个怎么理解呢?”

       王阳明说:“那我可没有那个闲暇的功夫做这些事。你得先去理清楚自己的性情。先穷尽自己的人性,才能穷尽事物之性。”

       梁日孚猛然有些领悟。

       关于居敬穷理,我们经常将其分开来理解,实际上就是一回事。在有事时,我们心存敬意,才会穷尽事理。碰到问题时,我们越是内心上重视,越是会想办法去解决,敬意的程度就是穷理的程度。我们对人也是一样,我们越是在乎别人,越是会想办法去照顾好对方。我们接到客户的订单,我们越是对客户心存敬意,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帮助客户解决问题,创造价值。无论是事奉父母,照料妻儿,我们用心去敬,就会穷尽照料的方法。本质上就是一回事。我们往往是对人对物敷衍了事,表面是对外界敷衍,实则是敷衍自己。

       性即理,修养本性就是存养天理。尽性知理,《中庸》里说:“唯天下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与天地参矣。”至诚无息才能穷尽诚之天理,才能尽人之性,才能尽物之性,这是我们存养天理的进阶路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荷边书房@解读王阳明《传习录》【95】一心一意,居敬穷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eiuq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