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传习录比对学习
@荷边书房@解读王阳明《传习录》【96】格物致知,回归天理。

@荷边书房@解读王阳明《传习录》【96】格物致知,回归天理。

作者: 唐松涛经营实学 | 来源:发表于2018-11-26 10:32 被阅读11次

【惟乾问:“知如何是心之本体?”

先生曰:“知是理之灵处。就其主宰处说便谓之心,就其禀赋处说便谓之性。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无不知敬其兄,只是这个灵能不为私欲遮隔,充拓得尽,便完完是他本体,便与天地合德。自圣人以下,不能无蔽,故须格物以致其知。”】

       惟乾,是冀元亨,明朝的政治名人,王阳明的得意门生。

       惟乾问老师:“知怎么是心的本体呢?”

       王阳明说:“知是天理的灵处,就其作为人的一言一行的主宰来说就是心,就其秉性天赋处说就是性。一个小孩子,都知道爱自己的父母,都知道尊敬自己的兄长,只要是这个灵处不被私欲所蒙蔽,扩充拓展到极致,那就完完全全是其本体了,作为人就能与天地的德性一致。在圣人以下,我们难免被私欲蒙蔽,只有通过格物才能致知。”

       生知安行,这个知就是天理的灵处。心即理,心本来就是天理的反映,只是被自己的私欲诱惑和蒙蔽,所以知就不纯粹,心就不诚。如果我们为人做事一切都能按照天理的大是大非去行事,那么知就是心的原样反映,知就是心的本体了。因为心有不诚,所以要格物,格物是至善之功,格物过后才能让心诚。这就回到了著名的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格物致知,回归本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荷边书房@解读王阳明《传习录》【96】格物致知,回归天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hvvq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