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三十五回的回目是“白玉钏亲尝莲叶羹 黄金莺巧结梅花络”,其实这里边藏着两个关键字和两段故事,下面我们就具体来讲讲这关键词和故事。
“白玉钏亲尝莲叶羹”里的“白玉钏”是之前投井而死的金钏的妹妹,这里边藏着一个“玉”字,说的是玉钏和宝玉的一段故事。“黄金莺巧结梅花络”里的“黄金莺”说是宝钗的丫鬟莺儿,里边藏着一个“金”字,讲得是莺儿帮宝玉打梅花络的事情。被我们找出来的这两个关键字,结合起来也就是“金玉”这个关键词了。
而这“金玉”的故事都与宝玉有关,这也就是妙处所在了。至于妙在何处,这里我们先卖个关子不讲,后面您看了就知道了。
我们还是先来梳理一下本回的内容。
一、白玉钏亲尝莲叶羹
话说这天宝钗因晚间受薛蟠委曲,又记挂母亲,所以早起。黛玉则起得更早,却是因为专怜宝玉,又不好进院,独立花阴之下,其千思万想,一夜无眠,看到在众人簇拥在宝玉身边,不禁感叹自己一个人,无依无靠,连《西厢记》里的崔莺莺也不如,后来却被偷学她念诗的鹦哥给逗笑了。
而在怡红院这边,王夫人问宝玉想要吃点什么?宝玉想起来了小荷叶儿莲蓬汤,凤姐就叫下人做十来碗给大伙儿吃,在贾母的调侃下,她大方地说要做东请客,银子从她私人账上开支。
等到汤做好了,王夫人看到莺儿,就叫她给宝玉送汤。凤姐道:“他一个人拿不去。”可巧莺儿和喜儿都来了。宝钗知道他们已吃了饭,便向莺儿道:“宝兄弟正叫你去打络子,你们两个一同去罢”。莺儿念叨说这汤不好拿,还是玉钏有办法,她叫了个婆子在后面端着,她们两个空着手往宝玉那里走去,这里也看得出来玉钏在丫鬟中地位还是较高的,在贾府这地方也是“官大一级压死人”,上级剥削下级,也就理所当然地使唤下级了。
等到了门口,玉钏才接过来食盒,把汤送进去,到宝玉房里她也不客气,直接往一张杌子上坐下了,宝玉看见玉钏,就想到了金钏,不禁又是伤心,又是惭愧。
宝玉又细看玉钏脸上有怒色,知道她是因为姐姐之死的原故,就费尽心思、甚至低声下气的讨好她,直到巴结地玉钏自己都感觉不好意思了。值得注意的是,宝玉还专门把所有的丫环都打发到外面,只留玉钏伺候自己喝汤,他还变着法儿地耍花样,最后骗得玉钏与他共食了这碗小荷叶小莲蓬汤。
后来因为有人来,只顾说话的宝玉把手伸向玉钏端着的汤碗,不小心把汤碗碰翻,热汤泼到了自己的手上。宝玉自己烫了手,却反问玉钏:“烫了哪里了?疼不疼?”。这情形,被两个外来的婆子看到,不禁私下嘲笑宝玉的“呆气”。作者借两个婆子之口,写出了人们对宝玉这古怪性情的极度不理解。
另外,我们从玉钏儿的表现来看,她应该是选择了原谅了宝玉,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宝玉身上所背负的罪恶感。
不过,这里边还有几个问题还值得我们思考:
(1)为什么王夫人要派玉钏给宝玉送汤?是无心之举还是有意的安排?
文中写的是:“王夫人回头见玉钏儿在那边,便令玉钏与宝玉送去。”从字面上来看,应该是随机指派的,不过后来王夫人会不会因为金钏之死,有点心软或者后悔,会不会想把玉钏许给宝玉为侍妾,多少也为着求一些心安?这些我们就未可知了。
(2)金钏和玉钏的名字里也刚好含了“金玉”二字,有什么用意?
作者曹雪芹对“白玉钏亲尝莲叶羹”这一回目和故事的设定应该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金钏和妹妹玉钏的名字也恰巧嵌入了“金”“玉”二字,这里可以理解为映射宝钗和黛玉,又或者理解为映射宝玉的姻缘情感纠葛。金钏因宝玉而死,留下一个玉钏要说与宝玉毫无瓜葛,无论从名字逻辑、情节安排、回目重点来看,都说不过去,也可能后来玉钏做了宝玉的侍妾也未可知。
二、黄金莺巧结梅花络
《红楼梦》第三十五回后半回“黄金莺巧结梅花络”,讲述了薛宝钗的贴身丫鬟——莺儿为宝玉打梅花络一事。
事件大致经过是这样:袭人提出让莺儿来给宝玉打络子,莺儿问他要打什么样的络子?
莺儿先是对子络子的样式、名称进行了说明。
据查络子是中国结的一种用法,把它做成袋子的模样用来装东西。中国结在古时很流行。穿衣要扎布带子(《红楼梦里》说的汗巾子),然后打个结捆住;另外头发上、扇坠上、布帘上甚至男女的腰间,以前都喜欢弄些中国结做为装饰。
另外,“结”的意思多给人一种团圆、亲密、温馨的美感;同时古代人们又将“结”与“吉”相联系,也蕴含着美好的祝愿在里边。
而中国结是用一根丝线编结,有许多形状,本回莺儿介绍的络子的样子有以下几种:
①一炷香”是直线形,②“朝天凳”是梯形。
③“象眼块”是斜方形,④“方胜”是一角相叠的两个方形。
⑤“连环”指两环套连,⑥“梅花”和“柳叶”是指梅形的形状和“柳叶”的形状。
在文中,莺儿不光介绍了烙子的不同打法,还提到了颜色的搭配方案:
①大红的须是黑络子才好看,或是石青的才压的住颜色。
②松花色要配桃红,这才娇艳。
③葱绿柳黄则是雅淡之中带些娇艳……
可见,古人对中国结的颜色搭配相当讲究,既要好看,还不能显得俗艳。
我们从文中也可以看出,莺儿特别精通于络子的编织与配色,也说明她确实是一位心灵手巧的女子。
行文至此,我们可以看到莺儿之巧,其巧做灵巧解读是不错的,但作者似乎不是单纯说明莺儿心灵手巧,还有更深层次在里边,她还对金玉良缘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
同时,这里也存在下面几个疑问:
1、 为什么要叫莺儿给宝玉打络子?
大观园里会打络子的应该也不在少数,除了莺儿心灵手巧,打得好之外,作者应该还是蕴含着深意在里边的。
本回写“莺儿打络子”并非泛泛之笔,更有意思的是,袭人曾经被薛宝钗烦去打结子,而莺儿则被贾宝玉和袭人请来打络子,似乎也预示着贾宝玉与薛宝钗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后来莺儿也跟着宝钗陪嫁到了贾家,成了宝玉的侍妾。
2,文中为什么没有提起过打好的络子什么样的?
可能是因为跟后面的故事没什么关系,就没有再具体描述?
3、莺儿没有说出口的“宝钗有几样世人都没有的好处 ”究竟是什么?
猜想一下大概是宝钗行为端庄,说话温柔,待人和善,处事大度,性格稳重,善于持家。总之,宝钗在莺儿眼中应该算是全方面的“好”了。
4、宝钗给宝玉选择金线打络子,有什么深意在里边吗?
话说,莺儿说完络子,准备说宝钗的好处时,宝钗巧好赶来了,就不好再说了。
后来,宝钗在配色给出了她自己独特的看法:
首先她将杂色、大红、黄色、黑色都一一否定,她给出的理由是“杂色断然使不得,大红又犯了色。黄的又不起眼,黑的太暗。”最后宝钗建议宝玉用金线来打络子,这里是不是也正暗示着“金玉良缘”之说呢?
我们对上面宝钗的这段话展开分析一下:
宝钗口中说的是颜色,可能也指向某一类人。
杂色大概是暗指非亲非故之人。(杂色断然使不得)
大红大概是说长得太漂亮,太招摇的;(大红又犯了色)
黄色大概是说身份不低,但姿貌或者平平或者说家里落魄了,显不出来。(黄的又不起眼)
黑即黛,大概指黛玉,皂白分明,本该为正配,虽然有人私下说过,他们两人又你情我愿,但是却没有人明着去提亲,所以说太暗。(黑的太暗)
宝钗想定了以金络玉之法,宝玉叫来袭人来取金线。宝钗虽善自己为谋划,若少了袭人来穿针引线,则“金玉”也不好合。故取金线必假手于袭人,可惜宝玉不悟。
至此,我们则会想,此处写莺儿打络,依宝钗主意,乃用金线配搭,以之络玉,尤有深意。之前借莺儿之口说出宝钗戴的金锁,这回又借她之口欲讲宝钗的好处,这样莺儿就两次巧妙地出现了,皆合所谓“金玉良缘”之说也。两回回目,一曰“巧合认通灵”,一曰“巧结梅花络”,均着一“巧”字,关照题旨,引人注目。“黄金莺巧结梅花络”直接写莺儿的心灵手巧,间接写宝钗善于笼络人心,直接写莺儿巧妙引出宝钗,间接写宝钗用金线络住宝玉,作者真是煞费苦心,巧思妙想。
只可惜,最后也没有个好结果,无非是好一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罢了。
本回就到这里了,咱们下回再见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