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诗词古文文言和古文赏析文言文
对口单招文言文 通假字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整理

对口单招文言文 通假字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整理

作者: landmadename | 来源:发表于2017-12-05 23:06 被阅读29次
    OCR自《单招导复案 语文》附录,并做了一些处理。
    刚好自己要用,拿出来给需要的人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①鼓瑟希(“希”同“稀”,稀疏)

    ②何伤乎(“伤”同“妨”,妨碍)

    ③莫春者(“莫”同“暮”,晚)

    ④唯求则非邦也与(“与”同“欤”,表疑问)

    2.《鸿门宴》

    ①距关,毋内诸侯(“距”同“拒”,把守)

    ②距关,毋内诸侯(“内”同“纳”,接纳)

    ③张良出,要项伯(“要”同“邀”,邀请)

    ④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同“背”,违背、忘记)

    ⑤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同“早”,早些)

    ⑥令将军与臣有郤(“郤”同“隙”,嫌隙)

    ⑦因击沛公于坐(“坐”同“座”,座位)

    ⑧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同“骖”)

    ⑨拔剑切而啗之(“啗”同“啖”,吃)

    ⑩沛公不胜桮构(“桮杓”同“杯勺”)

    ⑪秋豪不敢有所近(“豪”同“毫”,毫毛)

    ⑫置之坐上(“坐”通“座”,座位)

    3.《师说》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同“授”,传授)

    ②或师焉,或不焉(“不”同“否”,不从师)

    ③句读之不知(“读”同“逗”,句子中间需要稍稍停顿的地方)

    4.《六国论》

    ①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厌”同“餍”,满足)

    ②当与秦相较(“当”同“倘”,如果)

    5.《劝学》

    ①虽有槁暴(“有”通“又”;“暴”同“曝”,晒,晒干)

    ②知明而行无过(“知”通“智”)

    ③君子生非异(“生”通“性”,资质,禀赋)

    6.《过秦论》

    ①外连衡而斗诸侯(“衡”通“横”,“连衡”即“连横”,指当时使东方六国服从秦国的一种策略)

    ②孝公既没(“没”通“殁”)

    ③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从”通“纵”)

    ④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何”通“呵”)

    ⑤而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

    ⑥赢粮而景从(“景”通“影”)

    ⑦百又余年矣(“有”通“又”)

    7.《赤壁赋》

    ①举酒属客(“属”通“嘱”,这里指劝人饮酒)

    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

    ③山川相缪(“缪”通“缭”,盘绕)

    ④杯盘狼籍(“籍”通“藉”)

    ⑤举匏尊以相属(“尊”通“樽”)

    8.《庖丁解牛》

    ①膝之所踦(“踦”通“倚”,抵住)

    ②砉然向然(“向”通“响”,响声)

    ③技盖至此乎(“盖”通“盍”,何,怎么)

    ④批大郤(“郤”通“隙”,空隙)

    ⑤技经肯綮之未尝(“技”通“枝”,枝脉)

    ⑥善刀而藏之(“善”通“缮”,修治,这里是拭、擦的意思)

    9.《廉颇蔺相如列传》

    ①肉袒伏斧质(“质”同“锧”,承斧的砧板)

    ②可予不(“不”同“否”,表示疑问语气)

    ③臣愿奉璧往使(“奉”同“捧”,用手托)

    ④拜送书于庭(“庭”同“廷”,朝堂)

    ⑤召有司案图(“案”同“按”,审察,察看)

    ⑥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详”同“佯”,假装)

    ⑦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同“穆”)

    ⑧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同“熟”,仔细)

    ⑨设九宾于廷(“宾”同“傧”,迎接宾客的人)

    10.《〈伶官传〉序》

    ①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无”同“毋”,不要)附录

    2文言基本篇目中涉及的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①风乎舞雩(风:名词作动词,吹风)

    ②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鼓:名词作动词,弹奏)

    ③三子者出,曾皙后(后:名词作动词,跟在后面)

    ④端章甫(端古代用整幅布做的礼服,这里用作动词穿着礼服;章甫:古代礼帽,用布文制,这里用作动词,戴着礼帽)

    2.《鸿门宴》

    ①籍吏民,封府库(籍:造册登记)

    ②道芷阳间行(道:取道)

    ③沛公欲王关中(王:称王)

    ④亡去不义(义:合道义)

    ⑤范增数目项目(目:以目示意)

    ⑥沛公军霸上(军:驻军)

    ⑦刑人如恐不胜(刑:惩罚)

    ⑧吾得兄事之(事:对待)

    ⑨若入前为寿(前:上前)

    ⑩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言:告诉)

    ⑪不可不语(语:告诉)

    ⑫沛公奉卮酒为寿(寿:祝身体健康)

    3.《师说》

    ①不耻相师(师:学习)

    ②吾师道也(师:学习)

    ③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下:低于)

    ④君子不齿(齿:提及)

    ⑤或师焉(师:名词作动词,从师学习)

    4.《六国论》

    ①以地事秦(事:侍奉)

    ②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礼:礼遇)

    ③义不赂秦(义:坚持正义)

    ④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下:自取下策)

    5.《劝学》

    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泳)

    6.《过秦论》

    ①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帝王:做帝王)

    ②履至尊而制六合(履:登上)

    ③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瓮:用瓮做;绳:用绳子系)

    ④执敲扑而鞭笞天下(鞭:用鞭子打,用竹杖敲)

    ⑤将数百之众(将:率领,带领)

    ⑥过秦论(过:指出过失)

    7.《赤壁赋》

    ①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下:攻占;东:向东进军)

    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打鱼砍柴)

    ③歌窈窕之章(歌:唱)

    8.《庖丁解牛》足之所履(履:踩)

    9.《廉颇蔺相如列传》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

    ②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

    ③乃使从者衣褐(衣:穿)

    ④怀其璧(怀:怀揣着)

    ⑤蔺相如前曰(前:走上前)

    ⑥臣乃敢上璧(上:献上)

    ⑦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寿:向人敬酒或献礼)

    ⑧臣语曰(语:告诉)

    ⑨于是相如前进缶(前:走上前)

    ⑩赵王鼓瑟(鼓:弹奏)

    ⑪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嘻:苦笑声)

    10.《(伶官传)序》

    ①函梁君臣之首(函:用木匣子装)

    ②抑本其成败之迹(本:推究)

    ③契丹与吾约为兄弟(约:订立盟约)

    ④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究)

    二、名词用作状语

    1.《鸿门宴》

    ①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鸟用翅膀一样)

    ②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兄:像对兄长一样)

    ③项王乃夜驰之沛公军(夜:连夜)

    ④头发上指(上:向上)

    ⑤道芷阳间行(间:从小路)

    2.《师说》

    ①群聚而笑之(群:成群地)

    3.《六国论》

    ①日削月割(日:一天天地;月:一月月地)

    ②至于颠覆,理固宜然(理:按道理

    ③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后:在……之后)

    ④并力西向(西:向西)

    ②小学而大遗(小:小的方面、小的知识;大:大的方面、大的知识)

    ③孰能无惑(惑:疑惑的问题)

    ④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贵:地位高的人;贱:地位低的人;长:年龄大的人;少:年龄小的人)语文复习高考热点分析

    ⑤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位卑:地位低的人;官盛:地位高的人)

    ⑥吾未见其明也(明:高明的地方)

    4.《六国论》

    ①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小:小的方面;大:大的方面)

    5.《过秦论》

    ①秦孝公据崤函之固(固:险固的地方)

    ②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固:坚固的地方)

    ③因利乘便(利:有利乘便)

    ④自以为关中之固(固:坚固的屏障)

    ⑤尊贤而重士(贤:贤者,贤能的人)

    6.《劝学》

    ①其曲中规(曲:弯度)

    ②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高:高处;远:远处)

    ③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善:善行)

    7.《庖丁解牛》

    ①而刀刃者无厚(厚:厚度)

    8.《伶官传》序》

    ①夫祸患常积于忽微(忽微:细小的事情)

    ②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智勇:有勇有谋的人物)

    9.《廉颇蔺相如传》

    ①绝秦赵之欢(欢:友好关系)

    ②许以负秦曲(曲:理亏之责)

    四、形容词用作动词

    1.《鸿门宴》

    ①素善留侯张良(善:交好)

    ②秋毫不敢有所近(近:靠近)

    2.《师说》惑而不从师(惑:遇到疑难问题

    3.《六国论》

    ①不能独完(完:保全)

    ②始速祸焉(速:招致)

    ③惜其用武而不终也(终:坚持到底)

    4.《劝学》

    ①故木受绳则直(直:变直)

    ②金就砺则利(利:变锋利)

    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每天)

    ④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向上;下:向下)

    5.《过秦论》

    ①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席:像席子一样:包:像用包裹一样;囊:像用口袋一样)

    ②内立法度,外连衡而斗诸侯(内:在国内;外:对国外)

    ③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南:向南;西:向西;东:向东;北:向北)

    ④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云:像云彩那样;响:像回声那样;景:像影子那样)

    ⑤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南:向南)

    ⑥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北:在北方)

    6.《赤壁赋》

    ①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西:向西;东:向东)

    ②乌鹊南飞(南:向南)

    ③寄蜉蝣于天地(蜉蝣:像蜉蝣一样)

    7.《庖丁解牛》

    ①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岁、月:每年、每月)

    8.《廉颇蔺相如列传》

    ①而相如庭斥之(在朝廷上)

    ②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间:从小路)

    ③奉璧西入秦(西:向西)

    ④前曰(前:走上前)

    ⑤发上冲冠(上:向上)

    ⑥乃辞谢(辞:用委婉的言辞)

    9.《〈伶官传》序》

    ①负而前驱(前:向前)

    ②仓皇东出(东:向东)

    ③一夫夜呼(夜:在夜里)

    ④乱者四应(四:在四面)

    三、形容词用作名词

    1.《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①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小:小事;大:大事)

    ②可使有勇(勇:勇气)

    2.《鸿门宴》

    ①沛公今事有急(急:急难)

    ②君安与项伯有故(故:旧交情)

    ③此其志不在小(小:小的方面)

    3.《师说》

    ①是故圣益圣,愚益愚(第一个“圣”:圣人;第一个“愚”:愚笨的人)

    5.《过秦论》

    ①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小弱:变小变弱)

    ②尊贤而重士(重:看重)

    6.《赤壁赋》

    ①不知东方之既白(白:显出白色)

    ②渺沧海之一粟(渺:渺小得像

    ③正襟危坐(正:整理)

    7.《廉颇蔺相如列传》

    ①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严:尊重,敬畏)

    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宽:宽容)

    ③大王必欲急臣(急:逼迫)

    8.《伶官传》序》

    ①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乱:作乱)

    五、动词用作名词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①异乎三子者之撰(动词用作名词,才能)

    2.《过秦论》

    ①追亡逐北(亡,北:逃跑的士兵、溃败的军队)

    3.《庖丁解牛》

    ①视为止,行为迟(视、行:目光、行为或举动)

    4.《廉颇蔺相如列传》

    ①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束:盟约)

    5.《〈伶官传)序》

    ①而告以成功(成功:成功的消息)

    ②泣下沾襟(泣:泪水)

    六、使动用法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①可使足民(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富足)

    2.《鸿门宴》

    ①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使……为王)

    ②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活)

    ③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跟从)

    ④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止:使……停止下来)

    ⑤拔剑撞而破之(破:使……破)

    3.《师说》

    ①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习:使……学习)

    4.《六国论》

    ①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却:使……后退)

    ②赂秦而力亏(亏:使……亏损)

    5.《劝学》

    ①輮以为轮(:使……弯曲)

    6.《过秦论》

    ①外连横而斗诸侯(斗:使诸侯各国自相争斗)

    ②会盟而谋弱秦(弱:使衰弱)

    ③约从离衡(离:使……离散)

    ④以愚黔首(愚:使……愚蠢)

    ⑤以弱天下之民(弱:使……衰弱)

    ⑥序八州而朝同列(序:使有序;朝:使……来朝)

    ⑦却匈奴七百余里(却:使……退却)

    ⑧吞二周而亡诸侯(亡:使…灭亡)

    7.《赤壁赋》

    ①舞幽壑之潜蛟(舞:使……起舞)

    ②泣孤舟之嫠妇(泣:使……哭泣)

    8.《廉颇蔺相如列传》

    ①完璧归赵(完:使……完整)

    ②秦王恐其破璧(破:使……破碎)

    ③宁许以负秦曲(负:使……承担)

    ④毕礼而归之(归:使……回去)

    9.《〈伶官传》序》

    ①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兴:使……兴盛;亡:使……灭亡)

    七、意动用法

    1.《师说》

    ①而耻学于师(师:以……为

    ②吾从而师之(师:以……为师)

    ③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耻:以……为耻)

    2.《赤壁赋》

    ①侣鱼虾而友糜鹿(侣:以……为伴;友:以……为友)

    3.《廉颇蔺相如列传》

    ①且庸人尚羞之(羞:以……为羞耻)

    ②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以……为先;后:以……为后)

    ③吾羞,不忍为之下(羞:以……为羞耻)

    八、数词活用

    1.《劝学》

    ①用心一也(一:专一)附录

    3文言基本篇目中涉及的古今异义词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①比及三年(古义:到今义:比较)

    ②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古义:用整幅布做的礼服今义:东西的头,事情的开头等

    ③吾与点也(古义:赞成今义:常用作连词)

    ④如或知尔(古义:有的人今义:常用作选择连词

    ⑤安见方六七十(古义:疑问代词“怎么”今义:常用于“安全”“安静”)

    ⑥如五六十(古义:或者今义:如果)

    ⑦如其礼乐(古义:至于今义:如果)

    ⑧异乎三子者之撰(古义:才能今义:写作)

    2.《鸿门宴》

    ①约为婚姻(古义:儿女亲家今义:结婚的事)

    ②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意外之事今义:副词,很)

    ③而听细说(古义:小人离间之言今义:详细说来)

    ④沛公奉卮酒为寿(古义:敬酒今义:长寿)

    ⑤将军战河北(古义:黄河以北今义:河北省)

    3.《师说》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用来……的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③吾从而师之(古义:从,跟从今义:而,而且)

    ④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古义:一般人今义:很多人)

    ⑤小学而大遗(古义:在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指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地方)

    ⑥圣人无常师(古义:固定今义:平常、经常、时常)

    ⑦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今义:今为副词,表示不需要)

    4.《六国论》

    ①其实百倍(古义:它实际情况今义:实际上)

    ②刺客不行,良将尤在(古义:不去今义:能力差)

    ③思厥先祖父(古义:祖辈与父辈今义:指父亲的父亲)

    ④至于颠覆(古义:表示由上文所说的情况,引出下文的结果今义:表示另提一事的连词)

    ⑤可谓智力孤危(古义:智谋和力量今义:指认识事物的能力)

    ⑥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古义:旧事,成例今义:一种叙事文体)

    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古义:能够用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

    ⑧秦击赵者再(古义:两次今义:又一次)

    ⑨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古义:咽下咽喉今义:吞咽)

    ⑩然后得一夕安寝(古义:这样以后今义:连词,表承接)

    5.《过秦论》单

    ①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于是古义:在这种情况下今义:表承接 河古义:黄河今义:大小河流的统称)

    ②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古义:在这时今义:表承接)

    ③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

    ④宽厚而爱人(古义:爱惜人民今义:丈夫或妻子,恋爱中的男女一方)

    ⑤分裂山河(古义:划分今义:使整体事物分开)

    6.《赤壁赋》

    ①徘徊于斗牛之间(徘徊古义:慢慢移动今义:在一个地方来回走)(斗牛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一种西班牙著名的斗牛游戏)

    ②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③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④望美人兮天一方(古义:指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今义:美丽的女子)

    ⑤倚歌而和之(古义:循,依今义:靠)

    7.《劝学》

    ①輮以为轮(古义:介词“以”+动词“为”,使……成为今义:认为)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③用心一也/用心躁也(古义:两个词,用,介词,因为;心,心思今义: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

    ④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藏身今义: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⑤故木受绳则直(古义:墨线今义:泛指所有绳索)

    ⑥金就砺则利(古义:金属制的刀剑等今义:黄金)

    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检查今义:探究并领会)

    ⑧假舆马者(古义:凭借今义:虚伪的,不真实的)

    ⑨蚓无爪牙之利(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帮凶、走狗)

    ⑩蟹六跪而二鳌(古义:蟹脚今义:两腿弯曲,使一个或两个膝盖着地,跪下)

    8.《庖丁解牛》

    ①依乎天理(古义: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今义:常指天然的道理)

    ②因其固然(古义:本来的样子今义:表示承认某个事实)

    9.《廉颇蔺相如列传》

    ①请指示王(古义:指给人看今义:上对下的说明)

    ②未尝有坚明约束者(古义:遵守约定今义:限制使不超出范围)

    ③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古义:得到惩处今义:冒犯)

    ④明年复攻赵(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⑤于是相如前进缶(古义:上前进献今义:向前行进)

    ⑥(廉颇)宣言曰(古义:扬言今义:宣告)

    ⑦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古义:粗陋卑贱今义:鄙卑下贱)

    ⑧布衣之交(古义:平民今义:麻布衣服)

    ⑨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古义:姬妾今义:美女)

    ⑩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古义:从这里到那里今义:以前)

    10.《伶官传〉序》

    ①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古义:名词,官职名今义:动词,干某事)

    ②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古义:指政治上的得失今义:人情事理,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等工作)

    ③与其所以失之者(古义:和他今义:在比较两件事的利害得失而决定取舍时,表示放弃或不赞成的一面)

    ④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古义:相当于“以至于”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

    ⑤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古义:代词“所”与介词“以”组成“所”字结构,其义为“……的原因”今义:常用作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⑥负而前驱(古义:走在队伍的前面今义:前导,先锋队伍,先行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对口单招文言文 通假字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整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jmhi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