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99年,哲学家苏格拉底被雅典的一个民主法庭判处死刑。其时,雅典人正在装点海船,准备次日前往提洛岛祭祀阿波罗神。那时,对神圣的宗教祭祀活动,整个城邦中的人们都会认真对待。为确保城市洁净,当时的政府规定一律暂缓处决死囚。苏格拉底于是被投入监狱,等待祭祀结束后处决。其间,弟子们轮流探监,陪伴老师度过最后的日子。于是,便有了柏拉图记载其老师在狱中言论的《克里同》、《斐多篇》等几篇著名的对话录。
一个月后,这位年已七旬的哲人遣退妻儿,在众位弟子面前饮下毒鸩,从容就死。
从柏拉图那里,我们得以知道,苏格拉底的伟大思想和他面对死亡时的勇气和品格。也是从柏拉图,后世的人们铭记住苏格拉底这个名字,并把他的为人和思想传到了东方,现在中国哲学的或者喜欢哲学的无不知道苏格拉底。在西方和东方,他都很受尊崇和仰慕,人们爱戴他,给他应有的礼遇。苏格拉底为何会如此受人重视和爱戴呢?难道仅仅是因为他的人品吗?要想解开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就要学习苏格拉底给后世的人们留下了什么。
1,把智慧的追求从天上拉回人间
古希腊时期,很多哲人都是把目光投向太空,追问世界和物质的本源。在苏格拉底以前,古希腊几乎所有智慧的人对人本身很少谈论,甚至是处于一种茫然无知的状态。比如泰勒斯、阿克西曼德等诸多自然哲学家,他们探索更多的是一种类似于自然科学的哲学。
当时,有一个关于泰勒斯的笑话广为流传。说的是有一天晚上,泰勒斯观察天上的星星,可能太投入、太入神,不小心掉到一口井里。旁边一个洗衣服的女奴看到哈哈大笑,说他地上的事情还没有弄清楚就要弄清楚天上的事情。这充分说明当时的哲学家很少关注人本身,他们总把目光投向上面。而苏格拉底把这种对智慧的追求从天上拉回到了人间,这正是苏格拉底的伟大之处。
苏格拉底认识到,人才是天地之间最大的谜题。人类一旦对这个谜题有所认识,就是对自己真正认识的开始,这种认识可以克服人类的恐惧,甚至会使这种恐惧升华为一种精神。因此,苏格拉底说出的最著名的话:认识你自己。
把对智慧的探求和追问从天上拉回人间,苏格拉底功不可没。
2,人的智慧到底有何意义?
在德尔斐神坛,有人向神坛求问,有没有人比苏格拉底更有智慧?神回答说,再没有别人了。苏格拉底对此很迷惑,于是开始追问人的认识到底有多少是可靠的。他四处拜访以智慧出名的人,看看在对这个问题的理解上,是否有人比他更智慧。
在这个过程中,苏格拉底发明了一种提问法,通过不断的提问使对方陷入自相矛盾,从而认识到自己对问题的无知。苏格拉底用这种方法很快发现,很多所谓的智者在他自己所擅长的领域并没有智慧,为此很多人恨上了苏格拉底,因为他让他们丢了面子。
为了探求智慧,苏格拉底还去请教诗人,请他们讲解诗作中的各个篇章,但是诗人们讲完后也无法回答他的问题。苏格拉底由此明白,诗人写诗所凭借的并不是智慧,而是一种天才与灵感,而这种天才和灵感来自于艺术之神。
他又去请教工匠、士兵、小贩等,结果一样令他很失望。在这过程中,苏格拉底虽然结下了许多死敌。但由此他也明白了,只有神才是最有智慧的。苏格拉底解释说,神并没有说苏格拉底有智慧,而只是想藉助苏格拉底向人们表明,惟有像苏格拉底那样知道自己实际上一无所知、其智慧实际上毫无价值的人,才是具有智慧的开始。
3,为真理而甘愿现身的精神
苏格拉底将追求智慧的中心从天上转移到人上面,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事实证明,这项工作惹恼了几乎所有雅典城邦有头有脸的人物,他们把苏格拉底视为死敌,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
面对威胁,苏格拉底没有退缩,他认为探求智慧这个工作是神交给他的,如果因为面临死亡的威胁就放弃神交给他的职守,那就像在战斗中因贪生怕死而放弃职守是一样的可耻。
苏格拉底把自己比作一个哲学牛虻,他的任务就是不停的叮咬人们,要他们记住智慧对于每个人都是不可或缺的。而雅典城邦的那些权贵也像另一种牛虻,在苏格拉底的“追问叮咬”下,他们显露出愚蠢、人性中根深蒂固的傲慢和自以为是的狂妄,他们的观点受到冲击,想反过来用暴力和死刑把苏格拉底咬死。
而苏格拉底用行为告诉人们,作为万物的尺度,人一旦变得自以为是、傲慢自大,这把尺子就会失去衡量的标准。苏格拉底的工作让人看到了这一点,即只有明白了人本身是一无所知、毫无智慧时,才是人走向智慧的开始。然而,当时的很多权贵并没有认识这一点,他们被苏格拉底独创的提问法所深深地激怒,然后把他处以了死刑。
4,坏人无法损害一个好人
在苏格拉底看来,坏人是无法损害一个好人的,即便好人死去,美德、善良、正义这些还会继续永存下去,坏人只能逞一时之快,一时之威,好人代表着人类对世界的追求,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坏人永远无法把这些也一并损害和剔除。
苏格拉底曾对着行刑广场上的人们说:“没有甚么能损害我,因为一个坏人是无法损害一个比他更好的人的。我不否认有人可以杀死我或流放我,或者剥夺我的公民权利。可以想象,他加给了我身体和生活上很大的损害,但是我却不同意这种想法。因为像这种行为的罪过——不正义地剥夺别人生命的罪过——乃是要更大得多的罪过。我快要死了,我要向你们这些杀害我的凶手们预言——我死去之后,立刻就有比你们加之于我的更重得多的惩罚在等待你们……如果你们以为你们用杀人的办法就能防止别人谴责你们的罪恶生活,那你们就错了。那是一种既无可能又不荣誉的逃避办法,最容易最高贵的办法并不是不让别人说话,而是要改正你们自己。”
其实,雅典法庭并非一开始就判处苏格拉底死刑,如果他悔过,放弃他的哲学探讨,苏格拉底可以免死。根据雅典的法律,苏格拉底可以选择一条求生的路,比如提交一笔数额足够大的罚款,他就可以免死,但这被苏格拉底拒绝了。
苏格拉底还拒绝遵循惯例,把他哭哭啼啼的儿女带到法庭上来以软化法官们的心,以求得到减刑。他说做这种事会使被告者和整个城邦都显得可笑。他的工作乃是要说服法官,而不是请求他们开恩。对于死刑的判决,苏格拉底说,怕死并不是智慧,因为没有一个人知道死后是更好还是更坏。
他说,他不会听从人,只听从神。如果以不再继续他以往所做的那种思考为条件而允许他活命的话,那还不如一死。苏格拉底说:雅典人啊!我尊敬你们、爱你们,但我将服从神而不服从你们,而且只要我还有生命和力量,我就决不停止实践哲学与教导哲学,并劝勉我所遇到的每一个人……因为我知道这是神的命令。
5,生与死哪个更好,只有神知道
通过柏拉图,我们得以知道,苏格拉底在选择赴死这条路后,他的神谕并没有反对他,而在别的场合他的神谕是常常中途打断他说话的。他说,这是一种预示,预示着我遭遇的事情是好事,而我们之中认为死是一件坏事的人乃是错误的。
苏格拉底认为,死要末就是一场没有梦的睡眠,要末就是灵魂移居到另一个世界里去了。而且如果一个人能和音乐之神奥尔弗斯、和艺术之神缪索斯、和伟大诗人赫西阿德、荷马谈话,那他还有甚么东西不愿意放弃的呢﹖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就让我一死再死吧﹗
苏格拉底坚信,在另一个世界中,他可以和其他遭受不正义而死去的人们谈话,而尤其是他可以继续他对知识的追求。在另一个世界里,人们不会因为一个人提出了问题,遭到了权贵的嫉恨,就把他处死。另一个世界(死后的世界)绝对不会发生这种事。
苏格拉底最后说道:死别的时辰到了,我们各走各的路吧——我去死,而你们去活。哪一个更好,唯有神知道。苏格拉底那种对死的从容和对真理的执着精神,在此被淋漓尽致的彰显了出来。
苏格拉底被处死了,我们这个世界又少了一位哲人和好人,但后人们每当想起苏格拉底或提到这个名字,都会由衷的产生敬意和爱戴之情,这就是我们人——一种去恶向善的灵魂生物。
通过苏格拉底,让我们永远记住那句话吧:认识你自己。因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它会给你带来不同的生命领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