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气呵成的千八百字,虽说得过且过。可是,对自认为过不去的东西,还是会较较真儿。
比如,搜肠刮肚翻腾出来的那些心血来潮时的想法,落实到字面上,还有多少让自已都觉得膈应的“完全正确的废话”。
至于旁人膈应不膈应,并不是重点。
如果我说,人家有没有时间,正眼瞧你一眼,都是未知数,相信很多人都会同意吧。
一眼都不瞧。就别再纠结人家膈应不膈应了。
想啥呢?
挤不出时间,倒不出功夫儿的人,自然也就不可能翻腾你那一堆堆的裹脚布。
谁能想到今天,从表面上根本看不出来焦虑症患者如此之多。
如果对那么多与焦虑有关的人,存有幻想?那我还得劝你一句——想都别想。
焦虑,从来都与旁人贩卖还是不贩卖无关。
每个人都可以选择对那些网红黄蓝们,天天在“直脖子间”声嘶力竭地叫喊“三二一,上车”,熟视无睹。
依我看,全国那近一个亿,被焦虑困扰着的人,与自己的心浮气躁密不可分。
千万不要指望那些连过马路,两眼都在直勾勾地盯着手机的人,能在你的内容面前停留几秒钟。
你大可不必担心,旁人对你自以为的货色,还有膈应的可能。
如果你真有此忧虑,大概率事件,就是你想多了。
旁人只对自己想听想看想知道的东西感兴趣。
至于,那些你想说想写想流芳百世的东西,只能独自消受了。
不敢说,每次罢笔之前,都会耐着性子对一屏屏的输出,从头儿检查到尾。
因为,天天如此,说不心烦,自己都不信。了了草草的过过目,更具象征意义。
上差下差,只要差不出大格,足矣。
之所以,对自己每天的叨哔叨,多少还有些自信,完全基于一个事实:
尽管吭哧瘪肚整出来的千八百字里,费话很多,但值得欣慰的是,招自己膈应的“完全正确”少之又少。
看来,较较真儿,很有必要。
最起码,没把自己给整“闹眼睛”了。
应该说,绝大多数人都明白,无论在传统媒体和自媒体上写东西,都不单单只是为了写给自己孤芳自赏。
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有更多的人,打开自己的内容。
不过,这只是你一个人的翘首以盼。
至于,你说的,是不是别人想听的?你写的,是不是别人想看的?你的分享,是不是对别人有用?
这可全在于你自己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