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古通今·省博物馆

作者: 海水微凉浅喜深爱 | 来源:发表于2016-11-06 11:53 被阅读0次

    来广州这么久,第一次去省城的博物馆。那个承载着大广东古往今来博大历史文化的广东省博物馆。

    进馆不需要门票,凭身份证在门口排队领票进场。大周末的,有好多好多人,去隔壁图书馆还完书,就走过来排队,等了十几分钟才排到的。

    01.潮汕木雕。

    琳琅满目的精湛雕工艺术品,无不为之惊叹。

    广东省博物馆

    应该潮汕地区的小伙伴对此不会陌生,我这没有艺术细胞的门外汉的门外汉都为之惊叹不已。还有多细心的人才能雕刻出这么精致的东西。

    馆内还有好多的雕刻件,从木头到装饰品艺术品摆设品,巧夺天工需要代代人的努力。每一件独特的背后都有许许多多为之付出的汗水。好的工艺需要传承,新时代的我们,怎么都不能忽略祖传的手艺,更重要的是祖辈的精气神。

    这让我想起之前看过一档节目,那次也是第一次听说第一次知道有个‘疆绣’。据说接近失传了,会‘疆绣’的绣娘都是五十多岁的大姨大妈。加上对于疆绣,知道的人知之甚少。那个设计师把绣娘从大老远请过来节目,她们一度哽咽。或许真的是因为纯手工艺刺绣后继无人,秀出来的东西无人问津。我们一直都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老一辈留下来的东西,真的,取其精华,得传承。

    对了,那个设计师就是之前热播剧《欢乐颂》里‘曲妖精’有件裙子就是她的设计。

    02. 明代文化

    我算是个对古诗词非常向往的人,可我能想起的永远都是‘唐诗宋词元曲’,对于明清小说,除‘四大名著’,其余的知之甚少,甚至一概不知。

    广东省博物馆

    在展厅看到好多作品都是署名为陈白沙的作者。

    陈白沙,原名陈献章因后迁住于江门新会的白沙村,后人称之为‘白沙先生’,他是广东唯一一位从祀孔庙的明代硕儒。

    展厅里,先生的书法作品,虽然古体书法,恕我才疏学浅,大部分没看懂。原谅我艺术细胞不发达,看到怎么样的书法作品,我都难以发出赞叹的声音,只能暗暗的说句‘原来这就是书法古董啊’。并不是自己没有辞藻修饰,是真心看不懂。倘若是能看懂的一纸文稿,或许还能道出一两句自己的点评。

    都说练习书法能陶冶情操,我想也是。之前心浮气躁时,我也兴致昂扬的跑去买了笔墨纸砚,准备陶冶下情操,培养下文人气质,可当写出来的字跟用签字笔写出来的一模一样时顿悟了,我这不叫书法,只能叫书写。看来情操是陶冶不了了,只能静心。所以往后的草稿纸上都是我涂鸦的‘大笔之作’,也包括‘岁寒三友’的绘画。

    我注定得扛着‘女汉纸’的名号闯江湖,那些文人气质还是得留给有慧根的人。

    03. 竹林雅居,烹茶奏乐。

    在我认知里,说起文人雅致,有四样东西是标配:琴,棋,书,画。

    文人雅致
    古琴,不仅是一门专门的音乐艺术,而且可以说是集中国传统音乐、文学艺术之大成,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

    在夏商周礼乐时代,古琴就已是时代宠儿。中国十大古曲,虽然能说出几个曲名,但其中各种由来并不知晓,稍微有些熟悉的应该只有《高山流水》《广陵散》《十面埋伏》因为上学的时候喜欢古文诗词,多少有听过讲解。

    伯牙钟子期的故事,让我对《高山流水》的熟悉感直升。知音难觅,人生难得一知己。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琴声诉说的事,有人能懂。子期死,伯牙断琴,终身不弹。后来“高山流水” 多比喻知音或知己。

    知道《广陵散》是因‘竹林七贤’中与阮籍齐名的嵇康。“嵇琴阮啸”说的就是他俩。他是个伟大的艺术大师,并且弹得一手好琴,尤其擅长演奏《广陵散 》,他因得罪钟会被司马昭处死,行刑前,从容不迫的弹奏了《广陵散》 ,并感慨“《广陵散》于今绝矣!”一代艺术大师,就此陨落。

    琵琶曲《十面埋伏》是因为有段时间非常着迷汉宫的史记,看过好多关于汉朝的电视剧或者一些文献资料。《十面埋伏》乐曲描写的是楚汉战争垓下决战的情景。汉军用十面埋伏的阵法击败楚军,项羽乌江自刎,刘邦获胜。忘记是在哪部电视剧里曾经有演奏过此曲,虽然不懂音律,可也听得出魄力的。

    古时候的音律还是很有考究价值的,我倒觉得以后听音乐,我可以多听听古琴的演奏。有欣赏价值的东西,不应该被遗忘。至少我不应该对此一概不知。

    围棋。是中华民族祖先流传下来的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在历史的长河中沉沉浮浮、曲曲折折,融进了中华民族文化中许多有益的成分,并以其所具有的深邃哲理,所包含的古老中国的文化底蕴,所具有的激烈斗智的胜负感、别具一格的艺术创造性,而独具魅力。

    我不懂围棋,总是下不好。以前读书时候好不容易学了点皮毛,后来长时间不碰,以至于现在都搞不清楚怎样才算输赢。每次看到执白子黑子的人对弈,真心感慨。为什么别人能下得这么好?是不是我的脑细胞不够灵活,所以没法领悟?

    现在很多家长都有刻意培养小孩子学围棋,除了培养兴趣之外,家长估计也是想锻炼锻炼小孩子专注力和沉着冷静。也挺好的,我一直觉得自己做事情不够专注,看来是围棋修养不够,远远不够啊!

    书法,作为一种表现艺术,书法能够体现中国文化的深层内涵,折射着各个时代文化的特征。

    我一直觉得文人写的字才能见书法,王羲之算是知道的比较多的书法家,他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 我到现在也还是会时常记不清这个是什么书法?什么字体?倒是他养鹅和以书换鹅的典故记得清楚些。

    书法和字迹也能看出一个人的性格和精气神,每次写字的时候,别人看到总会说两个字“秀气”。我一直把它理解为“稚气”,书法我是学不来的了,只能学着怎么以学习书法为兴趣,修身养性,沉淀沉淀自己。

    绘画。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品出现,标志着中国绘画走上绘画艺术自身的发展道路。中国历朝历代绘画的发展,每个阶段的进步都将绘画推向一个又一个新的高峰。尤其是晚清开创的新画风,使中国传统的经典绘画完成了向近现代绘画的转轨。

    对于绘画,人物画像,泼墨山水画,虫鱼鸟兽等不同风格的绘画都有独特的韵味。

    中学时期最喜欢上美术课了,虽然小学时候因为不会用铅笔画鱼在课堂上嗷嗷大哭,那也不影响我后来喜欢画画。

    山水画比较喜欢,因为我觉得可以让我随性发挥,无所谓什么粗笔细笔描绘点缀。就算画的不像,也可以跟老师说这个是凌乱美。

    我画过齐白石先生最喜欢的‘虾’,老师那时候给的评语也是醉了,他说“第一次看到有虾的须是断开一节一节的,活灵活现你是做不到的了,至少得让死虾体面点”。那么浓妆艳抹的虾,估计老师都被我气疯了。

    我画过王冕的墨梅,这倒还好,至少评语变成“嗯,梅花枝干粗细画的不错,稍微注意一下花瓣的点缀”。开玩笑,我画梅花的时候可是全神贯注,把这么凌霜傲雪的梅花搞砸了,以后背古诗词都有愧疚感了。

    可最最简单的,也是我能操作的最好的,应该是岁寒三友的‘竹’了吧。画竹我印象当中最好的应该是‘扬州八怪’之一的郑燮郑板桥先生了。那时候画竹,还被老师直接点名表扬了,说我把竹子画的竹竿笔直,该弯曲弯曲,竹节修整不错,叶子也有模有样。那可是我得意之作。岁寒三友所体现的精神都是高尚人格,顽强生命力,自然得好好领悟。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历史的瑰宝我们得将它发扬传承,得让更多的人知晓中华名族传统文化的精髓。

    新时代大潮摧古拉朽,一日千里,使人鼓舞振奋,有传承,有创新。

    04. 物华天宝

    展馆内陈列了好多奇珍异宝,简直亮瞎眼。

    钻石首饰,旷世宝物,谁人不爱。好多小朋友都感慨“哇,好漂亮啊!妈妈,我想拿这个”。童言无忌。小小屁孩也懂得珍宝,姐姐这么大个人了,想都不敢想把展馆的珠宝收入囊中,哪怕是街市买来合成的。小孩子的家长自然是解释一番,我很欣赏她说的最后一句“展馆展示给我们看,是想让我们知道这些都是大自然的产物,历史的宝物,是给大家看的,不是个人的。”或许小孩子这个年纪未必能领悟家长说得这句话,假以时日,他一定能明白。

    我个人很喜欢的是一个象牙雕刻,还有一个红珊瑚的雕刻。栩栩如生,出神入化。

    红珊瑚花鸟雕刻

    展厅内还有好多好多各种宝石,琥珀,海蓝宝,矿石宝物,如果不是去了博物馆,或许我都不知道还有这种那种的宝石,水晶等。

    广东省博物馆

    去到花草树木那个展厅见到最有意思的就是百草堂,面对着百草堂三个字,

    右手边挂着 ‘闲花野草皆妙药

    左手边挂着‘老树枯藤亦灵丹

    各种花花草草的中草药标本图片都挂着,各个地区的分布图都标注的非常清晰。

    那时候特意拍下了一张九孔鲍的图片,家在海边,可谓从小吃着鲍鱼长大,它清肝明目我是知道的,可不知它还有别名叫石决明。

    九孔鲍,石决明

    还去了展示广东地区各大风貌地质的展厅,有以前去过的湛江湖光岩玛珥湖,肇庆七星岩鼎湖山等,我一直在想,硇洲岛的火山岩难道不算独特的地质风貌么?为啥不在列?

    这个答案以后有待考究了估计。

    或许很多人都会问,博物馆里面有什么?很多人会数自己看到的各种各样的东西,除此之外,我倒觉得博物馆里面更多的是有知识有历史。

    难怪人家说想了解一个地方的人文气息什么的,最好的去处就是博物馆。

    如果有时间,还是会多去博物馆走走看看,历史遗留的产物,不是一次两次看完就能读懂的。

    时代要不断进步,但不能遗忘历史。

    渊博的传播者应当是博古通今,如今很多人华人华侨都能说流利的各国语言在世界各国游走,也有不少人都已经忘记了中华的文化,记得第一次看《中华好诗词》的时候,内心满满的激动。对于个诗词爱好者来说,有一档节目专门讲述中华古诗词文化,何尝不是件令人激动不已的事?何况好早之前各种真人秀节目盛行,那时《我爱记歌词》节目播出的时候,我就有这个疑惑,为什么没有一个节目专门叫《我爱记诗词》的?如果有的话,我一定会去参加。

    当然,《中华好诗词》已经播出几年,都要准备第五季了,我还是只能在屏幕前方感慨别人诗词功力的深厚和为自己半桶水诗词量而愧疚。

    不过,看到那么多男女老少各个领域喜爱古诗词文化的人有那么多,觉得好开心。中华文化就应该这样子,人尽皆知!

    我想我在学习中华文化的道路上,应当永不止步。博大精深的名族文化,学无止境。

          2016.11.05广东省博物馆半日游有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博古通今·省博物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qkgu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