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早上刷朋友圈,发现大家都在转一篇文章《我上了985,,211,才发现自己一无所有》,是一个复旦的女生写的,而转载这篇文章的我的朋友们,虽说互不相识,但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他们上的学校,就是被民间誉为“重点大学”的985,211工程院校。
本来是不想写这么一篇可能会引起“学历争论”的文章,但是现在到大四,我的感受应该就是一无所有,自卑且缓慢的摸索着前行。
我上的大学虽然不如复旦那么响亮,但在京津冀地区,也算是个小有名气的“211”,整个学校百分之六十是河北和山东来的大学霸(河北和山东的高考分数录取线很高,这个众所周知。)充斥着紧张如同高考的氛围,一进校的第一节课,就打压得我措手不及。
高考的时候,我失眠了半个月,顶着重重的黑眼圈和严重的耳鸣心无所恋的交代了我的十二年,结果当然是惨败,没达到心仪大学的录取标准,带着一丝不甘心来到了这个离家千里之外的大学。整个高考之后的暑假我都是处在闭门自锁,食之无味,寝食难安的状态,志愿是家人报的,行李是家人打点的,没去约好的毕业游,没见到能见最后一面的人,然后带着浑浑噩噩和失败的惨痛,拎着大包小包的行李就开始我的大学生活了。
刚进大学的时候,我是想要弥补高考的遗憾,读研的时候能去一个更好的地方,可新鲜感和自由,还有带着对所学专业的反感,我竟以自己没想到的速度迅速“堕落”下去。我所说的堕落,并不是天天窝在寝室打游戏看韩剧,而是另一种,你可能自己也不会意识到的,它却占据了你生活的大部分,直到完全让你陷入深不见底的黑渊。
大一大二期间,像很多人一样,我参加了很多社团,组织,做学生干部,开会,写策划,社交,我像个陀螺一样转个不停,忙到没有时间吃饭,睡午觉,晚上熄灯前回宿舍匆忙洗漱,早起出操,背着一大摞厚厚专业书的在二百多人的大教室上课,每天没有一刻是停下来的,当时看到什么关于大学应该怎么过才不荒废的文章,我是心安理得的,对呀,我不逃课,天天写不完的作业,做不完的实验,参加不完的社团活动,我没有浪费在宿舍的时间,我甚至连高中都能挤出时间看的小说都没有翻过,我自以为自己的生活是充实的,上进的,我对那些把时间浪费在兼职,刷剧,打游戏,谈恋爱的人嗤之以鼻,我用自己的方式,自己的节奏来度过每一天,可现在大四了,再回想自己的这几年,除了每次忙忙碌碌的写论文,写作业,画图,处理数据,没有丝毫回忆让我觉得这几年的劳累是值得的。
近几年的“成功学”“鸡汤”实在是很盛行,那些脱离了苦海的大学生,每次读到令人热血沸腾的鸡汤,都会将自己完美的代入,好像随波逐流的去努力,去迎合别人心目中那个优秀的人的形象,就会成为别人心目中的大神,可亲爱的们,你们都忘了一点,前方有很多条路,每个人都向往着不同的远方,可我们大多数人都如饥似渴的盯着一座独木桥,最终有人到达彼岸功成名就,有人狼狈落水只能回头,而大学,究竟能带给我们什么?重点大学和普通大学,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不得不说成绩很重要,在重点大学的感受就是,学霸真的很多,大学之前就各种奥赛一等奖,自招第一名光环加身,在大学同样也没放松要求,早上八点上课,六点半就有人去教室占前排座了,我们宿舍的洗漱间高峰期是六点到六点半,很少有人超过这个时间才起床,当你走在校园里,教学楼,图书馆,满满都是行色匆匆的人群,不仅如此,学霸们早早完成了自己的课业任务,还会去考各种各样的证,顺顺利利过了四六级,还把雅思托福GRE刷到逆天的高。我从来不曾见过学霸抱怨过,他们元气满满的树立了一个可望不可记即的形象,更令人沮丧的是,这些学霸,通常还担任着学生会主席,辩论队优秀辩手,科技社团创始人等一系列呼风唤雨的形象,于是,你越来越觉得,生活是多么不公,你是多么差劲,或者说,一无所有。
于是大多数重点大学的普通学生们在这种压力下,成了另一种人,一种你既不能说他堕落,可同样也一无所获的人,当他们看到学霸津津有味的研究晦涩的高数,建模,做复杂的电路实验,参加英文演讲,在峰会上侃侃而谈,于是也想要活成学霸的样子。他们跟随学霸的脚步抢教室前排,盯着那个头发花白的老教授解一道方程式,他们跟着老师混实验室,做社会调研,他们自信满满的交朋友,尤其是所谓的大牛朋友,他们对自己通宵赶完的设计图十分感动,然后发个朋友圈再配上几句鸡汤,他们挤破了头去参加各种行业领袖的聚会,在别人用专业术语聊天的时候拼命挤出笑容,他们满足于自己社交通讯录里越来越多的名字,满足于通过背书刷题才勉强中上的成绩,等到他们也觉得活成了大神的样子,再看看身旁,哪里还有他们的影子,人家早不知道超前多少了。在我大学的前两年,就一直是这种状态,而我知道大多数的你们,也是这样的,于是你们又迷茫了,你们以刷剧,打游戏为耻,你们不敢看电影,不敢逛街,你连恋爱都不敢谈,你每个假期都要精心安排,你害怕一点点的松懈就能让你前功尽弃,你虎视眈眈的盯着任何阻碍你成功的人,然后你才发现,为什么自己已经这么努力了,还是追不上所谓的大神。
大学四年结束后,你发现,那个爱窝在宿舍刷剧的姑娘成了影视公司的编剧,那个天天打网游的男生进入游戏公司写编程,那个生活里只有淘宝的舍友,也开始设计自己的品牌。他们没有你努力,没有你成绩好,可却过着自己最想要的生活。
亲爱的,我只想告诉你,不是你不够努力,不够优秀,而是你牢牢锁定的目标,根本就不是你真正想要的。
问过很多朋友对于优秀的定义,无非就是成绩好,家境好,情商高,有能力,很多人一脸羡慕:你看那个A,高中就拿到了专利,你看那个B,去年去剑桥交换了,你再看C,每年都是绩点第一名,他们都好优秀啊,我什么都不是,我一无是处啊。其实到了大二,我也是这种想法,于是从小被夸聪明,多才多艺长大的我简直自卑到了尘埃里,连学霸跟我过来交朋友,我都觉得自己不配,我陷入深深的绝望之中,甚至有想过要退学。还好我的一个老师,上他的课,跟他交往,你感觉不到任何压力,他是行业里顶尖的人物,却从来不以高高在上的姿态俯视众生,他教的“有限元”“热力学”我怎么学也学不到精通,可他却不在意,他总会当着大家的面毫不隐晦的赞叹我:“你们看她,阅读量多广啊。”“你们看她,思路多活跃啊。”“你们要向她学习......”当时我的感受是什么呢?就是你面前是一条深深的峡谷,对岸站满了观望的人,他们有人告诉你,勇敢地跳,有人告诉你,放弃吧,你会摔死的,可他只是微微一笑:“你为什么不走别的路呢,它就在你后方。”
从那时开始,我终于清楚了自己的定位,本科这个专业是家人帮我选的,没上大学之前,我连这个是干什么的都不知道,所以我在繁重的专业课中体会不到一丝的乐趣,而参加社团,我也不得不去迎合很多组织上的规程,而我本身是一个很不守规矩的人,所有的游刃有余都是装出来的,它甚至导致我每天躺在床上,都要仔细回想今天有没有哪句话说的不妥当。我终于明白,不是我不优秀,不努力,而是我为自己戴上了一张奇形怪状的面具,这张面具虚假且丑陋,至少我自己是根本不接纳的,我开始慢慢退出独木桥,去寻找属于自己的阳光大道。喜欢看书,就开了书单一本本读,读完了图书馆的,就四处去找资源,喜欢推理电影,就从评分最高的一部部看,喜欢旅行,假期就在陌生的城市四处游走。我不勉强自己刷题量和学霸们一样,不勉强自己课堂上理解每一个公式的含义,也没有再勉强自己坐在拥挤的自习室一遍遍的背那些滚瓜烂熟的知识点,当然,因为发觉自己实在没有研究理学的天赋,也不再堂而皇之的去跟在大神后面去参加对我来说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各类竞赛。然后我惊喜的发现,每一天都过得前所未有的充实和开心,我的成绩并没有因为自己放弃了那些难题而下降,我的朋友并没有因为我退出了社团而减少,我的见识也并不比以前四处混各种行业峰会浅薄,我才终于明白,不是所有人,都得去头破血流的挤一条独木桥,不适合你,不是你内心真正想要的,你拼了命想要上桥的样子,就是很可笑很狼狈。
我上了四年大学,到最后才发现自己是个这么有梦想的人,我肯为了生活而好好努力,我热爱着当下的自己,我仰望过大神,可我也不再感到自卑,我从未这么有自信,从未如此有动力。我朋友里有不少清华北大复旦的学神级人物,也有所谓二三流大学的,当然更多的是像我一样挣扎在末流985,,211的普通人,我们从没有因为成绩互相崇拜或者瞧不起过,我们都在努力的发掘别人身上的闪光点。“存在皆有理”,这是重点大学教会我唯一的东西。
海德格尔我也读过,毛姆我也读过,村上春树我也读过,但我从不曾将人划分为三六九等,我理解不了读过严肃文学的人就瞧不起读青春文学的人,我也同样理解不了考上重点大学就瞧不起上普通大学的人。但我同情那些追赶大神的步伐,深深挣扎在谷底的人,他们曾像我一样自卑着,因为太过刻意追逐别人的步伐而忘记了如何去跟随自己的节奏,他们太过在意社会的目光而把自己局限于狭隘的自我评价中。可我真的想告诉这些人,没有所谓的失败者,只有邯郸学步苟延残喘的人生,如果你连正视自己的梦想都不敢,整天活在别人作为主角的舞台上自怨自艾,那就真的是一无所有了。
网友评论
有的人很聪明,也很努力,但聪明与努力之间缺少了勤奋。或许你比别人努力,比别人聪明,但最终的结果达不到你想要的,那就说明了不够勤奋。有了努力还不行,还要勤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