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叫Dak Krause的玩家是个热心肠的人,他帮助过许许多多的玩家,所以他在公会里甚至整个服务器,都有很高的声誉。然而不幸的是,他得了白血病,于28岁辞世。为此这个服务器的玩家集体在游戏中给他送葬。这件事惊动了暴雪。于是暴雪史无前例地在沙塔斯城里添加了一个暗夜精灵npc,这个npc就是dak生前所使用的人物角色,并设置了一个任务,当你完成时,npc会念一首诗给你听——
Do not stand at my grave and weep
I am not there; I do not sleep.
I am in a thousand winds that blow, across Northreand's bright adng shining snow
I am the gentle showers of rain,on westfall's fields of golden grain
I am in the morning hush,of stranglethorn's jungle,green and lush
I am in the drums loud and grand,the thunderous hooves across Nagrand
I am the stars warmly gleaming,over Darnassus softly dreaming
I am in the birds that sing,I am in each lovely thing
Do not stand at my grave and cry
I am not there; I do not die.
不要在我的墓碑前哭泣
我不在那里,我没有长眠
我是凛冽的寒风,掠过诺森德的雪原
我是温柔的春雨,滋润着西部荒野的麦田
我是清幽的黎明,弥漫在荆棘谷的林间
我是雄浑的鼓声,飞越纳格兰的云端
我是温暖闪耀的星,点缀达纳苏斯的夜晚
我是高歌的飞鸟,留存在美好的人间
不要在我的墓碑前哭泣
我不在那里,我从未长眠
这首诗的原型《请不要在我墓前哭泣》,是美国诗人玛莉·伊莉莎白·弗莱的作品,又被叫做《化为千风》。
玛丽·伊丽莎白·弗赖伊在1932年写下这首诗,她当时是一位家庭主妇,住在美国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德国犹太妇女玛格丽特·施瓦茨科普夫(Margaret Schwarzkopf)寄住在弗赖伊家中,从未写过任何诗作的弗赖伊受到她的启发,写下了这首诗。当时的情况是,玛格丽特·施瓦茨科普夫很担心身在德国的患病母亲,但有人警告她不要回德国,因为那里的反犹气氛浓烈。当她的母亲去世后,伤心欲绝的她对弗赖伊说自己甚至连“站到母亲墓前哭泣”的机会也没有。于是,弗赖伊在一个纸购物袋上创作了一段诗。她后来说这些词语“自然而然就出来了”,表达了她对生和死的感觉。这首诗只在私下传阅,从未公开发表。
1995年,一名英国军人在北爱尔兰的一次炸弹袭击中牺牲。他的遗物里就有这首诗。他的父亲在英国广播公司的电台节目中读出了这首诗,得到广泛的回响。这首诗在国外的葬礼上或是纪念战争的追思会上经常被朗诵。
所以,那个叫dak的玩家离我们而去了,但是在游戏中,他的角色——奥利卡永远地站在城里,默默守护着所有来来往往的玩家……
不禁想起当年汶川地震后,我的好友列表里有些远方的朋友,再也没有上过线……
因为在我看来,他们下线的区域不符合逻辑。
游戏之所以难忘,不仅仅之于游戏本身,更重要的,是难舍游戏中的那帮兄弟,那份情谊,那段岁月。你带着新结识的朋友,爬山涉水,饮渡流年,沙漠,雪原,海滩,丛林,一个一个地走过来……大家啥都不懂,看到个怪物还要研究与唠叨半天,那段时光最令人着迷了。这种感觉,就和看武侠小说,或者国家地理没什么区别。
这几天小道消息传来,说暴雪想念那些老玩家,准备在下个资料片更新的时候开设怀旧服,将所有的设定修改到十年前最经典的那个版本,那个没有朋友就寸步难行的时代……于是好几个老同学问我,“会不会回归?我们重新创造当年的辉煌!”
我摇了摇头,说,“你们看过博尔赫斯的《沙之书》吗?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就算所有的一切都恢复到当年,那份心境再也无法找回。”说这个话的时候,女儿指着电视里的《老男孩》,让我快看快看……
歌词是这么唱的:
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
一去不回来不及道别
只剩下麻木的我
没有了当年的热血
看那满天飘零的花朵
在最美丽的时刻凋谢
有谁会记得这世界
它曾经来过
当初的愿望实现了吗
事到如今只好祭奠吗
任岁月风干理想
再也找不回真的我
一个虔诚的玩家,对于自己的角色,就像自己的孩子那样爱护,如果真的不玩这个游戏了,绝大多数人都会把角色停留在当年1级时的出生地,再下线。
其实游戏只是一种寄托,在人生迷茫找不到方向的时候,在有力不知道往哪处使的时候,在现实过于残酷需要一个避风港的时候,在需要兄弟情谊温暖落寞的心的时候……假如,有人能给予他这些,他便可以为她而放弃游戏。
有人说迷游戏的人凉薄,可实际上恰恰相反,他们放弃游戏,是因为生活中有更重要的人,等着他们去守护。
好了,就聊到这里,各位晚安了
愿星光守护着你们……
我们的群.jpg
以上,是一个人的碎碎念,在午夜最安静的时刻,独自一人,对着白天沸反盈天的群,一句句,一段段,敲出来上面这些方块字,以及拼音文字。像长风浩浩,穿过无人的戈壁滩,他自言自语的声音,从虚空来,落入虚空。无人回应。
可是,戈壁滩上那些枯死的胡杨,在那长风吹拂下,开始轻轻摇晃,枝干颤抖着舒展开来,像一个情不自禁的微笑。绿叶片片萌发,白色的花瓣,从瘦硬多皱的树皮里钻出来,朵朵绽放。
我是属百灵鸟的,每天早晨六点钟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手机,看看那些夜猫子们,半夜三更,偷偷地,又在群里留下了什么好玩的东西。果然,这一次,特别令人惊喜,那些美好的句子,像沙滩上大大小小的蚌壳,不经意间翕开,柔和的光芒,瞬间照亮黎明的海岸。
我要做的,是拎起墙角的竹篮子,甩脱了鞋,光着脚,冲进沙滩,把这些珍珠蚌赶快捡进篮子里去。手脚慢一点,蓝色的潮汐,托着白色的泡沫般的浪花,开始奔涌,城市醒来,喧嚣声四起,那些珍珠蚌,就会被淹没了。
文章里提到的任何游戏,我都不会,不仅如此,因为精神洁癖,我一向对游戏持嫌弃与厌恶的态度,因为自幼接受的苛刻的传统教育告诉我:游戏=玩物丧志。
可是,这一次,我被打动了,原来在那个我所疏离与抗拒的世界,有着不为人知的美。
群开始醒了,百灵鸟们发现了昨晚猫头鹰的留言,开始纷纷响应:
A:难道这也是我老公不再玩游戏的原因…… 哎呀,那我要对他再好一点……等会儿煮面给他加个蛋。
B:我看着儿子沉迷游戏,只有无奈。我感觉就是,他在游戏里不用那么辛苦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他大学毕业了,工作了,计划着考这个考那个。都是计划,一个都没有实现。做父母的,总希望孩子在年轻的时候,多做点对人生有益的事,而不是沉迷游戏。
C:因为计划过于遥远,抬眼望去前方一片黑暗,远远不如游戏带来的满足感快而且强烈。沉迷一般是指:在游戏里支付超出自己能力的费用,或者影响了睡眠、饮食、工作等等。只要没达到沉迷的程度就还好。游戏的确是最容易最快获得满足感的途径,因为它设计出来就是为了这个目的。几年前有篇研究文章,讨论了抑郁和沉迷游戏之间的关系。两者正相关,但是不确定是沉迷游戏导致抑郁,还是有抑郁倾向会更容易沉迷游戏。除非更有价值感的目标出现,否则戒掉游戏的确不容易。
作为好中文第一期的老学员,得知第二期开班的消息,毫不犹豫地报名,原因当然在于王佩老师的渊博,让我受益匪浅,还有,就是这一群百灵鸟和猫头鹰,实在太好玩了。
离正式上课半个月,群里已经嗨得不得了,奇思迭出,金句纷呈,24小时不停歇。
借用我的朋友的一句话:“这是最好玩的一个群,没有第二!”
谨以此文,向好中文班的两位同学:逆行的水星,叶猛犸,致敬,谢谢他们在群里精彩的留言。
想来和我们一起嗨吗?请看:你一定没见过好中文的样子 - 简书 http://www.jianshu.com/p/2b10a8c3c71a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