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一一独步江左

作者: 江海心 | 来源:发表于2018-03-26 06:09 被阅读59次

    王羲之一一独步江左
    自从有了王羲之,中国书法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莫名熟悉)。
    谈到楷书,会想到黄庭经,乐毅论。行书,兰亭序,草书,十七帖。全是他一人的。即使后来出了欧柳颜赵,蔡苏米黄。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好象其他人已变得可有可无?
    太凶残了。
    别慌。据说考证之下,除了十七帖,其他都不是王羲之作品。(哦。这样啊)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
    王羲之〝美而长白〞,颜值在线。只是小时候讷于言,而且患过癫痫(后治愈)。倒不出众。

    余少学卫夫人书,将谓大能,及渡江北游名山,比见李斯、曹喜等书,又之许下见钟繇、梁鹄书,又下洛下见蔡邕《石经》三体书,又于从兄洽处见张昶《华岳碑》,始知学卫夫人书,徒费年月耳。羲之遂改本师,仍从众碑学习焉。
    这一段文字假的很,当时中原沦丧,兵连祸结。王羲之完全没有渡江北游的可能。就像现在的人不会去叙利亚。再者,王羲之若真的渡江,自述文字亦必以兴废为念,怎么会如此闲适(写那篇文的人以为王羲之和他一样LOW)

    王羲之以钟张为师。

    论《乐毅论》,字形扁,笔势无甚变化,不似羲之手段,按我的浅见,近王献之《洛神赋》,应是南朝人所书。并非羲之作品。
    《黄庭经》,字势多变,即非羲之所书,亦是佳作。《曹娥碑》字画如铁,笔势飞动。书写者必然是精于隶书或章草的高手,所以结体紧密而不失灵动。然而并非王羲之所书。

    关于王氏书法最大的争议,是关于《兰亭真伪》的。
    《书法没有秘密》一书中作者提出了几个疑问,其中之一指《十七帖》古,《兰亭》不古,这一点完全不是问题。十七帖古,是因为章草成分多,自然看上去古些!而《兰亭》呢,楷法多,但章草的意味并非没有。比如下图迹字。
    而且不只这一处。论笔法,与平安何如奉橘三帖差别也并不大。只不过多穿了一件棉衣而已。
    而且,连郭沫若也傻傻的认不出来了。
    按郭沫若的想法,王羲之只能写半隶半楷的四不像。可惜王羲之没背过《共产党宣言》。不会按他的想法来。他们写出了很漂亮的楷书。本来嘛,这时候钟繇都去世一百多年了。下面是与王同时代人的墓志。 王羲之一一独步江左
    年字与永和九年之年没啥区别。
    《兰亭论辩》中,郭沫若称兰亭序是智永和尚书写的。试问世上安有书写区区三百字而前后风格不一者?又智永书法平庸圆滑,泯灭棱角,火气俱退,显见和尚是个修炼到家的老滑头式人物。兰亭序中锐利出锋之处,举不胜举。当年袒腹东床的王逸少,如今喝了几杯,自然更嗨了。不然那二十个不重样的〝之〞字是怎么来的?究竟抄写佛经,讲究恭敬,智永和尚传世千文不止一个版本,却多雷同,不是没有原因的。
    王羲之写竖如写撇,智永有吗?没有!王羲之写捺如写横,智永有吗?没有!
    《兰亭论辩》就是一场指鹿为马式的对文艺界的大清洗。
    闲话打住。对比钟张索靖。王羲之已走出太远。直而长画多,放而不收。痛快处多,沉着坚劲则不足。除了悼词中人,谁能十全十美? 王羲之一一独步江左
    《兰亭序》,前十行一气直书。其实这种名士集会,王羲之应该兴致很高的。心里有谱。前十行出锋果断,字画如钢浇铁铸,极为遒劲。褚遂良作品有之。余则未见。
    观其笔迹,似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应如仙人舞剑。

    昔人讲《南王北郑》,郑指郑道昭,王羲之楷行草三体均能自出新意。郑只有楷书。落了下风。
    虽然论气势之雄强。那种疾雷破山飘风震海气象远非偏安江东晋朝的士人所能比拟!
    关于兰亭序的一些枝节问题,岁在之下,癸丑两字绝小。应为误写为壬,将壬改为丑,又在其上补一癸字。
    在与壬之间何以太远?在字一撇连接横极舒展,而在字收笔之后,收在短横上面,重复了横接长撇这一笔势。走得远一些罢了。
    当然,只有悬肘,才能谈笔势。不然,和钢笔字区别不大。见过谁写钢笔字谈什么笔势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王羲之一一独步江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tdl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