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中国传统文化人物历史有意思
这两位西周天子的所作所为,直接导致礼崩乐坏!

这两位西周天子的所作所为,直接导致礼崩乐坏!

作者: 狼王读史品人 | 来源:发表于2018-10-10 01:32 被阅读57次

    很多人说曲沃代翼是礼崩乐坏的始作俑者。作为一名山西人,我表示这个锅我们三晋老祖宗可不背~

    诚然,曲沃代翼在讲究宗法礼乐的周朝是一起非常严重的违礼事件,其小宗取代大宗的性质是对宗法制的公然僭越。更何况在此期间,曲沃桓叔、曲沃庄伯和曲沃武公三代曲沃宗主先后弑杀了6位晋侯。(杀了5个赶跑1个)

    曲沃一族作乱70多年,并用如此血腥的手段来篡夺晋国大权,这当然可被视作礼崩乐坏的典型。实际上曲沃代翼后的晋国就是春秋史上破坏周礼最为严重的国家,这个不用洗。赵盾弑君、赵家栾家等名门望族内部先后发生乱伦丑闻、权臣多次代晋君盟会诸侯、卿族势力尾大不掉最后酿成三家分晋,这都可算作发生在晋国内部礼崩乐坏的典型。

    可是要说曲沃代翼是礼崩乐坏的始作俑者,那还是有点站不住脚了。

    如果单纯按事件划分的话,我觉得可以追述到西周的第8位天子周夷王,甚至是第4位天子周昭王身上。

    周夷王姬燮是周懿王的儿子,周懿王去世后理应太子姬燮继位,但是软弱的姬燮被更有实力的叔爷姬辟方(此人是姬燮父亲周懿王的叔叔,也就是周孝王)篡位。有意思的是,这样的事情也发生在西周时的晋国身上。晋穆候去世后,他的弟弟晋殇叔篡了自己的儿子也就是后来名震一时的晋文侯的权。

    周孝王去世后,姬燮在诸侯们的拥护下终于继承了天子之位。虽然按道理十年前他就该是天子。

    吃人嘴短拿人手软,本就懦弱的周夷王凭借诸侯的力量才登上宝座,那继位后必然要对诸侯们毕恭毕敬。据史书记载,周夷王以前的天子都是站在堂上接受诸侯礼拜,但是周夷王为表示对诸侯的感谢和恭敬,却要步入到朝堂下和诸侯接见。此举让天子在诸侯们心中的地位有了很大的下降。

    如果说这些细节举动还无伤大雅,那周夷王时期发生的另两件事就真让周天子在诸侯们心中的地位一落千丈了。

    周夷王三年,纪国国君纪炀侯在周夷王面前谗言陷害齐国国君齐哀公,周夷王于是将齐哀公丢入煮着沸水的大鼎里,烹杀了这位齐国国君。

    《竹书纪年》:夷王三年,烹齐哀公于鼎。

    齐国是西周开国功臣姜子牙的封国,姜子牙可是为周夷王的祖先立下过汗马功劳的,齐国一直也被周天子视为控制东夷的重要大国。实力不俗的齐国在诸侯间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力,这样一个大国的国君因为小人陷害就被周夷王说杀就杀,周天子在诸侯中的形象自然一落千丈。

    同一时期一直被周人视为蛮夷的楚国人也开始和周天子叫板。

    因为封爵问题一直和周天子不对付的楚国(楚国当时只是子爵),他们此时的国君楚武王竟然公然封自己的三个儿子为王。

    《史记.卷四十》:“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

    这就是赤裸裸的挑衅了。

    周夷王就是再怂,这口气也不会咽下。为了立威,周夷王命西六师和殷八师前去讨伐,但是他们根本不是骁勇的楚人的对手。当然这不是他们第一次输给楚人了,他太爷爷周昭王就死在了楚人的汉水中。

    经过周夷王这么一折腾,周天子在诸侯面前可谓面子里子都丢了。题主所说的礼崩乐坏、诸侯轻视天子在此时也就开始了。这在多个版本的史书上也有案可查。

    范晔《后汉书》:夷王衰弱,荒服不朝。

    司马迁《史记.楚世家》:当周夷王之时,王室微,诸侯或不朝,相伐。

    而此时距离春秋初期的曲沃代翼还有很长一段时间,所以我觉得无论如何曲沃代翼都不该是礼崩乐坏的开始。

    当然上面我也提到了,如果较真一点,其实早在西周第四位天子周昭王开始,诸侯就有轻视周天子的苗头了。当事人还是被视为蛮夷的楚国。

    曾为武王克商出过力的楚人向来对周王室看轻自己就非常不满,周昭王时二者的矛盾达到了一个顶峰,于是兵戎相见。据多部史籍记载,周昭王曾先后三次亲征伐楚,不过结果却是彪悍的楚人不仅战胜了不可一世的周王朝,还诱杀了周昭王。

    《史记.周本纪》:“昭王南巡狩不返,卒于江上。其卒不赴告,讳之也。”

    古本《竹书纪年》:“周昭王十九年,天大曀,雉兔皆震,丧六师于汉。”

    “周昭王末年,夜有五色光贯紫微。其年,王南巡不返。”

    《水经注二十八卷.沔水》:“昭王渡沔,中流而没,死于是水。”

    《楚辞.天问》:“昭王成游,南土爰底,厥胜维何?逢彼白雉。”

    史墙盘铭文:“弘鲁召(昭)王,广笞荆楚,唯狩南行。”

    至于周昭王怎么死的,更是让人啼笑皆非。

    《史记.周本纪》:“船至中流,胶液始解,王及祭公俱浸水中而崩。”

    《史记.齐太公世家》:“周昭王南巡狩,涉汉未济,船解而溺昭王,王室讳之,不以赴,诸侯不知 其故,故桓公以为辞责问楚也。”

    《帝王世纪》:“昭王德衰,南征济于汉,船人恶之,以胶舟进。王御船至中流,胶液船解,王及祭公俱浸水中而崩。”

    简单来说,周昭王乘坐的船是楚人用胶水粘起来的大船,当船行驶在汉水中心时,胶水遇水溶化,结果周昭王和祭公等大臣全部淹死在水中。

    后来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去讨伐楚国的时候,还拿这件事情来问责楚国,指责他们曾对天子不敬。

    按照周礼来看,楚国不仅不服从天子的管制公然称王,反而还弑杀了天子,这不仅是僭越简直就是大逆不道。这个事情的恶劣程度完全够得上礼崩乐坏的标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楚国也向世人证明,不可一世的周天子不是不可战胜的。某种意义上讲,这也会让诸侯们不再对周天子盲目害怕。

    有趣的是楚国人和周人的梁子自此之后就算结下了,并且双方一直到今天还在“报复”彼此。

    当时有着文化优势的周人率先开始恶心楚人,他们在《诗经》中狠狠损了一次楚人。

    《诗经.采芑》:“蠢尔蛮荆,大邦为仇。方叔元老,克壮其犹。方叔率止,执讯获丑。”

    愚蠢无知那蛮荆,与我大国结仇怨。想那方叔为元老,谋划一定很谨严。方叔统帅自有方,俘虏敌军必凯旋。

    这是西周末期周宣王时期的一首诗,这里面的“蠢”“丑”可都不是什么好字眼啊~

    当然彪悍的楚人哪里能咽下这口气?

    易中天《帝国的终结》:“不服气”在武汉方言中讲作“不服周”,可见这口气延续了几千年还咽不下~

    虽然我认为单纯从时间上来讲,曲沃代翼肯定不是礼崩乐坏的开始,昭王伐楚失败和夷王各种瞎搞明显在几百年前就种下了恶种。但是在我看来,分封制这种制度必然会导致礼崩乐坏。

    西周封建制度的初衷是“封建亲戚,以蕃屏周”,这在当时不失为一种合理的制度,但长远来看却有着其历史的局限性。由于中央(天子)对地方(诸侯)在政治、军事等各方面的钳制不足,诸侯坐地为王拥兵自重是迟早的事情。

    不仅周天子,那些依托于分封模式的各诸侯国,其实也深受其害。晋国公室衰微卿族依托各自采邑不断做大,蚕食公室土地,最后导致了三家分晋。鲁国发生三桓弄权,国君成为傀儡。齐国最后发生田氏带齐。其实都是这种制度带来的恶果。

    所以真要说礼崩乐坏从啥时候开始的,我觉得是从周公们提出分封制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象浦:历史的天空随风又随雨飘扬

      本文标题:这两位西周天子的所作所为,直接导致礼崩乐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xpua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