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凌清清

01
周日下午五点一刻,7岁多的女儿刚上完兴趣班,坐上车后马上跟我说要吃肯德基的原味鸡腿。她特别喜欢原味鸡腿。刚过去的一周,她去了参加6Q领袖营没吃过肯德基。难怪今天经过肯德基餐厅,她口水都要流下来的模样。
我挺为难的,因为今天的晚餐已经准备好了。想了想,我决定要一致性表达自己的想法:“妈妈看出来你现在真的很想吃肯德基。同时今天爷爷给你准备了一个大鸭腿,饭也煮好了。看来今天不是吃肯德基的好时机哦。我们下次补回,可以吗?”
女儿马上有了情绪:“不要,我就要今天吃。奶奶答应我一周可以吃一次的,我这周一直没有吃。”
“嗯,妈妈看到你有点生气、愤怒和难过,是吗?”我尝试和女儿一起察觉,并表达她的情绪。“但是今天的饭菜真的已经准备好了,我们下次补回吧。我们不是约定过吗?每次想吃肯德基前要提前说,这样大家就不准备你的饭菜,就可以避免浪费了。”
我看到女儿其实还是挺不乐意的,但她知道再纠缠下去妈妈也不会答应的,于是幽幽地坐下:“那我要明天吃。”我答应了她,然后我们一起回家了。
02
回到家,她马上把自己关进了房间。我没有打扰她。有时候给孩子自己一点独处的时空去消化她自己的情绪,也挺有利于孩子学会掌控情绪的。
晚饭前,我敲门让她出来吃饭。
“不吃。”看来还有点情绪。
“哦,你现在还不想吃饭,是吗?这样吧,如果你愿意,可以现在出来和我们一起吃。或者你也可以选择,我们先吃,然后给你留点饭菜,你等会想吃的时候再出来吃。可以吗?”
我给女儿提供选择,同时也借此表明,我们很在意她,我们允许和接纳她有情绪,也愿意给她更多的时空。
女儿选择了过一会再出来自己吃。我们快吃完时,她自己开门出来吃饭了。爷爷马上很热情地把留给她的饭菜端出来。
我也赶紧迎上去欣赏她:“哇,学习过情绪管理的孩子就是不一样哦,你处理情绪的能力强了很多哦。刚才还有点小情绪的,现在就已经决定了要出来吃饭了。妈妈很欣赏你哦。”
女儿在爷爷的陪伴下,花了大概二十分钟就吃完了晚餐。那天晚上她表现得也和往常一样,没有太大的情绪起伏和波动。
令我啼笑皆非的是,第二天一起床,她就让奶奶中午陪着她去吃了让她牵肠挂肚的肯德基。

03
孩子有说“不”的权利,同样的,父母也有说“不”的权利。亲子有冲突,在日常生活中实在是太常见了。但这不代表一定要斗个你死我活,吵吵嚷嚷,哭哭啼啼的。作为家长的我们,可以温和地表明观点,坚持自己的界限和原则。
同时,家长也需要通过每一件的小事,逐渐让孩子懂得这样的道理:我们有勇气去改变可以改变的,有胸怀去接纳不能改变的,有智慧去分清哪些是可以改变、哪些是不能改变的。
当然,在整个沟通过程中,父母要随时随地用好“聆听、欣赏、我状况”的组合拳。当孩子有情绪时,聆听TA的负面情绪,协助TA倒出负面情绪;当孩子做得好时,及时欣赏孩子,给孩子输入更多的正能量;当父母为难时,通过我状况来表达我的为难和想法,而不是责骂和强迫孩子。
如果我们能很好地引导孩子处理负面情绪,那么,情绪平稳后的TA,就更容易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该如何处理问题的思路,并付诸行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