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5年,大清王朝已入主中原多年,年富力强的康熙皇帝执掌国家最高权力已然四十四个年头。历经剪除三藩(1673)、统一台湾(1684)、平定准噶尔葛尔丹叛乱(1697),寰宇之内一派休养生息的平和景象。北方的罗刹人也惧怕天朝神威,“识时务”地罢兵乞和,偶有骚扰,不足为惧。
唯一让他感到忧惧的是青海厄鲁特和新疆准噶尔残余势力对西南藏区的渗透。为加强内地与藏区的联系尤其是解决军队调动事宜,是年康熙皇帝颁旨,于四川大渡河修建铁索桥,赐名“泸定”。
泸定桥长103米,宽3米,13根铁链固定在两岸桥台落井里,9根作底链,4根分两侧作扶手,共有12164个铁环相扣,全桥铁件重40余吨,两岸桥头堡为木结构古建筑,一年后(1706)建成。至此,泸定桥成为川藏往来津要。历经历史沧桑,桥的所在逐渐聚居汉藏边民,于是以桥名冠以地名,民国初年(1912)设置泸定县。
时光飞逝,转瞬到了民国24年(1935),万里长征的工农红军抵达大渡河畔。前有堵截,后有追兵,顾不得山高路险,管不了水流湍急。军情紧急,先头部队按照一军团命令,要强行通过泸定铁锁桥。
两支如狼似虎且都已“革命”名义浴血搏斗的军队在此展开厮杀。置于死地而后生,红军先锋二十二位勇士组成的突击队,冒着枪林弹雨,直面桥西拼命死守的国军,缘铁索匍匐前进,前仆后继,血染铁锁,一举消灭桥头守卫。于是,前行的豁口洞开,后进部队蜂拥过桥……
飞夺泸定,彪炳史册,红军自此脱厄运。
信马游缰,兵锋北上,会师陕北诞中央。
泸定激战 红军会师 泸定铁索 索桥现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