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一个问题:你所知道的10分钟以内能掌握,让你受用终身的技能有什么?
有一个高票回答是这样的:赞美别人。
每个人都喜欢被别人表扬夸奖,被别人认可,无庸置疑。
但是,阿德勒心理学告诫我们:人际关系中,表扬与批评同样不可取。
为什么呢?
我们试想一下:有一天,你做了某件事情后,上司跟你说:“不错嘛,你做得挺好。”
你会觉得很自豪吧。
那如果是跟你同级的同事这么说呢?如果是你的下级跟你这么说呢?
你什么感觉?
很别扭吧?
01
阿德勒心理学认为,你对别人表扬,意味着你在“点评”对方。
我们想一想,什么人有资格点评别人?
在家里,你的父母;学校里,你的老师;工作中,你的领导......
这些人统统比你的层级高。
因此,表扬他人会营造一种上下级关系——你把对方看得比你低。表扬这种行为含有“有能力者对没能力者所做的评价,或者是高能力者对低能力者所作的评价”。
更进一步,阿德勒又提出了一个反常识的观点:人表扬他人的目的在于“操纵比自己能力低的对方”,其中既没有感谢也没有尊敬。
对于“表扬”与“被表扬”的关系,阿德勒称作“纵向关系”。他反对一切的“纵向关系”,提倡把所有的人际关系都看作“横向关系”,即平等关系。
就像我们之前提到的自卑,就是从纵向关系中产生的一种意识。只要能够对所有人建立起“虽不同但平等”的横向关系,那就根本不会产生自卑情结。
而人之所以会去干涉别人,背后也是一种纵向关系。正因为把人际关系看成纵向关系、把对方看得比自己低,所以才会去干涉。
有句话叫做“别人没有求助时,不要给建议”,是同样的道理。
也许你会说,那如果自己的亲人遇到了困难呢?我们也不应该去帮助他吗?
要注意的是,“不干涉”并不是说让他人遇到困难时我们袖手旁观,关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运用鼓励来替代干涉。
鼓励与干涉不同,“鼓励”的大前提是课题分离和横向关系,它不去居高临下地命令对方,而是努力地帮助对方建立自信和提高独立应对问题的能力。
听起来像是圣母心在撒鸡汤吧?阿德勒进一步解释了这个观点。
他认为,在大多数情况下,人害怕面对课题并不是因为没有能力,而是缺乏面对课题的勇气。因此,要先找回受挫的勇气。
而一味地表扬会减损对方面对课题的勇气。
因为假如你会由于得到表扬而感动喜悦,那就等于是从属于纵向关系,因为表扬是“有能力者对没能力者所做的评价”。
时间久了,以获得表扬为目的,最终就会选择迎合他人的价值观的生活方式。因而,人越得到别人的表扬就越会形成“自己没能力”的信念。
02
看到这里很容易迷糊:人际关系中,既不批评,也不要表扬,那到底应该怎么办呢?
具体做法说起来就两个字:感谢。
比如,可以说“谢谢”“帮了我大忙了”“我很开心”之类的话来传达自己真实的感谢和喜悦,这就是基于横向关系的鼓励法。
有价值才有勇气。人在听到感谢之词的时候,就会知道自己能够对他人有所贡献。而人只有在能够感觉到自己有价值的时候,才可以接纳自我,并建立起直面人生课题的勇气。
但是,大多数人的实际生活中,很少会去感谢,更多的是不满意与抱怨。
这是因为,我们在看待他人的时候,往往会先任意虚构一个“对自己来说理想的形象”,然后再像做减法一样地去评价。比如,我们看待恋人,内心会先有一个标准——“他应该怎么怎么样”,做到了觉得理所应当,没做到就会心生怨气。
因此,无论是两性相处,还是在教育孩子时,都不要将TA跟任何人相比,就把TA看作他自己,不要按照你心中的理想形象去扣分,而是从零起点出发,对TA进行加分,对TA的存在心怀喜悦与感激。
总结一下:
人际关系中,自卑、抱怨、不快等等问题,源于两者之间关系的不平等,即纵向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建立横向关系是重点。如果能够与别人建立起横向关系,也就是平等关系的话,那就是生活方式的重大转变。以此为突破口,所有人际关系都会朝着横向发展。
和别人交往时,我们首先应该进行课题分离,然后应该在接受双方差异的同时建立平等的横向关系。
对于长辈、领导也是如此,我们尊敬他们,但同时在意识上平等。
未完待续……
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帮我点个赞哦,谢谢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