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修行篇天道散文
《心灯》(二)读书笔记 17

《心灯》(二)读书笔记 17

作者: 已未晓 | 来源:发表于2021-03-14 04:41 被阅读0次

    打开自己的心量、把自己的承受力培养起来,让自己的心量和承受力像佛一样。

    理想和欲望的区别

    佛法讲的正信就是无所求的信,即不带任何目的,没有任何祈求的信。

    欲望是只利己、不利他,是自私自利的愿望。理想,小一点讲,是为了家庭,为了团队;大一点讲,是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不是为了满足自己个人的需求。

    为什么有的人做事轻而易举就成功了,而有的人一辈子苦苦地追求,拼命地努力也没有成功呢?不成功的人追求的是欲望,成功的人追求的是理想。你追求的是理想,理想是利国利民的,所以很多人帮助你。你追求的是欲望,自利损他的,谁会帮助你呢?

    看一个人是否发心,就要看他的所作所为是为了满足欲望,还是为了实现理想。只有为了理想而做而付出,才叫发心。

    人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有欲望,有私心,适当的欲望和私心也是一种动力。但是纯粹为欲望、为私心而做,即便是动力,也会变成障碍。

    学佛的人不把自己看低,就不会有谦卑心;没有谦卑心,你的心量就打不开;心量打不开,就不会有智慧、有福报、有善缘。想打开心量,就要懂得谦卑,懂得感恩,要落实在行动上,而不是空喊口号。我们学佛的人不仅要传播佛的思想、佛的教理,更要把佛的思想和教理落实在自己的行动上,以行动来折服众生。

    一个思想家能把他的思想体系建立起来,传播给大家,让大家受益,对他而言,这也是做,他做的形式就是说。

    学习时听懂的你不需要记,听不懂、不敢确定的部分,才要需找法师帮你确定、给你印证,你才要放在心里好好地参。在没有达到做主之前,也就是在没有达到第五个层次之前,前面四个层次都要规规矩矩、一板一眼地学习和修炼。想走捷径,不经历三皈五戒十善、四禅八定,直接就跑到第五层,哪有那么简单的事?就像我们练习毛笔字一样,你不练习楷书就直接练习草书,最后草得连你自己写的什么你都不知道。

    一个人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如果不能选择一个时期,让自己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地用功学习,你是出不了功夫的。即便有点功夫,也不稳定。不管在哪个行业,做什么工作,要想达到娴熟,要想在这个行业里有所建树、有所成就,就必须有一个阶段安安心心地、忘我地和你的专业融为一体。

    但是,总处在这种忘我的阶段也不对,因为修行要不断地往上走,而且还要不停地与外界事物对接来验证自己。不管你做什么学问、信什么教、修什么法,最后都要到红尘中去验证,去发挥它的作用。福报从哪里来?从服务众生中来。

    没有福报,即便闻到了佛法,遇到了明师,也开不了悟,开悟必须福慧具足。所谓的功德圆满,就是福慧圆满。

    对我们学佛人而言,智慧和福报尤为重要。一个有智慧的人一定有福报,一个有福报的人也一定有智慧。福报和智慧实际上是一个东西,来自同一个力量,它们是一体分不开的,只是表现形式不同,不能把它们看成两个不同的东西。

    真正的智慧是让芸芸众生受益。有多少人从你身上受益,你就有多大的智慧和福报。所以我们修到最后就是一个自由的人、一个圆融的人。尊重每一个人,与每一个人都合得来。每个人跟我们接触,都会感到愉悦,都能受益。

    真正的慈悲心就是责任心,责任心就是慈悲心。什么时候你愿意付出了,有责任心了,你就有慈悲心了;你能把领导交给你的工作圆满地完成,不推三推四找借口了,你就有慈悲心了。慈悲心就这么简单,能按时完成任务,做事有始有终有责任心,就是慈悲心。

    如果你属于第五种人,你有能力,能做主,即便条件不具足,你也会想方设法让条件具足,把事情做成做好。实际上你的存在足以让条件具足,把事情做成。

    我们通常说事在人为,事情没有自然而然就成的,都是靠人为,世间法都是靠人为而成的。所谓的“无为”也是“有为”的另一种表现形式,目的还是为了更好地有为,退步是为了更好地前进。

    任何事情都靠我们的发心、用心和责任心来达成。只有把各种因缘条件聚集在一起,事情才能自然而然地达成。所谓自然而然地达成,前面九十九步还是要靠你的努力,靠你的有所为来达成。到最后一步,事情才会自然而然地成功。

    所以,你千万不要相信那些宿命论,说什么你命中,有不用努力,你就等着吧。

    佛教的五戒十善是有为法,那就说明有为法一样可以让我们成佛。五戒十善是我们佛教最重要的戒律。所以有为法才是重中之重。你连有为法,连有形有相、看得见摸得着的都做不到,无为法是属于心法,你就更无法把握了。

    你的行为都不端正,你的心会端正吗?心不端正,气就不会端正,气不端正,神就不会端正,心、气、神是一体的。你的心怎么表现出来呢?通过你的神、你的五官表现出来,你的五官就证明了你心的形象。

    我们学佛的人如果见地不正确,就等于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出了问题,脱离了本位,偏差了。那么,无论我们修行还是做事,都会很辛苦,甚至会修不成、做不成。如果你的见地正确,无论修行还是做事,轻而易举就上路了。不管我们有没有功夫,有没有智慧,首先都要把心量、格局打开,就像你拿盆、桶接雨水一样,你要把盖子拿掉才能接天上的水。否则,不仅接不到水,就是再好的东西也会从你面前流掉!

    你想成佛,就要先有佛的心量。 凡事敢于奉献的人一定先有心量,先有格局。佛教讲先舍后得。佛有这个心量、有这个气魄,他就先舍后得。所以,有智慧、有胆识、有奉献精神,前提都是要先有格局和心量。

    学佛之人不敢面对自己的内心世界是无法提升的。自信的人不是示强而是示弱;不是前进,而是后退;不是显示自己的优越的一面,而是袒露自己不足的一面。只有自卑的人才处处维护自己的面子,争强好胜,显示自己优越的一面来抬高自己。虚荣心是属于我执的范畴,一个人连我执都无法超越,是不可能进入精神领域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灯》(二)读书笔记 1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ekfc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