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的智慧》读书笔记P391-400

作者: 明空如月_QD | 来源:发表于2020-06-26 13:18 被阅读0次

    阅读内容:《佛陀的智慧》第391-400页

    【应无所住行于布施,心不执著地进行布施,不是说让你不要布施。】

    【应无所住就不会偏有,行于布施就不会偏空。】

    【不住色布施,就是叫你不要执著于有相的布施。】

    【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就是不要执著于声音、嗅觉、味道、触觉等各种形式的布施。】

    【换言之,你要布施而不执著,行而无行,以无为之心做有为之事,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菩萨不著于相,他不在乎自己做过什么,不在乎自己的帮助给对方带来了什么,也不在乎自己付出了什么,不在乎对方如何回报自己,他完全是无条件、不执著地布施。】

    【“妙行当无住”,就是真正如法的修行不应执著于某个行为,而要像镜子里的空花一样。空花就是幻化的花,镜子里的花是没有实体的,它代表了你的行为,也代表你看世界的眼光。你永远都要知道,自己的行为在不断变化着,当下有,但是在发生的同时就消失了。它是虚幻的。整个世界都是这样。虽说是幻化的,但你面对世界时,能像镜子照出空花那样,映照出世上的一切。整个映照一切的智慧叫大圆镜智,当你证得这个智慧时,就会契入大手印。】

    【诸相皆梦幻,眼见的一切都是梦幻一样的东西,是不值得执著的。要像大风扫走残云一样,把所有妄念、妄想、对诸相的执著都扫走,只留下明朗的天空、光明四射的镜子,让它照出世界,而镜子本身却如如不动。这就是《金刚经》的般若智慧,也是大手印的见地。】

    【开悟的达成,必须有一个印心的过程。开悟是全然接受、全然净信的结果,有一点疑惑,就没有意义,要么流于狂慧,要么由悟转迷。很多人机缘不到时,你就算给他开示心性,他也会迷掉。】

    【圣者虽然无念,但他有光明,我们称之为明体,那是一种归于空性、安住空性之后的无念,是开悟之后的无念,而不是糊糊涂涂、压抑念头的、迷者的无念。】

    【著境即烦恼,如果你执著于外境——也就是你看到的东西,心外的东西——就会生起烦恼。离境即菩提,不执著于万物,万物就是菩提。】

    【“百物不思时,不于境生心”,百物不思,就是我刚才讲的心不住相,心不住相,便可对境不生心,也就是面对世界上纷纷扰扰的现象,但不生分别心。为什么?因为心如虚空,不著一物。面对世上万相,了了分明,而毫不执著。】

    【无相,就是不要被眼前的概念和外相所迷惑而执著,一旦执著就会受困,只要不执著,就不会受困。】

    【当你远离诸相、安住真心时,你的法体就清净了,你就证得了法身。】

    【菩萨之所以不住相布施,就是这个原因。不住相布施本身就是最好的修行,因为你不住相的心态和布施的行为,都是在实践《金刚经》的智慧。】

    做事,积极地做事,但不执著结果。自己做的事还是太少,只有将自己融入做事之中,才能发挥生命的价值,不会虚度光阴。

    2020.06.26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佛陀的智慧》读书笔记P391-40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etuf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