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佛、儒、道专题有佛气儿儒释道传统文化
念佛只是六个字,为什么就是多善根?

念佛只是六个字,为什么就是多善根?

作者: 5cc1a542ec19 | 来源:发表于2018-12-11 10:00 被阅读28次
    本愿称名  凡夫入报 主讲|净宗法师

    轻点此处,观看视频

    《阿弥陀经》这段经文是比较笼统的,只是笼统地说少善不生,没有详细说什么是少善。不过,接着说执持名号即得往生,以此来判断,我们就知道,执持名号就是多善根,除此之外通通属于少善根,这是文理的判断。

    但是,大家对经文各有自己的理解,经中又没说什么是少善,致使各解不同。

    主要有两种解释:第一种,以念佛为少善,以广修诸行为多善;第二种,以念佛为多善,以诸行为少善。

    这两种观点完全相反,到底哪种正确呢?

    我们引用善导大师的一段释文,来跟大家勘验。善导大师怎么说呢?

    余比日自见闻:诸方道俗,解行不同,专杂有异。但使专意作者,十即十生。修杂不至心者,千中无一。此二行得失,如前已辩。

    如果依善导大师的解释,修杂当中有至心的,也有不至心的,不过修杂能至心的人非常少,一百个里面稀有难得一两个,一千个里面稀有难得三四个。修杂不至心者,一千个里面没有一个往生的。

    如果以善导大师的解释来比较,请问各位,杂行杂修是多善根呢,还是专修念佛是多善根?多善根能往生,到底什么是多善根?

    专修念佛者十即十生,百分之百往生,修杂不至心者千中无一,显然杂行杂修就是少善根。

    所以,依善导大师的法语来判断,念佛是多善根,杂行是少善根

    杂行也叫“诸行”,也叫“万行”,就是六度万行;又叫“余行”,念佛之余,念佛之外所有一切行都称为杂行;又称为“定散二善”,修持定善、散善回向往生,通通属于杂行。

    关于这一点,需要进一步证明。答案虽然在这里,依善导大师所讲的,还要从道理、从经证、从祖证、从事例,方方面面再详细说一说。

    道理

    先说道理。

    念佛只是六个字,它怎么成了多善根呢?杂行很多法门,怎么反而是少善根了呢?

    “一”反而是多,“多”反而是少。念佛虽然是一,但这个“一”不是一般的“一”,这个“一”是无量,因为阿弥陀佛名号是无量光明、无量寿命。

    请问各位,虚空是不是一啊?有两个虚空吗?虚空是一;那么,天上的星星是一吗?星星多着呢。请问,星星大还是虚空大?还有比虚空更大的吗?所以,虚空是一,但是这个一是无量。银河系虽然大,星星虽然多,也在虚空里边。

    阿弥陀佛名号就像虚空,“究竟如虚空,广大无边际”,它虽然是一,但是普含一切诸行功德,是无量之虚空。众生所修其他功德,都像群星一样,虽然多,反而是少。

    念佛如虚空,包含一切;诸行虽多是有量,故少。

    这里讲的多善根、少善根,不是数量上可比的多和少,而是无量和有量不可比的多和少

    六字名号是无量无边,剩下的就是有量。

    经证

    怎么知道?我们看玄奘大师的译本:

    得闻如是无量寿佛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名号。

    “无量寿佛”本身就有“无量”了,下面说“无量无边”,有两个“无量”了,又加一个“无边”。所以,这句名号本身就是无量无边

    名号和诸行相比,不是多和少的概念。比如你三个为少,我五个为多,你三十为少,我五百为多,这是可以相比的;虽然叫多少,是同一级别的,都是有数量的,是可比的多少。

    念佛这种多善根,跟诸行、杂行这种少善根的多少之比,已经不在数量上,是无量级别跟有量级别相比,那是不可为比的

    所以善导大师才说“自余众行,虽名是善,若比念佛者,全非比较也”。

    玄奘大师所译《称赞净土佛摄受经》又说:

    闻彼西方无量寿佛清净佛土无量功德众所庄严,皆应发愿生彼佛土。

    阿弥陀佛的净土是无量功德庄严的,那当然需要无量功德才能去往生。

    又说:

    若生彼土,得与如是无量功德众所庄严诸大士等同一集会。

    “与诸上善人俱会一处”,这是罗什大师的译本。

    “诸上善人”,上善根,“上善”也就是多善,“上下”和“多少”是同一性质。

    “上善”,什么叫上善?是“无量功德众所庄严诸大士”,“诸大士”就是诸上善人。很显然,所谓的“多善根”,不是多少的“多”,是“无量功德众所庄严”才称为“多”的

    接下来又说:

    生彼佛土诸有情类,成就无量无边功德;非少善根诸有情类,当得往生。

    也就是说,要“成就无量无边功德”这样的有情类,才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当然,成就无量无边功德有两种:一种是到极乐世界果上成就,一种是在娑婆世界因中成就。这里所讲的是因,为什么?因为说“当得往生”。

    如果是因中,我们凡夫就有问题了,“凡夫小功德都得不到,还怎么去成就无量无边功德呢?”

    答案在下面,《称赞净土佛摄受经》说:

    若有净信诸善男子或善女人,得闻如是无量寿佛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名号。

    我们无量无边的功德从哪里来?这句名号就是多善根。多到什么程度?“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名号”,非常明确地说明这句名号、念佛法门就是多善根,多到无量无边,不是多少之“多”,乃是无量和有量相说的。

    经文已经说得非常清楚了,但是我们凡夫很难相信,觉得这六个字没什么了不起,认为自己修的那点人天福报很了不起,是多善根福德因缘。这样的人有智慧吗?当然没有智慧!他怎么能去往生呢?那是不可能的事!

    他说“我这么修行都不能往生,你轻飘飘地念六个字就能往生了?”想不通。

    当然想不通,没有智慧嘛。就像过太平洋一样,“我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子,还是游泳冠军,我使劲都游不过去;一个老太太,两腿一盘,往那里一坐,呼!就飞过去了,怎么可能?”坐飞机当然可能。越是困难的事,要么就不能实现,难如登天,要么实现起来一定非常容易。

    因为,难到你自己做不到,但是,如果你靠佛力,靠他力,就非常容易。

    世界有七十亿人,你儿子在美国,你从来没去过美国,怎么找到他?手机拿到手上一拨,就找到你儿子了,就这么容易。如果你自己跑去美国,在人群里找,在火车站里找,发寻人启事,能找着吗?

    所以,极乐世界虽然在十万亿国土之外,我们就是念南无阿弥陀佛,就这么容易!

    现在都是他力时代了,打电话,坐动车,坐飞机,什么事不都是靠他力吗?靠他力不都容易吗?动车一坐,一小时三百公里;飞机一坐,一小时一千公里。古人能想象吗?

    这靠什么呢?靠他力。

    念佛是无量功德、多善根、大善根、无量善根,刚才已经说了几处经证,下面再列更多的经证。

    《大悲经》说:

    一称佛名,以是善根,入涅槃界,不可穷尽。

    称阿弥陀佛名号这个善根,“入涅槃界”,就是往生净土,就是成佛。阿弥陀佛、十方诸佛的境界是涅槃境界。那么,成佛“不可穷尽”。所以,印光大师就说:“一句阿弥陀佛念得熟,成佛有余。”

    “以是善根”,以这一称佛名的善根,成佛“不可穷尽”,这不是多善根吗?

    我们再来比较。《涅槃经》说:

    假令开大库藏,一月之中,布施一切众生,所得功德,不如有人称佛一口,功德过前,不可较量。

    把仓库里的宝藏全部打开,一个月里白天晚上都往外搬东西,布施四天下一切众生,这个功德非常大了吧?这功德好大啊!所有众生,全部布施。但是,“不如有人称佛一口”,就是念一声“南无阿弥陀佛”,功德跟它比,超过它,“不可较量”。

    这段话,听得懂,有智慧;听不懂,也把它接受下来,那也是有智慧;听不懂,头摇得像拨浪鼓一样,“哪有这回事?”这是没智慧。

    《大智度论》说:

    譬如有人,初生堕地,即能日行千里,足一千年,满中七宝,奉施于佛;不如有人于后恶世,一声称念阿弥陀佛,其福胜彼。

    “譬如有人,初生堕地”,一个人生下来。

    “即能一日行千里,足一千年”,跑这么大的地方。

    “满中七宝”,全部都是金银七宝。

    “奉施于佛”,不是供养一般人,供养佛。阿育王拿一捧沙子供了佛,他就成了转轮王。拿这些七宝来供养佛,这是多大福报啊!这么大的福报。

    “不如有人于后恶世,一声称念阿弥陀佛,其福胜彼”,所得的善根福德,超过前面那个人。这能比吗?这个人生下来一日行一千里,足一千年,这满中都是七宝;供的不是凡夫,供的是佛,你说这功德、福报有多大?但是,不如后恶世有人称佛一口。

    这是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当中明确所写的话,白纸黑字,你信得过吗?你信得过,说明你有心量;你信不过,说明你没有智慧。

    很多人对念佛有这么大功德不能相信,因为小心眼,佛的功德尽虚空遍法界,他装不下,接受不了。

    怎么叫发菩提心?

    发菩提心,首先心量要大,要能接受这句名号的功德尽虚空遍法界,能够口口声声称念这句名号。

    所以,莲池大师说:“以持名为正行,复以持名为发菩提心。”这句名号,说起来就把你吓蒙了,“啊?那么大功德?不可相信,不可能的事!”那是因为你心量小。

    所以,我们能够相信这句阿弥陀佛名号是无量功德,要为自己鼓掌!

    《金刚经》说:

    若福德有福德相,是福德不名福德多;若福德无福德相,是名福德多。

    一般人为什么认为自己所修的福德多呢?有相。“我布施一千块,一万块,十万块……”有个数量,有个相;“我修功德,做多少事,放生多少……”——“若福德有福德相,是福德不名福德多”,你是有相的。

    “若福德无福德相”,念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我都找不到感觉”,你当然找不到感觉,因为无福德相,你到哪里找感觉?就像虚空一样,找不到感觉。

    “念佛没感觉!”没感觉就对了,有感觉就错了。

    如同一只小蚂蚁,趴在一片小树叶上,风一吹,小树叶上下翻飞,天旋地转,风太大了,它觉得不得了了,要地震了,因为它有感觉。如果把这只小蚂蚁放在波音747飞机上,它有感觉吗?飞到美国它也没感觉,“没感觉!这飞机不行,没力量,没那小树叶大”。

    这句六字名号是尽虚空遍法界,成就大乘善根,不可倾动,是没有边的,是圆满的,你哪有感觉啊?你如果找到感觉了,那肯定是趴在小树叶上了,那样的感觉是错的。念佛找感觉,“你看,我念得多好啊!”那是你爬到小树叶上去了。

    我们念佛没感觉,是非常稳当的。

    因为所有的感觉都是在我们的经验、知识、逻辑思维范围之内,超越我们的经验,当然没感觉。眼睛只能看到五公里,五公里之外有感觉吗?超过视力范围,当然没感觉啊。

    阿弥陀佛名号不可思议,超出我们的经验范围之外。你有感觉了,一定是搞错了,你把这个感觉当真,一定错了。

    所以,念佛没感觉,因为这是无量,是无相,“若福德有福德相,是福德不名福德多”,念佛是“福德无福德相,是名福德多”,这是无量的意思。

    这是讲经证,下面列祖师的证文。

    祖证

    首先列善导大师。《观经疏》说:

    言“南无”者,即是归命,亦是发愿回向之义;言“阿弥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义故,必得往生。

    这句“南无阿弥陀佛”,愿行具足。

    这个“愿”,是阿弥陀佛五劫思惟的大愿;这个“行”,乃是阿弥陀佛兆载永劫的修行。以这样的大愿,作为我们众生发愿,“亦是发愿回向之意”;然后呼唤我们归命,所以“南无”是“归命”。以这个大行,“令诸众生功德成就”,让我们众生“阿弥陀佛即是其行”。这样的功德,完全是阿弥陀佛因地所修行的无量功德,“植积菩萨无量德行,令诸众生功德成就”。

    这样的善根福德,当然是多善根、无量善根、最胜无上善根。这样让我们众生所拥有,所以说“以斯义故,必得往生”,这是说这句六字名号。

    《观经疏》说:

    自余众行,虽名是善,若比念佛者,全非比较也。

    这不是比得很清楚吗?其他众行虽然是善,但跟念佛相比,“全非比较”。

    什么叫“全非比较”?

    没法相比。有量跟无量,没法比的。我们做数学题目,分子是一百亿、一千亿、万万亿,但是分母是无穷大,这一比,等于零!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是无穷大,任何善根福德跟它一比,都无法比。

    “自余众行”,除了念佛以外所有一切行。

    “虽名是善”,虽然说也是好的,也有善根福德,但是,“若比念佛者,全非比较也”。

    祖师讲话,会含糊啰嗦吗?不会。干脆利落,“打得妄想死,救得法身活”。如果不这么干脆利落地讲,还在拖泥带水,那就害了你了。

    小山跟大山可以比,连这张桌子跟喜马拉雅山也可以比,因为都是有量比有量。但是,喜马拉雅山跟虚空能比吗?不是一个级别怎么能比?再大,银河系也没法比呀,所以这些“无可为比”。

    善导大师《观经疏》说:

    上来虽说定散两门之益,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定散两门”就是指定善、散善这一切善法修行,虽然说也有功德,也有善根,也有利益,但是佛是让我们“一向专称弥陀佛名”。为什么?“不得为比”“全非比较”。

    善导大师《法事赞》说:

    极乐无为涅槃界,随缘杂善恐难生;

    故使如来选要法,教念弥陀专复专。

    “随缘杂善”就是“少善根福德因缘”,所修的这一切,都属于“随缘杂善”,“杂毒之善、虚假之行,不名真实之业”。所以,释迦牟尼佛为我们选择要法,“教念弥陀专复专”。

    很显然,“念弥陀专复专”就是多善根,决定往生;随缘杂善、定散二善、自余众行属于少善根,不得往生。

    善导大师《往生礼赞》说:

    余比日自见闻,诸方道俗,解行不同,专杂有异。但使专意作者,十即十生;修杂不至心者,千中无一。

    “余比日自见闻”,“我善导近来亲眼所见、亲耳所闻”。

    “但使专意作者,十即十生”,多善根。

    “修杂不至心者,千中无一”,少善根。

    昙鸾大师《往生论注》说:

    无碍光如来名号,能破众生一切无明,能满众生一切志愿。

    多善根。

    又说:

    阿弥陀如来方便庄严真实清净无量功德名号。

    阿弥陀如来至极无生清净宝珠名号。

    莲池大师《弥陀疏钞》说:

    欲生彼国,须多善多福,今持名乃善中之善、福中之福。

    别的法门修行,也是善,也是福,但是持名是“善中之善、福中之福”。

    执持名号愿见弥陀诚多善根、最胜善根、不可思议善根。

    举其名兮,兼众德而具备;专乎持也,统百行以无遗。

    这也是莲池大师《弥陀疏钞》所讲的。

    “举其名兮”,只要把这句名号一念出来,才举这句名号。

    “兼众德而具备”,“兼”是包括,“众”是一切,一切功德都包含在名号里面,完全具足、完全具备了,所以叫“兼众德而具备”。

    “专乎持也”,专持佛名叫“专乎持”,持这句名号。

    “统百行以无遗”,“统”就是统领、统帅,“百行”就是一切行业,我们讲“百家姓”,不代表一百,“百行”就是一切行业,没有一个遗漏在外,当然就成了无量善根福德因缘。

    佛有无量德,今但四字名号,足以该之。

    有无量行法,今但持名一法,足以该之。

    虽然有无量德,但“阿弥陀佛”四个字完全包括无遗了。

    虽然有无量行法、八万四千法门,称名——“持名一法”,完全包括。

    下面还是莲池大师所讲的,非常优美:

    越三祇于一念,齐诸圣于片言。

    修行成佛,从初发心,即使生生不退,通常也需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然后还要百劫种相好,所谓“三祇修福慧,百劫种相好”,最后圆满成佛。

    但是,如果念佛呢?

    “越三祇”,超越三大阿僧祇劫,在一念当中就超越了。

    “齐诸圣”,“诸圣”不是一般的圣人,是弥勒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音菩萨、势至菩萨,甚至是十方诸佛,诸大圣。

    “于片言”,“片言”就是一句话。

    什么叫“一念”?什么叫“片言”呢?

    一念者,即能念阿弥陀佛之一念也。

    片言者,即所念阿弥陀佛之片言也。

    “一念”就是你能念的心,这一念的“阿弥陀佛”,就超过了三大阿僧祇劫修行。三大阿僧祇劫,多么辛苦啊!难行苦行,心心念念要修多少!而这一念就超过了三大阿僧祇劫。

    无量无边功德、无量无边法门怎样超越?

    片言!片言只语。“片言者,是所念阿弥陀佛之片言也”,这片言只语不是别的,就是“阿弥陀佛”四个字。

    所以,不管能念、所念,都是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这一声阿弥陀佛是无量善根福德。

    这是莲池大师所讲的。

    我们再看蕅益大师《弥陀要解》:

    佛以大愿作众生多善根之因,以大行作众生多福德之缘,令信愿持名者,念念成就如是功德。

    这和善导大师讲的意思差不多,佛因中五劫思惟发四十八大愿,成为我们的大愿。

    我们只要愿生彼国——我们不需要再发四十八大愿,只要愿生彼国,四十八大愿通通都是我们发的,这就够了,还要发什么大愿啊?还有人说:“阿弥陀佛发四十八愿,我自己发四十九愿。”你只要发“愿生彼国”一条愿,四十八条愿都是你的。

    就像科学家发愿造轮船、飞机,然后搞科研,制造完成了;而你只要买一张票,往上一坐,这些工具不就是你的吗?还用另外发愿去造吗?

    所以,四十八愿阿弥陀佛已经发了,你不需要再发,你只要发愿接受,那么,阿弥陀佛当初的愿就是你的,他当初的修行就是你的。

    所以,佛累劫修行的大行成为我们的行。善导大师说得更干脆:“‘阿弥陀佛’即是其行”。

    所谓“以车当步”,如果自己走路,那就是自己行;如果坐车,车的行就是你的行;你坐飞机,飞机的行就是你的行,坐上飞机,飞机一小时飞一千公里,你不就飞一千公里吗?它的行不就是你的行吗?但是你要跟它成为一体,你要坐上去。这在生活当中看得很清楚。

    你念佛,佛的行就是你的行,这并没有什么难理解的。阿弥陀佛六字名号的功德就是你的,阿弥陀佛的行就是你的行;但是你要念阿弥陀佛,而且要专。

    南无阿弥陀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无尘之土:顶礼西方接引大导师南無阿彌陀佛🙏🙏🙏

      本文标题:念佛只是六个字,为什么就是多善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gfs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