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奶奶

作者: 张雅逸 | 来源:发表于2023-03-15 13:50 被阅读0次

郑重申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社员都是向阳花的年代,粮食产量要全面上"纲要",亩产四百斤成了生产队上墙的奋斗目标,听说有地方奔着"跨黄河",据说山西大寨粮食产量都"跃长江"。生产队打下的粮食除给社员家留口粮之外,要全部上交公粮,每上交一斤苞米,扣去几十个水儿,粮库给七分钱多一点。那时,每个劳力全年只能挣二百多块钱,奶奶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领着我们兄弟五人与别人家比赛过日子的(奶奶管生活叫过日子)。

说起比赛,没有人正式提出"过日子比赛",也没有人来跟咱比,但奶奶领着我们就是这样比着过来的,她是小脚,早晨起炕先穿上她的尖袜子,然后往脚脖子上缠绑腿,冬天夏天都一样,下炕之前都是坐在炕沿上缠好绑腿才能穿她那双小尖鞋,天天如此,年年如此,不缠绑腿她老人家不下地。早晨,我家烟筒一直都是全屯子第一个冒烟的,谁家什么时候掏灰点火做饭,奶奶最清楚,我家柜盖上有块马蹄表,奶奶早晨不去看,早晨,奶奶是听大公鸡的安排。

奶奶过日子,一比锅里有饭吃。那时,生产队按各家人数分口粮,分到手的全是粗粮,粗粮要到碾道里经过去皮儿,加工制成米才可以吃。谁家的女人若不会过日子,那么,他家肯定是要挨饿,有很多很多的人家新粮旧粮是接济不上的,没等到新粮食下来便做无米之炊了。那时候,端盆借米的现象是经常发生的,端盆借米多是悄悄地在亲近的邻居之间发生着,吃探头粮的人家都是孩子多的人家,我家就是孩子多,又都是半大小子,为保证我们碗里有饭,奶奶的做法有很多,不允我们盘饭,盘饭是指孩子们饭前或睡前不定时的滥吃,我们放学到家,就算是饿了,奶奶也不允许我们进屋找吃的,就算是碗架子里有剩饭也不许我们抓拿。奶奶告诉我们说:“我是亲眼看到过饿死人的可怕,一家一家地饿死……咱们过日子首先得要有饭吃,保证有饭吃是咱们过日子的第一目标。”奶奶用这让人极恐惧的事例,规范我们的行为。饭前,奶奶都要把我们派出去挖菜或捡糞亦或是捡柴火,也有时支使我们伺候园子,或者是打猪草……正式放桌子吃饭时是管饱的,让我们随意吃。奶奶挂在嘴上的话:"仓里有粮,心不惶。"奶奶用这样的话,带领着我们开始暗自比赛过日子。新粮食一分到家,当该(当街)上的小贩开始喊拿苞米换鱼,苞米成了万能的主,换鱼换菜换麻花,苞米可以顶钱花,那时,人们手头都没有钱,有的人家拿苞米给孩子换冰糖葫芦,换冰棍,我家粮食奶奶她老人家总管,不许别人插手,奶奶绝不允许我们也那样干,我们不敢偷拿粮食换东西。奶奶还有个节约粮食的绝活,那就是无论是什么时候,保证我们饭桌之上顿顿有菜吃,我们五个孙子都很佩服奶奶之能,我家的伙食虽说不是全屯子最硬的,可应该说是最好吃的,我家一开锅,左邻右舍都飘香。那时,过日子就一口饭锅,若是煮大碴子,都是就着咸菜开吃,而奶奶年龄虽大,做饭却是从不怕麻烦,将煮熟透了的大碴粥盛到盆里,腾出锅来,刷锅再做菜……

村东头住着马家,男人的外号“马大甩”,他的老婆端着饭盆,找奶奶借粮食,平日里两家没有往来,但奶奶还是给她盛满盆的米。因为她来得稀奇,我跟奶奶讨论:“马家跟咱素无来往,他家年年粮食都不够吃,一到夏季就开始断炊,把宝贵的米盛给他家,从此怕没了指望……”奶奶不容我继续,接话道:“咱是接济,就别惦记着她的还,若天天惦记着借出去的粮食还不还?天天琢磨她能不能忘?会很累,也会活得无趣,日子过得不开心。咱能力小,不能建庙、造塔、修路、搭桥,有能力接济别人一下也很有成就感……”

奶奶过日子,二比柴火垛。生产队那时候,家家都缺烧的,为此,奶奶说:“烧柴是过日子头等大事,钱没有,可以借,粮没有也可以端盆出去借,唯柴火家里没有不能出去借,也没处买……”所以,每当星期天我们孩子都要捡柴火,就连放学稍早点,奶奶都要撵我们到田里去捡柴火,谷茬应该说小又少,我都捡回来。苞米茬生产队组织社员刨,高梁茬,谷茬生产队是不管的,我们放学后,谷茬、高梁茬成了我的目标,甚至于黄豆叶子,树叶子我们都用耙子搂回来交给奶奶。每当暑假我都要拿起镰刀去打柴火,也就是把蒿草割下来,晾干成了柴。初中、高中的暑假,我都自动到甸子上去打柴火,我家的柴火垛永远都在,我的少年时就永远跟柴火作斗争,家里有了柴火,奶奶才能把饭做熟。

奶奶过日子,三比穿戴要体面。过日子天天都是在消耗之中,生活不容易,更何况我的家是个残缺的家,是七十岁的奶奶领着五个十多岁的孙子。一家人过日子就算不缺粮,消耗油盐也得花钱,有病吃药得用钱,买针买线得要钱,学生书本要用钱,穿衣服,盖被子,鞋帽,特别是鞋,我们半大小子每人每年得穿好几双鞋,棉的单的费着呢,农家院里的苦日子可真的是没法表述,孩子们的换季,棉衣服单衣裳都得要钱,随份子也需要钱,写礼账时不先交钱,人家不给咱往帐上写名字。因此,家里产的凡是能卖钱的,我们一概不吃,鸡蛋七分钱一枚,我家一个鸡蛋都舍不得吃,待下酱之前,我挎筐鸡蛋搁合社,放学时换成半面袋子食盐扛回家。秋天晒的干菜,豆角丝、窝瓜片、角瓜条、茄子片及用小土豆晾的土豆干,还有角瓜籽,窝瓜籽自己舍不得吃,全都拿到合社变钱。那时,凡是要花钱买的我们一概不吃,生产队里死了马,死了牛,牛、马肉二毛钱一斤,应该说很便宜,那也得算是花钱买,我家从来不吃。

奶奶的话说:"咱们算计着过日子,吃不穷,喝不穷,算计不到才受穷。咱们家算计每一分钱的进项,为的是准备出来下一分钱的去向……"奶奶还说"衣裳那是穿给别人看的,整洁的衣裳是代表一家人的门面。"我们的衣裳干净又完整,其实,我们家人棉袄里边就是肉身,没衬衣,也没背心,每天早晨,奶奶给我们烧盆热乎水放在凳子上,我们重新脱下棉袄,不敢放炕上,屋里太冷,于是我们都将棉袄披搭在腰间,以保住多一度的体温,猫着小腰去洗脸,洗脸盆旁胰子盒里的大胰子球我们轮着用,胰子是奶奶用猪的胰腺捣碎了,添加碱自己制作的。我们孙子们这样可以,可奶奶毕竟是个女人,她老人家也是空芯棉袄,冬天的早晨也是光膀子洗脸,奶奶是一家之主,可她老人家穿的还不如我们孙子穿得好呢,棉袄里子也有露棉花的地方,露棉花便成了虱子最美好的家。我们的邻居刘大婶、吴大婶,就如同奶奶的两个亲姑娘,每天都来陪奶奶唠家常,常给奶奶抓虱子,奶奶的眼睛花了,看不真虱子,刘大婶及吴大婶常帮奶奶做事……

奶奶过日子,四比孩子有教养。我家西院的西院的西院住着李家,他家跟我家的情况很接近,是一个老爹带着四个孩子,只是他们都比我们稍微大点,他们家的人长得都很好看,两个姑娘也是很漂亮,他们家就是没有人爱搭理的人家,是全屯子人都躲着的人家,他家最不是东西的是老二,外号黄毛子,有一次他来我家转走了一圈,我知道他的为人,忙跟出去,发现刚晾出去的军帽不见了,军帽那可是当时抢手货,那军帽是我同学送我的珍贵礼物,我知道肯定是被黄毛子偷走了。紧跑几步,撵上他,向他索要,他没法抵赖,从怀里掏出来我的军帽。奶奶借机教育我们走正确的人生路,不偷窃,人若有了偷心,说话都没了底气,偷东西之后,人的心是慌的、是浮的,一旦伸出第三只手去偷,那就是毁坏了自己,也毁坏了咱们一家人。只要偷了,早晚会被发现,人们对偷东西的行为永远不会去尊重,偷不富家,偷永远富不了家……

奶奶教育我们:赌是败家最快的恶习,赌没有养家的,既便是突然间赢了钱,只是昙花一现,没有靠赌发家的,偷和赌,还有说谎话都是不学好,凡是有这三种习惯的孩子都是下道了……

奶奶让我们“要学好,要仁义……”奶奶不识字,可奶奶的“学好”和“仁义”却有自己的宽范含义,“要学好”稍微好理解,差不多就是远离偷赌说谎这种走下道的行为。奶奶的话是说——孩子就像小树苗儿一样,别让小树苗长歪了,树长歪了不成材。奶奶说:“你们不下道,都向好,咱们的日子就有奔头,你们就都有成长的机会。奶奶心中的“仁义”可是挺难说明白,除了没有恶行之外,平时要说真话,要勤劳,有教养,懂礼貌,说和做都向好向善,言和行都符合道德标准……”奶奶还嘱咐我们“借了别人家的东西,用完了要及时还,万不可以密藏起来,越是好东西越是要还回去,越是好使的,越是稀缺的,越是要及时还,密藏起来不还跟偷一样可恶,一个家庭的名声好与坏,这个家能不能挺起胸膛,跟这个家的德行教养有直接关系。”

热爱生活的奶奶总是以这种话教导着我们,在艰难的生活中,奶奶从没有过一分一毫的气馁,从奶奶嘴里没说过一句消级失望或者是厌世悲观的话,奶奶教会我们忍耐和忍让,特别是养家的哥哥,还是一个十四岁的孩子就辍学务农了,在生产队里经常受到不公的待遇,奶奶得到信儿,教哥哥学会克制,让我们放弃人人平等的想法,让我们在众人面前自觉地降低身份。奶奶盼望我们平安地快快地长大,告诉我们说:"你们都长大了,有章程(能耐)了,就不会再有人欺负咱们了……"奶奶教会了我们的爱与恨,让我们远离谎、偷、赌,奔向人间的正道!

奶奶过日子,五比家庭好名声。省吃俭用一辈子的奶奶舍不得往自己嘴里搁一块糖,只要是饭桌以外的她老人家都留给我们吃,奶奶也馋,馋有啥办法?她老总是舍不得,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家的门面上。家里好吃的自己舍不得吃,都留着,预备着来且(客人),拿出来最好的来招待且,为的是给我们家挣个好名声。家里一来且,奶奶就烙油饼,煮熟的咸鸭蛋,拿菜刀一刀劈两半,码在盘里,把最得意的蛋黄出油最猛的摆在最上面,那时候我家的且都口重,他们走后,八仙桌上的几道菜便没什么盼头了。奶奶的话:"有粉要往脸上擦。"这一擦可不要紧,好东西给全擦没了,我们全家除了陪且的哥哥外,剩下的奶奶和我们都得擦哈啦子(口水)。对此我曾跟奶奶深入探讨过——为啥咱好吃的舍不得吃,都留着给没有任何用处的亲戚吃?咱们自己不会吃吗?还是吃起来不香?每当奶奶包饺子或者是吃差样的,头两盘都端给邻居尝……奶奶回答语重心长,说道:“咱们家是残缺不全的家,在家庭建设中处劣势,所以,凡是谁家有了喜事,咱都要去随礼,平日里,凡是有亲戚来,咱都好吃好喝好招待,为的就是提高咱们的名声。不然,你们兄弟五人,都得娶媳妇,奶奶没有钱,拿不出那么多钱给你们娶媳妇,咱家若不积攒人气,不挣下好名声,便没有人家乐意将姑娘嫁给咱们……”有了这次的说服后,我打心底里更服气奶奶念的经。

奶奶过日子,六比对家庭的贡献。奶奶还有个口头语:"穷养猪,穷读书。”奶奶每年开春后,都抓两头猪养,到秋后天渐冷时,把一头稍微小点的拉到公社交“任务猪”。具体是核多少钱一斤?从来不是我去交,都是哥哥去办,好像是一头一百六十多斤的猪,也能卖到八、九十块钱。交了任务猪,才允许咱家杀年猪,交出去一头,剩下的便开始改善伙食,除去每天的猪食菜外,苞米糠也加进到猪食槽子里,剩下的八戒被当成了肥猪供养,天下大雪,全屯子开始排队杀年猪。我家的年猪杀得生动,在屯子里有头有脸的都请到家里来吃猪肉,左右邻居,亲戚朋友都请到。吃剩下的,再卖出去一片肉,奶奶用猪堂油、鸡冠油㸆油,那时,我家一年吃的一千多道菜,所用的油脂都是这头年猪提供的,卖出去的一片肉,大约也能见到百元现钞。奶奶一年养两个八戒,除吃用,还有近小二百元的现金,在当时,可是最解渴的大收入。每当过年前,奶奶组织的“对家讲贡献”时,一年最少是开一讲,在讲贡献时,奶奶把养猪的贡献都算在了我们学生的头上,是我们学生天天供给的猪食菜才使得猪儿茁壮!由于我们冬天捡糞又供应多少公分的补贴进项!由于我们学生捡柴火、打柴火,贡献了家里的最紧缺,让咱们家能点火做饭!由于我们学生的勤劳,把园田地伺候得没杂草,院子的小园种得好,供应了全家人的菜篮子……奶奶这样一总结,大小一折算,我们上学的学生对家庭的贡献还真不小,在家庭建设发挥的作用没比在生产队里的养家哥哥少,尤其是养鸡养鸭养鹅这些无形的进项,是支撑日常开销大户,使得过年每个人能分得糖球、冻梨和冻杮子吃,在奶奶讲贡献时,我们孙子们觉得每个人的缺一不可,谁都没有吃闲饭,都在积极地为这个家添砖加瓦,特别是在德育上,我们学生所获得的好评,上学的学生年龄虽小,为这个家的贡献逞直线上升之势,通过奶奶的讲贡献,让我们觉得自己很重要,都知道积极地过日子!也化解了很多的家庭矛盾……

奶奶的另一句话“穷读书”,翻译过来就是:家里再没钱也要供孩子念书,读书了才有翻身的机会……我就是在这种理念之下,家里那么贫穷,仍让我们坚持读完高中,并参加了高考。这就是奶奶的没钱也念书所产生的结果,奶奶说的书中自有黄金屋。

小时候,我不懂事,经常向奶奶要好吃的,杀完猪便央求奶奶:"奶!这回咱有猪肉了,可以真正地吃顿饺子了吧?"闹腾得奶奶给我解释道:"咱家的面少,得留着过河,咱全家全年还不到百斤面,能无缘无故说吃就吃吗?咱把面给吃没了,家里来且咱家拿啥招待?等过年时,给你包饺子吃。"奶奶又一杆子把饺子支到过年吃,我心有不情愿之处,上回酸菜开缸时,奶奶说没有肉,这有肉了,又说没有面,我虽心有不服,但也是无奈,我只顾着馋,解馋的愿望总不得逞,怪只怪那时我不懂事,是不知事的孩子,尚不知生活的艰辛。

一九八零年,我上学了,大学放寒假,过完年,学校开学,我又要离家时,奶奶专包了酸菜馅饺子,捞到盘里我明白了,奶奶这是给我一个人包的,就一盘饺子。这是奶奶一惯的做法,只给且做饭,家里好吃的都给且预备着,家里孩子们是没有份儿的,奶奶自己在地下伺候着添菜、添饭。

我对奶奶说:"走南闯北,还是奶奶的饭菜美,我的老奶奶,我的馋劲儿过去了,在家时,咱一个锅里吃饭,冬天是土豆子孬酸菜;夏天是土豆子炖茄子,或者是土豆子孬豆角子,饭就是大碴子或小米饭,营养单一,谁能不馋?那时真馋啊,现在,我已经不馋了,因为,大学里吃的好,比咱家吃的好,比您老人家吃的好很多。相反,我知道您才是最需要补充营养的人,您才是应该单独吃点好的,您才是在家最受喀哒(吃得不好或缺少营养)的人,奶!您老人家在家几十年,外面好吃的你都没见过,更没吃过,太久的独自在家,还把家里仅有的好吃的都留给了客人,自己从来不吃,净为别人着想,这样可不行。今后,家里有好吃的,您自己多吃,我们谁都比您强,我们在外都有可能获得家以外的那一份,常有机会吃另外的,您别再把好东西留给且吃了,也不要留着给我们吃。您说过——粉是往脸上擦的,可命比脸重要,维持住自已,让自己多活几年比脸更重要,万不可死要面子。再说,咱家的脸够大了,没必要在亲戚面前装大,死撑着要脸,不要健康。"我向前凑凑,望了望奶奶那满脸的沧桑,她老几十年的生活习惯,不是我的一句话两句话能说服的,知道奶奶的习惯,送走我之后,奶奶再做饭,多数是剩饭剩菜,由于年龄大了,不想动弹便找口凉饭吃。于是我便继续劝说道:"奶!您看,就咱俩,单独给我包酸菜馅饺子,若搁以前,我可能就吃了,现在,这饺子我能吃得下吗?就咱俩人,这一盘饺子,您看着,我吃着,转眼把我当成了您的且,我走之后您吃剩饭甚至于吃凉饭……这种做法不能再继续了,以后再来客人,也就是您说的且,咱多和点面,多做点,带出全家的量,一起吃才是当今社会的主流,咱自己又少做一顿饭,借机会全家也改善伙食。跟且一起吃才是最亲密最妥当的做法,全社会早就不流行丫鬟式的服务了。"以前,我的生活都是在奶奶的安排下进行的,突然间我来劝说奶奶,肯定是有难度,奶奶年纪大,可奶奶不顽固,也许我同甘共苦的理论起了作用。在我的坚持下,奶奶含着泪跟我一起吃,直到剩最后五个饺子,奶奶一定让我吃,怕我在火车上挨饿。我又哽噎着说:"我的奶奶,您老人家已经够了不起的了,让我们这些个没爹没妈的孩子有吃、有穿又有家,还不停地教我们做人的道理,这份恩情,孙子一生也报不完,孙子只能说——这酸菜馅的饺子太香了!我下辈子还想吃!"

五个饺子我跟奶奶蘸着泪吃到肚子里。天下间再没有比这好吃的饺子。

转眼间,我已经六十岁了,每当过年过节都要到路口烧纸祭奠,来怀念奶奶!要念叨——奶奶:社会进步了,人们的生活内容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国脱贫,迈步小康生活,人们生活再不愁吃、不愁穿……

奶奶:我们一天的工资就比那时候一年挣得还要多……

奶奶:现在粮食多了,普天之下再没有端盆借米的事儿了……

奶奶:那时我们柴火都不够烧,您老舍不得烧,取暖设备就是炕上的老火盆,如今,再不用捡柴火了,农村最好的柴火都偷烧在田地里,政府还约束着不让烧……

奶奶:您爱吃鱼,那时咱只能是馋鱼,放学路过旱河,那大泥鳅才一角钱一斤,可咱买不起……您老现在若还活着,咱可以顿顿吃,大鱼、小鱼还有海鱼咱可以掉换样儿吃……

奶奶:扰人的虱子已经几十年不见了踪影……

奶奶:您的话我牢记在心,您为我们做的事我们永远记着!

相关文章

  • 我奶奶

    清晨醒的早,想想在家这段时间的事,想写点东西记录一下我的奶奶——一个九十岁的老人。 我知道每个...

  • 我奶奶

    我生于80年代初,虽然赶上了计划生育时代,但是我上面有兄下面有弟,属于爹不疼娘不爱的千年老二。从小我被奶奶带大,但...

  • 我奶奶

    奶奶周年祭日那天我基本都是在坟前烧纸,坟前的两棵柏树是爷爷去世时我大爷种的,五十多年过去,现在它长得笔直高大,枝叶...

  • 我奶奶

    奶奶今年六月份去世,送走了她出门我就回到工作单位,隔不久我就去大连拍婚纱照了。 这一年,我失去两个亲人,一个是奶奶...

  • 我奶奶

    奶奶过世于2017年6月7日,那天是小暑。我妈早上五点半给我打的电话,我一下就醒了,心里想的是,啊,这天终于来了。...

  • 我奶奶

    今天我打算用我拙劣的文字来写一写最值得我骄傲的奶奶。 掐指一算,奶奶离世已近二十三年有余。时间已将悲伤冲得烟消云散...

  • 我奶奶

    “小时多病,病危时,祖母常铸于神祗,以头扣地做声,伤处坟起…一日,祖母使予与二弟纯松各佩一铃,言曰,汝兄弟日夕未归...

  • 我奶奶

    我奶奶 我奶奶叫聂兆英,章丘市聂家庄人,家里排行老大,有两个妹妹,两个弟弟。奶奶小名儿叫律香(从前小时候跟爷奶在...

  • 我奶奶

    我想那个时代 一定是疯了 战争让尸骨累累 战争让槐花作粮 战争让没有男丁的黄土高坡 把十五岁的新娘 娶回家 沒有几...

  • 我奶奶

    年过六旬,满脸皱纹,有一种,沧桑的年代感。却是有一种,她这个年代独有的活泼。我不曾经历过她的前世,只是听过...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奶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gplr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