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七夕还在乞巧,而我们的七夕却搞促销

作者: 灵城一俗人 | 来源:发表于2018-08-18 10:25 被阅读2次
来源网络

又是一年七夕节,各种促销购物,各种成双入对。可以这么说,今天的七夕节,已经完全成了情人节。然而,“七夕是古代情人节”这个“事实”,大多数人也是听来的。

听得多了,也就不会怀疑了。可是,从来如此,便对吗?

七夕,在古代真是情人节吗?

《诗经 小雅 大东》是一首反应西周时期社会现状的诗。诗中有几句话,提到了牵牛织女。

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大概是说,织女虽然很忙,但是织不出来好的纹章,牵牛也没拉着车厢。

古人一直有星宿崇拜,所以给很多星星都起了名字。织女和牵牛都是星宿名,不过这首诗把牵牛织女拟人化了,借此表达对西周的不满。

这时期,牵牛织女只是被拟人化了,二者没有任何关系。

来源网络

到了汉代时,织女牵牛已经被人们雕刻石像,放在汉武帝练水军的昆明池两侧。这种做法,可能是模仿天上牵牛织女星的位置。但是,一男一女,隔河相望,不弄点故事出来,怎么说的过去?

于是爱情萌芽就出现了。

魏晋南北朝时期,天下分裂,战乱频繁,夫戍边,妻守家,实在是大好素材,于是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就这样诞生了。

曹植在《九咏注》中说:牵牛为夫,织女为妇。织女、牵牛之星,各处河鼓之旁,七月七日,乃得一会。

南朝梁殷芸说的就更细了,有鼻子有眼: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机杆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容貌不暇整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纤,天帝怒,责令归河东,但使一年一度会。

说白了,还是社会现象的一种反应。

到了唐宋以后,故事就更加丰富了,不同地方可能还有不同的特色。

来源网络

再说七夕。

早在汉代时,七夕就已经是节日了,节日的内容主要是乞巧。

《西京杂记》中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所谓彩女就是宫女,宫女都是民间女子,在皇宫中算是底层。

宫女能有爱情吗?肯定没有,既然没有,又怎么会是情人节?所以她们只能穿针引线,以此为乐。

这便是乞巧节。

另外,汉武帝崇尚成仙,《武帝内传》等书,记载汉武帝和西王母多次在皇宫约会,时间也是在七月初七,如此人神恋,到了魏晋南北朝时,就附会到了牛郎织女身上。

于是,牛郎织女的故事,就此定在了七夕。

当然了,具体原因要分很多,什么数字崇拜,星宿崇拜,五行阴阳等等,促成了我们今天所知道的牛郎织女故事。

从汉代开始,七夕乞巧的习俗就一直流传了下来。

来源网络

不仅要乞巧,还要比赛谁更巧,历朝历代都有不同的法子和标准。

南朝时,七夕晚上把瓜果放在院子里,如果有蜘蛛网留在上面,那就说明乞到巧了。

唐代时,则是看蛛网稀稠,蛛网越稠,则说明乞到的巧越多。

宋代标准又换了,以蛛网形状为标准,越是圆正,则巧越多。

明代与唐代标准一样。

明清时期,还有投针验巧的习俗。针浮于水面,看针在水底的影子,如果是像花鸟鱼虫或者鞋子剪刀,那就说明很巧;如果是太粗或太细,那就不巧了。

其实,七夕还有很多习俗,比如晒书、酿酒、拜织女等。

到宋代,还发展出了男人乞诗书和拜魁星的习俗。魁星是北斗七星中第一颗,相传其主宰文章科举之事,所以中状元叫占魁,一举夺魁。为了祭祀魁星,一些地方还建有魁星楼,魁星阁等。

女性拜织女,也是同理,专为乞巧。

很多习俗都慢慢消失了,只有乞巧,一直流传到清朝近代。总体来说,七夕习俗以乞巧为主,而乞巧又都是女性,所以古代七夕还叫女儿节。

拜魁星也罢,拜织女也罢,乞巧也罢,女儿节也罢,不管七夕怎么发展,都没有成为情人节,至少古代是这样。

即便传入日本、韩国等地,七夕也没有成为情人节。

比如日本,虽然把七夕日期改为阳历,但是习俗仍然是乞巧。每到七夕,大人孩子都会在五颜六色的便笺上,写下各种愿望,再挂在小竹子上,祈求女孩儿会书法,会手艺,反正是心灵手巧。

来源网络

韩国方式不一样,但也是以祈求女孩儿心灵手巧为主。

至今依然。

以下文字,就当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吧。

有人说,古代的东西,也要适应今天的社会嘛。是的,发展成情人节,似乎也是可以理解的。

可是我们乞巧吗?拜织女吗?晒书吗?我们只是把古人留给我们的节日,包装成了情人节,或者准确来说,是买花节、购物节。

我们丢掉的只是文化吗?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主战派林则徐可谓是伤透了脑筋,他深知这帮夷人的厉害,所以他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然而,闭关锁国的大清,对于外国有多少了解呢?

林则徐找到密友魏源,以世界地理《四洲志》为基础,让魏源继续编写。魏源没有辜负林则徐,历时数年,完成了50卷的《海国图志》。魏源没有停止,他继续扩充,直到完成100卷。

这本书,梁启超盛赞,然而当时的中国人根本不重视,拢共印了3000册,更没卖出去几本。

然而,这本书却让日本人如获至宝,出版了几十个版本,一再脱销。日本著名学者井上靖说,幕府晚期之所以能发生“开国主义”思想,其契机主要是因为《海国图志》。

这么说吧,《海国图志》直接刺激了日本的崛起。

我们以为丢掉的只是一本书,于是我们有了甲午战争、有了《马关条约》,有了八年抗战……

相关文章

  • 日本的七夕还在乞巧,而我们的七夕却搞促销

    又是一年七夕节,各种促销购物,各种成双入对。可以这么说,今天的七夕节,已经完全成了情人节。然而,“七夕是古代情人节...

  • 七夕

    七夕 严肃 乞巧七夕 七夕乞巧 女儿红捧上来 斟酒碰杯,一片欢欣

  • 为何古人的爱情看起来总是那么美好?

    跟我们一起,学会爱自己,再去爱他人 七夕,最早是乞巧节。 乞巧,就是古代女子穿针引线的活。在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

  • 今天工作记录

    明天七夕了,我可以借着七夕的热点,写几句广告词,搞广告活动。 你还在为送ta七夕节礼物而烦恼吗?七夕只有一天,可是...

  • 七月初七,七夕,乞巧节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七夕,原名为乞巧节。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

  • 乞巧

    星河湛湛,七夕至。穿针引线,话乞巧。 相比于七夕这个现代被我们熟知的“中国情人节”,我更喜欢将今日称为乞巧...

  • 乡愁里的乞巧节

    乡愁里的乞巧节 作者:东华 七夕节,又叫乞巧节。 记得小时候在农村,我们年龄相仿的女孩子每年七夕晚上要讨巧,看看自...

  • 乞巧节:我的大名叫七夕

    现在的少男少女只知道情人节或七夕节,而不知道乞巧节。 乞巧节和七夕节虽然在同一天,但是内容绝不相同。 乞巧节是少女...

  • 霞霞的七夕

    文/阡夏&陌黎 七夕——唯一一个属于中国本土传统的情人节日。 七夕,原名为乞巧节。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

  • 浪漫七夕节,多彩江南城

    七夕原来是女孩子的专属节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在过去,七夕可是被称作乞巧节呢,七夕将至,今天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日本的七夕还在乞巧,而我们的七夕却搞促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hax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