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言三国:丁原心中永远的痛

作者: 白丶o | 来源:发表于2018-03-04 18:54 被阅读7次

文 | 妖音

董卓为何欲杀丁原而后快?因为丁原坚决反对董卓废帝。由于《演义》的关系,可能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皆会如此。

然而遍观正史,也仅记载了袁绍、卢植曾经出言反对过董卓废帝。

《后汉书·董卓传》载,尚书卢植独曰:“昔太甲继位后昏庸不明,昌邑王列罪状千余,故有废立之事。今少帝年龄尚幼,行无失德,非前事可相比也。”

《后汉书·袁绍传》载,绍曰:“汉家君天下四百许年,恩德深厚,万民拥戴。今少帝年龄尚幼,未有不善宣于天下。公欲废嫡立庶,恐众不从公议也!”

却未有有关丁原的只言片语。

而且此时董卓仅是收编了何进兄弟先前所领部曲,帝都洛阳城中并非董卓一家独大。其真正的实力还不足以与整个帝都对抗,又怎会违背常理,急迫地提出废帝之举。

事实上,此时的董卓面对袁绍尚显底气不足,又怎敢轻举妄动。毕竟依声望,袁氏乃四世三公;论权势,袁绍领司隶校尉,总御帝都内外。面对如此压力,董卓欲要破局,必须再次扩充实力。而丁原的并州军正是董卓渴望已久的一块肥肉……

即使不论董卓目前的处境,并州刺史丁原此时已转拜执金吾,相当于帝都洛阳的警备区司令。职责更是统领北军保卫京城、宫城安全。董卓欲入主龙庭,亦是必须除去的对象。而且相对于袁绍,丁原不过‘山野匹夫’而已。

然而此时的并州,下辖上党、太原、上郡、西河、五原、云中、定襄、雁门、朔方九郡,西临黄河、东靠太行,为帝国北方门户。大体范围相当于如今山西大部、陕北以及内蒙古河套地区。其地理位置,北部与匈奴、鲜卑、乌桓等北方羌胡地区接壤。

自匈奴经过南北分化后,南匈奴不断内迁,逐渐与并州地区汉民族相互融合,畜牧业发达,民风彪悍。且并州军长期与羌胡作战,士兵久经沙场、战斗经验丰富。

且看丁原座下的三大主力,张扬、张辽和吕布,皆是骁勇之辈。

《三国志·张扬传》中载,“张杨字稚叔,云中人也。以武勇给并州,为武猛从事。”

《三国志·张辽传》中载,“汉末,并州刺史丁原以辽武力过人,召为从事,使将兵诣京都。”

《三国志··张辽传》中载,“吕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人也。以骁武给并州。”

丁原作为原并州刺史,如今更是拜为九卿之一的执金吾,自然不会如何进兄弟部曲一般,如此轻易被董卓吞并。但欲强行收编,必然是杀敌三千、自损八百,双方两败俱伤,他人渔翁得利,所有的计划也都将前功尽弃。能够将并州军完整的吞入自己腹中,唯一的手段只能是拉拢、策反丁原手下的高级将领,而最终董卓将目标锁定吕布。

丁原最终的结果世人皆知。

丁原虽然拥有与董卓相当地实力,无奈此人却为人粗略,只凭武勇,裁知书,少有吏用。最终只是为董卓做了嫁衣。

关天化妖 音微梵注

上期回顧| 妖言三國:董袁为何针锋相对

相关文章

  • 妖言三国:丁原心中永远的痛

    文 | 妖音 董卓为何欲杀丁原而后快?因为丁原坚决反对董卓废帝。由于《演义》的关系,可能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皆会如此...

  • 三国志 | 吕布先叛丁原又叛董卓的真相

    吕布号称三国第一武将。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吕布原本是丁原的义子,被董卓收买背叛并杀死丁原,之后又被王允用美人计...

  • 妖言三国:尚书丁管的‘壮烈’

    文 | 妖音 说起尚书丁管,知晓此人的读者应该没有多少,毕竟不是什么历史名人。然而既然涉及到‘演义’对比‘史实’,...

  • 心中的一道伤痕

    对不起 心中留下了永远的痛

  • 【816】丁冲:作为曹操同乡好友,我也支持奉天子以令不臣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提起三国时期的“丁姓”人物,你会想起哪些人呢?相信大部分人的想法中都有丁原、丁奉,...

  • 王者荣耀之吕布篇

    吕布,三国第一猛将。 吕布,字奉先,汉族,东汉末年名将,汉末群众之一,五原郡九原县人,今蒙古包头九原区,先后为丁原...

  • 丁原

    丁原(?-189年),字建阳,东汉末年人物,官拜执金吾,领并州刺史,汉灵帝驾崩后,受何进之邀,入洛阳诛杀十常侍,未...

  • 丁原

    丁原(?-189年),字建阳,东汉末年人物,官拜执金吾,领并州刺史,汉灵帝驾崩后,受何进之邀,入洛阳诛杀十常侍,未...

  • 多姓家奴与认干亲

    三姓家奴是出自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的典故,特指吕布。吕布本身姓吕,父亲早逝,认并州刺史丁原为义父,后杀了丁原,投降...

  • 那些个留下千古骂名的战神:吕布——谁也无法驯服的北地狮(一)

    序——影视剧《新三国》、《三国演义》看过者居多。对吕布又爱又恨者居多。 查过一些资料,丁原并非吕布义父,但董卓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妖言三国:丁原心中永远的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hdqf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