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致太和

作者: 明月新风 | 来源:发表于2019-07-15 15:18 被阅读4次

中庸思想,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一直构建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影响着国人的灵魂。

和生万物;和善、和睦、和好、和美、和平、和为贵、和风细雨、和气生财、和衷共济、家和万事兴。

一个“和”字寄托着人类社会最美好、最真诚的愿望。“尚中贵和”是中國传统文化中的领军大旗,用它作为牵引,中华民族从容走过几千年的风风雨雨。

今天,党中央将“和平崛起”“和谐共处”公正、公平、和谐等中华传统理念写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值中,充分体现对“中庸之道”的肯定和实质应用。

中庸之道,绝非无原则性的调和折衷之道,充当没有原则的和事佬属假中庸,孔子说“君子依中庸而行,小人反中庸而行。君子奉信中庸,所以他们力图时时、事事恰到好处。小人反中庸,他们行事毫无章法、依据、顾忌、随自己恶好处理事情。”

行中庸之道,是希望人们去寻求那个最合适的解决方案,找到最平桓的那个状态。比如;两个国家起了冲突,如果最合适的解决方案是战争,那就选择战争。如果最合适的解决方案是和谈 ,那系选择和谈。所谓“两权相重取其轻”也能反映一些其中的含义。

如何才能做到恰到好处、也就是“执中”呢?人们认为关键是要用“诚”与“真”去洞察世界,去分析关系,执其中,找到平桓点与那个最佳解决方案。

“诚”既是个人自身修养,也属社会关系协调的原则,更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准则。本着真心诚意去寻求对话,去沟通,就能避免许多走极端的事件,最后达到“中和”状态。

《论语、先进》里有孔子和子贡的一段对话;子贡问孔子,他的同学子张(师)与子夏(商)哪个更贤明一些,孔子说子张常常超过周礼的要求,子夏却常常达不到周礼的要求。子贡又问,子张能超过是不是比较好些,孔子回答说,超过和达不到结果是一样的。

过犹不及,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不到一样,都是不合适。

南宋理学、教育家是儒学集大成者。他在《朱子家训》对中庸作了一些诠释;“夫之所贵,和也。妇之所贵,柔也。事师长贵乎礼,交朋友贵乎信,有德者,年虽下于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必远之。勿谈人之短,切莫矜己之长。人有小过,含容而忍之,人有大过,以理谕之。勿损人利己……”

君子的中庸之道开始好象有点暗淡但日久必会彰显,中是天下的大本源,和属天下普遍规律。君子的中和如做到完美程度,万物都会赋予他应有的收获,人们都会仰慕他。

相关文章

  • 中庸致太和

    中庸思想,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一直构建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影响着国人的灵魂。 和生万物;和善、和睦、和好、和美、和平、...

  • 中庸常见误区—2“中庸”就是平庸

    2021-8-12 致良知课堂【中庸常见误区—2“中庸”就是平庸 有人认为,中庸就是平庸,是平平无奇、不温...

  • 古石刻 石匾

    【 中庸之道 • 致中和 】清早期,64~34,厚9。青石。中庸之道在于“致中和”并且经世致用,体现为中和之天道、...

  • 玩味《中庸》:何谓中?何谓庸?

    中庸之道,就是至诚于内、致中和于外的内外合一之道。修身始于至诚,止于致中和。《中庸》认为“诚外无物”,诚是认识世界...

  • 太和帝景湾影城股份转让协议

    甲方 乙方 甲乙双方经过友好协商,就安徽太和帝景湾影城的股份转让事宜达成一致并协议如下: 一、安徽太和帝...

  • 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 《中庸》中说到:“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当中,致中...

  • 日更216:《慢的艺术》 (7):相对的平衡

    《中庸》有言:“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 我个性鲜明,这种状态一直保持到现在。但当我读到《中庸》里的这句...

  • 变化

    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中庸》 中庸之道不是一半一半,不是和稀...

  • 中庸常见误区—-1、“中庸”就是老好人

    2021-8-11 致良知课堂【中庸常见误区—-1、“中庸”就是老好人 我们大概都见过这样的场景:两个人为...

  • 忠恕违道

    曾子曾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中庸》中写道:“忠恕违道不远。”学者认为两者的意思不一致。程颐说:“《中庸》...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庸致太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htnk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