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

作者: 小尘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22-07-26 22:57 被阅读0次

一、跟着张文质走自己的路

7月26日,第7期张文质写作研修班正式开启。首先是特别的开班仪式。

主持人蓝淑荣老师说自己是张文质写作研修班永不毕业的留级生。我笑了,这样的留级生不少,我也是其中一个。此处的"留级生"说起来还带着几分幸福感。

李晓霞院长致辞,她带大家回顾了写作研修班的前世今生,重点介绍了总导师——张文质老师。也把现场的同学一一作了介绍。说出了大家的心愿:"以写为师,一路同行。"

皮孟玲校长分享了三个关键词"欢迎、成长、未来"内涵丰富。她提到一位校长的五得——“看得长远,想得清楚,说得明白,写得出来,做得到位”,也给了大家一个努力的方向。

开班仪式后是总导师——张文质老师带来的《我从26年教育写作中归纳出来的六个关键词》的主题讲座。

哪6个关键词呢?

1.倾诉者
我与他(它、她);我与你;我与我
2.笔调
拒绝大词;拒绝“媚词”;拒绝庸常之词
不用套词、流行语;少用成语,生僻之词
平易而又复杂,朴素而有诗意
3.问到底
独立的立场体现在问题之中;凡事都遵循“想得快,说得慢,反复想,想到明白为止”的原则;从“张三点”到“张三丰”
4.掉书袋
努力成为一个“不屈不挠的博学者”;努力至少“读透”一位作家;从“不动笔,不读书”到“不引用,不写作”
5.漫游者
遇事必想,时时在想;第二种“身份”,另一个“身体”;四室、边界、困境、宇宙
6.架构师

第1个关键词——倾诉者。张文质老师用了近一半的时间进行阐释。这也是他的习惯,他的分享,一般都喜欢把某个点讲透,而其他点只是轻轻地带过。

他把"倾诉者"作为第一个关键词,说明这个词是关键中的关键。

能够当一个倾诉者有多重要?

张老师说:"当你开始表达的时候,你就不在底层之中。;当你愿意表达的时候,你就成为一个追求幸福的人;当你有表达的自觉的时候,你已经是个成功的人。 "

我们也要有问到底的执着,"问下去,问下去,再问下去,生命的真相就被问出来了",我想这或许也是文质说开播两年多来仍精彩不断的原因之一吧。同样的话题越说越深刻,越说越接近本质。

张老师提到的"令人敬畏的单调"也给了爱好写作的老师以启发。教学生活几乎几十年如一日,显得有点单调,但当我们持续关注、记录、思考孩子们的成长问题,这种单调也就孕育出了精彩。

张老师的分享,现场感很强,他的很多话题都可以跟现场听讲的老师对接起来。所以就算他分享的是同一个主题,在不同的场合都会有不同的内容。

张老师的很多书,并不是写出来的,而是说出来的。因为他具备了随时随地说的能力。最关键的是,不管是书籍,还是现场的演讲,都给人很有对象感。

就是说,不管他的演讲,还是他的书籍,虽然面对的是全体,是众多人,但你用心听的时候,你认真看的时候,常常会觉得这就是专为你而说,是针对你讲的。

张老师的分享,技巧性的不多,但如果认真听他的分享,那就特别有力量感。他可以帮助你发现那个有潜能的,优秀的自己。

这就像看一条宽阔的流水,当你漫不经心时,你看到的是几乎静止的水面。当你用心去观察、去感受的时候,底下就有一股强大的暗流。张老师的分享,总能激起认真参与者心底的那股成长的暗流。所以参加几期写作研修班的蓝园长才会有这样的感慨:"我是被活动救活的那个人。"

就像每种花有自己的花期,每种树有自己的成长规律,每个人的成长与收获也是不同的。他需要重要时间,重要事件,重要人物,更需要你自己获得的那个重要的领悟。参加完活动,你如果能马上完成一本书,那是最好的。如果暂时还没有头绪,那你不要紧,坚信某一天,自己一定能够完成。

跟着张文质走自己的路,遇见更好的自己。

下午是李晓霞老师带来的《如何出版一本富有生命气息的书》。主要从五方面进行的分享:

写作之路;写作指南;常见的写作困境;为什么是“生命之书”;寻找每一个人的生命之书。

剧透了她的新书——《我看见了教育的星辰大海》。分享了不少鲜为人知的故事。她分享的16个字的写作指南"独立精神,深度思考,真诚写作,准确表达",值得每一位想写作的老师深思。

晓霞的分享用了张文质老师书中很多的句子。用她的话说,我们每个人成长的问题,几乎都能在张文质老师书中找到答案。

晓霞是一个非常认真的阅读者,她分享了自己是如何阅读张老师的书的。她把张老师书中一些金句摘抄,记录在手机笔记上,随时拿出来阅读思考。

这几年,晓霞的成长有目共睹。在今年,她也完成了自己的生命之书,令人敬佩。

相信有更多的人,在张老师的影响下,成为更好的自己。也相信,张老师想助力100位老师出100本书的愿望,在不久的将来就可以实现。希望到时,其中有一本是我的。

二、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

7月26日,阅读《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全书。

最近一直在啃读《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大道理》,基本上每天阅读一个话题,10来页左右,一篇笔记。差不多一个月可以把这本书读完。上个月我也用同样的方法,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阅读了《现代极简教育技术》。我挺享受这个阅读过程的。

今天晚上为什么没有继续阅读这本书,而是改读了这本《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主要是源于范苇老师的一个阅读教练实战活动。

这一次阅读教练实战活动,我们准备做4次访谈,昨天主要对我的阅读经历,阅读现状,阅读习惯,阅读方法做一个全面的了解。今天是根据昨天的访谈结果,制定21天的阅读训练方案。根据方案,这21天里,我大约需要完成近10本书的阅读量,其中一本要求精读。

昨天范老师为我进行了阅读速度的测试,我一分钟阅读量约1000字。范老师说这种阅读速度算是比较快的。快速阅读是大量阅读一个很好的条件。而大量阅读后的精读会更有意义。

我知道自己阅读一般的文字,速度是很快的,一篇一两千字的文章,我一两分钟就可以读完并判断是否有推广的价值。

我有这个阅读速度,主要是来自于大量的实战。教育行走活动,我是资深志愿者,做着各种杂务。每届活动,都需要阅读大量的文稿。活动前阅读申报者提交的教育随笔。活动的过程中和活动后也有大量的文稿需要我去阅读,并筛选出一些有特色,有亮点的文稿进行推送。事情多时间又紧,几年下来,我的阅读速度的确提升不少。

我一直很感谢教育行走活动,感恩张文质老师和谢云老师,让我始终保持着一种比较积极的生命状态。没想到力所能及地帮忙做着公益活动,还意外收获了速读这项技能。我有种预感,这项技能用得好,我的出书梦会更快实现。

不过我平时的快速阅读,主要还是以普通文章为主。遇到书籍,我一般都读得特别慢,基本上一本书都要读10天以上,有的要阅读近一个月时间。

今天的访谈,我们制定了阅读计划。按照计划,第1周是快速阅读训练期,我今天应该阅读一本书。听介绍,《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这本书不错,也适合快读。这个书名听起来也很有趣,很有意义。所以我决定阅读这本书。

这本书作者是来自韩国的二志成和郑会一,译者是冯适宜。全书200多页,近10万字,我花了一个多小时看完。

阅读完这本书,感觉真的很爽。

首先是阅读的成就感。以前阅读到书籍我都习惯把速度放慢下来。这一次,一天一本书,居然轻松读完。特别有成就感。

其次是阅读的内容。这本书读起来还算是比较轻松的,主要讲述了几个人的阅读故事。他们因阅读而改变,因阅读而变得幸福。这种读书的意义感给爱读书的我多了一份信心。

还有一点是习得了一些方法。100天阅读33本书,这个看似很难完成的任务,因为有些助力,主人公洪镇洙完成了。后来的一年阅读100本书,再到一年阅读365本书。还有100天采访10位CEO并整理出资料。这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方法得当,洪镇洙也完成了。并完成了蜕变。

当看到书的附录一,5位“1年读365本书”的成功者读后感,我想到了我们的"教育行走一起写吧"挑战300天活动成功者的感悟。刚开始,可能觉得很遥远,甚至觉得不可能,但当一点点做起来,难度也没那么大。而且用心完成的,都表示收获不小。

当然,要想阅读效果好一点,还是需要有一些方法的。比如除了用眼看还要用心去想,不是为读书而读书,而应该带着问题阅读、边读边实践。就是把阅读变成行动。

好的阅读也需要层层推进,第1次的阅读是随意挑选33本书,这算是激起自己阅读的兴趣,保持阅读的信心吧。第2层次的时候,已经是聚焦自己的专业进行专业阅读。第3层次,是拓展阅读,也是把自己阅读的书籍跟自己的工作联系起来。

今天读完这本书,更坚定了我的一个想法——不管是阅读和写作,要做好,都需要有一个量的积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kfai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