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掉梁祝爱情的真相

作者: 离九思 | 来源:发表于2021-02-22 21:56 被阅读0次

    1、缘起

    去年去了趟杭州万松书院,彼时,游人如织,谈论的焦点还是梁祝。

    “梁祝”故事是中国四大爱情故事之一,流传深远,影响力空前,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最早记录“梁祝”的文献是初唐梁载言的《十道四蕃志》。到了晚唐,张读所撰的《宣室志》作了文学性渲染,故事基本定型。自宋元后该故事被频频搬上戏曲舞台,明清两代传演甚盛。如:明中晚期的《群英类选》、《秋夜月》、《缠头百练》等戏曲选集均收有散出。

    将“梁祝”故事推上顶峰的是创作于明末清初的《同窗记》,传为寓居杭州的著名剧作家李渔所创作。

    李渔在他的作品中把梁祝的故事与固有的书院、山川、草桥、长亭等都编织其中,如梁祝分别从家乡会稽、上虞渡钱江在草桥门偶遇而义结金兰;在万松书院同窗共读。三年后,分别时,沿着长长的凤凰山古道送别。

    以上版本的梁祝故事,轮廓大体相似。叙述东晋时期,浙江上虞县祝员外之女祝英台女扮男装出外求学,在三年同学过程中,对浙江会稽书生梁山伯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学成后回家途中,她向梁山伯含蓄地表达爱情,并托言为妹作媒而许婚。当梁山伯按期访友求亲时,祝父作主已将英台另许马文才。两人在封建势力的重压下,先后殉情而死。梁祝化为蝴蝶,在人间蹁跹飞舞。

    古往今来,无数人沉醉于梁祝那种敢于挑战封建礼教的爱情,将两人的爱情悲剧归结于封建礼教下的包办婚姻,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2、门阀

    看历史,要有纵深度。任何人都不能脱离所处的时代背景。

    梁山伯和祝英台所处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士族和庶族壁垒分明的东晋时期。

    士族的缘起,得从汉代选官制度说起。汉代选官制度为察举制,也就是让官员在管辖内考察选取人才,最后交给朝廷考核和任命。世家大族的人都受过良好教育,在当地颇有名望,所以被任命的概率很大。因为长期垄断一个地方的官员任命,慢慢就形成一股地方势力。东汉末年的诸侯背后基本都有世家支持。

    魏文帝曹丕为了取汉而代之,不得不向世家让步,实行了九品中正制。该制度是士族的政治保障,意即九品以上的官员,必须从世家士族子弟中选用。以至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政治生态。

    东晋是典型的门阀政治。这一时期成了“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即门阀世家与皇帝共分天下的时代。琅玡王氏势力最大时候,朝中官员75%以上是王家的或者与王家相关的人。直至隋唐科举制度兴起,才终结了门阀世家对政治局面的把控。

    门阀世家的门槛至高无上。贵为唐代最高统治者的李世民想要和世家们联姻,都被拒绝。世家们拒绝的理由很简单,三个字,您不配。最后气得李世民说:“吾实不解山东四姓为何自矜,而人间又为何重之?”

    在唐代尚且如此,何况在门阀世家最辉煌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乌衣巷》诗云:“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里的“王谢”,指的便是这时期的两大士族,即琅琊王氏、陈郡谢氏。这首诗的潜台词是,当琅琊王氏、陈郡谢氏辉煌时,他们家的燕子都不会飞到寻常百姓的家里。

    3、真相

    祝英台、马文才家族所代表的门阀士族,是在社会上具有特殊地位、由官僚士大夫所组成的政治集团。以庄园经济为基础,累世经学,世代高官,门生故吏遍天下。

    而梁山伯所代表的庶族,又被称为“寒门”,属于平民阶层,只能担任九品以下的官员。梁山伯能够担任县令,已经是庶族子弟做官的极限。由此可见,其政治地位的悬殊。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等级森严,门第观念根深蒂固。东晋的法律规定,士族不能与庶族通婚,甚至坐不同席。如果身为士族中人,却在这个圈子之外进行婚娶, 不仅法律不允许,连家族中人也会因此丢官免爵。

    东晋名臣谢安的侄女、安西将军谢奕的女儿谢道韫,与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次子王凝之结婚后,生活得很不愉快。谢道韫是中国古代有名的才女,曾经以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名噪一时。王凝之才华平庸,碌碌无为,迷信邪教。但是,谢家宁愿将女儿嫁给一个士族里的笨蛋,也不愿意与庶族中的优秀子弟通婚。

    因此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庶族子弟要做“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之类的美梦,门儿都没有。在这种情况下,梁山伯与祝英台基本没有结婚的可能。

    拦在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的,不是其他,而是士族与庶族之间不可逾越的社会地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毁掉梁祝爱情的真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mehf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