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易即良知圣贤智慧集仁即幸福
传习录中153——养徳与养生

传习录中153——养徳与养生

作者: 无住居士 | 来源:发表于2017-06-05 19:41 被阅读192次

    原文

    来书云:“元神、元气、元精,必各有寄藏发生之处。又有真阴之精、真阳之气。”云云。
    夫良知一也,以其妙用而言谓之“神”,以其流行而言谓之“气”,以其凝聚而言谓之“精”,安可以形象方所求哉?真阴之精,即真阳之气之母;真阳之气,即真阴之精之父。阴根阳,阳根阴,亦非有二也。苟吾良知之说明,即凡若此类,皆可以不言而喻。不然,则如来书所云三关、七返、九还之属,尚有无穷可疑者也。

    【元气、元神、元精】,陈荣捷注,道家炼丹功夫,以人未有此身,先有三元。一气之妙用为元神,一气之流行为元神,一气之凝聚为元精。所谓气,非呼吸之气。精,非交感之精,神,非思虑之神。而乃元始要素,谓之三元,亦称三华。连元性、元情,谓之五元。
    【阴根阳,阳根阴】,陈荣捷注,周敦颐《太极图说》(《周子全书》卷一)曰:“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
    【苟吾良知之说明,即凡若此类,皆可以不言而喻】,邓艾民注,参见《与陆原静》:“大抵养德养身,只是一事。”(《全书》卷五)又参见《寿汤云谷序》:“古之有道之士,外槁而中泽,处隘而心广,累释而无所挠其精,机忘而无所忤于俗。是故其色愉愉,其居于于,其所遭若清风之披物,而莫知其所从往也。今子之步徐发改,而貌若益惫,然而其精藏矣;言下意恳,而气若益衰,然而其神守矣;室庐无所增益于旧,而志意扩然,其累释矣;乡之人相忘于贤愚贵贱,且以为慈母,且以为婴儿,其机忘矣。夫精藏则太和流,神守则天光发,累释则怡愉而静,机忘则心纯而一,四者道之证也。夫道无在而神无方,安常处顺,其至矣。”(《全书》卷二十二)
    【三关】,陈荣捷注,据《黄庭经》,口为天关,手为人关,足为地关。《淮南子》(《四部备要》本)卷九《主术训》(页一下),以耳、目、口为三关。又道家以头为天关,足为地关,手为人关,是谓中三关。此外又有前三关与后三关。
    【七返、九还】,陈荣捷注,七乃火之成数。心属火,降心火于田下,养得肾中真炁,复返于心田,即为七返之功。九为金之成数。情属金,摄情归性,养得性光圆明,以还先天真性,即为九还之功。九还又称九转还丹,返还精气神于先天之境之义。一转为小还丹。即气液循环以成下丹;二转为阴阳环丹,即以阴丹还阳丹,阳丹还阴丹;三转为三元还丹,即炼精、气、神之三元使往复返还;四转为玉液还丹,即使肾液随元气周而复始;五转为金液还丹,即使肺液周而复始;六转为大还丹,即使生真气于灵根以成中丹;七转为七返还丹;八转为上中下还丹,即以下丹还上丹(集灵为神,合神入道),以上丹还中丹,以中丹还下丹,后还上丹;九转为九返还丹,即以肺之阳,本自心生,转而复还于心。有如七返以心之阳,复还于心也。

    笔记

    无须理会什么精气神、三关、七返、九还。
    精气神是从不同的角度说明本心,人本来浑然一体,一心一意在天理上,自然精神内守,精气从之,病安从来。
    专门养生,再纠结仙家那些概念,反而是扰乱心神,干涉身体的自我恢复系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传习录中153——养徳与养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mjrf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