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朝代更迭到另一个朝代,战争是不可避免的,这段时间我们称之为乱世。乱世最大的特点便是英雄辈出,各路豪杰轮番登场,在历史大舞台上尽情的演绎轰轰烈烈的一生。
我们发现,第一个登台的未必能够唱到最后,也许是刚一出场就跌倒在舞台中央,也许是半途被人轰了下去,也许是唱罢收场之时差了那么一哆嗦,功败身亡。而后来的似乎更容易得到上天的眷顾,往往成了笑看风云的终结者。
刘邦起兵比项羽晚,实力也比项羽弱,但他却打败了项羽,夺取了天下。当然他的追随者们也有相同的遭遇,汉初三杰中张良不被信任,趁机归隐山林;萧何多次被怀疑,只能自我诋毁;韩信被吕后设计杀害。西汉三个名将,韩信,英布,彭越尽皆被杀。刘邦临终前下令杀自己的妹夫樊哙,还要杀跟自己亲如手足的燕王卢绾……
当功绩赫赫的战将与谋臣逐渐的被清理的时候,却有一个人逐渐走进了权利的中央,他不吭不哈,不卑不亢,安安稳稳的演完了自己的剧集,并大笔一挥,把自己的名字永远的留在了中国的地理版图上。此人就是灌婴,今天的南昌城又被称为“灌城”,便是纪念灌婴。
带着对历史的感慨,一同去看一看,这个人究竟是怎样的人,他,又是凭借什么来使自己的人生走向完满?
军功章挂满胸膛
《史记》中记载“颍阴侯灌婴者,睢阳贩缯者也”。译为白话文就是说,灌婴原先是一个卖粗布的小商贩子。在秦朝对于商人的打压是极为严厉的,称之为贱民,赋税徭役都是最多的。因此,在当时,灌婴并没有什么前途。
但是,没地位不代表没想法,当刘邦揭竿而起时,灌婴也开始跟着一起干。就这一个想法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出来,毕竟还有很多人打断自己骨头来躲避兵役。
由于灌婴年纪小,而且跟刘邦的关系并不亲密,所以最初在刘邦跟前并没有受到重用,只是做个端茶倒水的活,但灌婴并没有因此而丧气颓废。
机会很快就来了,刘邦攻打东郡,灌婴一马当先,奋力杀敌,在战场上表现出非凡的勇武。攻克东郡后,接着在扛里攻打秦军,又赢了。通过自己的拼杀,灌婴拿下了第一个官职,七大夫。
随后,灌婴跟着刘邦一路攻克了亳南、开封、曲遇,加官晋爵为执帛。刘邦进关中之后再次将灌婴提升,到了爵位的最高等级执珪。
此时的灌婴功绩赫赫,已经可以独当一面,恰逢此时,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于是,灌婴就在韩信手下当将军,跟随韩信东征西讨。由于韩信是一名百年难遇的帅才,在韩信的指挥下,灌婴先是平定了三秦,打败了名将章邯,再在齐地,斩杀了项羽手下第一战将龙且,为刘邦立下了汗马功劳。
刘邦在彭城之战中被项羽打的丢盔卸甲,差点丢了老命,灌婴一直跟随着刘邦。项羽派骑兵追杀刘邦,灌婴作为中郎将一路杀敌,打败了项羽追兵,护送刘邦回到洛阳,被封为御史大夫,可见其此时已经到了三公的位置。
从灌婴的作为来看,他所取得的官职都是靠着自己在战场奋力杀敌获取战功而实现的。这一点任谁都无法抹杀,仅依靠关系恐怕达不到。
忠心耿耿的低调
除了勤勤恳恳建立功劳之外,灌婴还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这一点也使得他能够安安稳稳的生存在官场中。他从来不会因为自己当了多大官,立了多少功就目中无人。尤其是在领导面前,多做实事,不多说一句废话。
韩信经常有与常人不一样的想法,刘邦被项羽打的稀里哗啦,连下三道命令让韩信出兵救援,韩信出于全局战略考虑,迟迟不发兵。当时灌婴和曹参奉刘邦命令协助韩信平定各路诸侯,曹参看了刘邦的信后,直接就冲到韩信大帐里质问韩信,灌婴立马劝曹参,让听一听韩信大将军的作战意图。
为什么举这个例子呢?由于韩信权力太大,刘邦并不放心。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俩人实际上是刘邦派来监视韩信的,在私下里刘邦已经给他俩赋予了很大的权力,倘若韩信不听招呼,他俩人甚至可以直接将韩信杀掉。但在此时,韩信并无反心。因此,俩人相比之下,灌婴虽然年少,却更多了几分沉稳。
刘邦夺取天下后,灌婴长期在刘邦的手底下从事。由于开国功臣太多了,而且基本上都比灌婴年长,而且功劳更大,因此灌婴只能往后排,就在军队中当将军。但是官职不高并不能减少灌婴的忠心。
只要老大需要,即便是铲除诸侯王,灌婴也不推辞,敢于横刀立马,争当先锋大将。面对曾经对自己提点很多的楚王韩信,灌婴没有犹豫,替刘邦抓了韩信。再后来,又在刘邦的命令下接连打败了燕王臧荼,韩王信(此人不是名将韩信),反臣陈豨,最后还有淮南王黥布。
因此,他虽然起步比较晚,但是他一直在前进。他通过平定诸王叛乱,为大汉江山的巩固立下的功绩便超越其他人。其他人不乐意干的他肯干,这就是他的过人之处。不过这个时候,他也遇到了瓶颈。
人生岔道守正义
刘邦去世了,吕后成了实际的接班人。这个女人为了巩固自己家势利,一个个的将自己的吕氏家族人员封王。而其他官员呢,并没有资格封王称侯。
灌婴心中虽然有不乐意,但是丝毫没有表现出来,他紧盯练兵打仗,干好自己本职工作。因为不怎么蹦哒,便得到了赵王吕禄的信任,吕禄还把军事大权交给了他。
吕后去世后,吕禄在京城胡作非为,由于吕禄此时已经没有吕后这个靠山,所以刘氏家族的齐哀王就派兵征讨吕禄。吕禄听说之后,派灌婴率领大军去应对,灌婴走到半道上接到周勃的信,准备借机除掉吕氏诸王,夺回刘氏天下。
于是灌婴就按兵不动,待周勃作为内应,基本安顿京城内部后,举兵反攻,很快就平了吕氏诸王的叛乱。并跟随周勃一起迎立了孝文帝,成了新的一朝的开国功臣。
他在做决定的时候是怎样的一种想法,我们或许已经不能知晓,可以推测,他必定有过一定的纠结,也肯定会有所犹豫。我们可以认为他是一个赌徒,也可以认为他是一个忍辱负重寻求机会的忠臣。结果是,他在最关键的人生岔道口,选对了,从此冲上了人生巅峰。
灌婴就是这样一直在奔跑,他熬过了刘邦,熬过了吕后,熬过了那些功高盖主的大将们,当周勃死后,他就安安稳稳的成了丞相的接班人。
司马迁认为他是抓住了刘邦这个大树,才有了后来的功成名就。但是也有句话说: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灌婴的一生多少都是有所借鉴之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