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老实人吃亏

作者: 俊杰视点 | 来源:发表于2018-12-08 00:40 被阅读99次

作者:李俊杰

以前看过一篇微型小说《两个县长的命运》,内容如下:两个新县长分别上任甲、乙两县。甲县县长很关注民生,根据当年气象,了解当地隔年有可能会大涝,于是一上任就抓防洪工作,带领人员提前修建水渠,清理河道,改造设施,筑坝固堤。而乙县县长则天天悠闲自在,吃吃喝喝,啥事也没有干。

到了第二年,果然遇到了100年一遇的洪水。甲县由于水利设施提前修好了,县城安然无恙。而乙县则整个县城都被淹了!这时候抗洪救灾的部队都来了,大批的记者也来了,省里市里的领导也来了。电视台也天天报道乙县的县长如何带领群众抗洪救灾,如何风里来雨里去。

当洪水退去后不久,省里来了通知,乙县县长上调到市里做副市长,原因是抗洪抢险有功!甲县县长看到一纸任命下来之后,从此什么事也不干了,就等着下次洪水的到来……

                                       

看到这则故事我们会为甲县长鸣不平,对乙县长的做法嗤之以鼻。可仔细思考,这则故事有非常深刻的内涵,是工作生活的折射和延伸。一些人平时不抓工作落实,非等到考核、检查时才加班加点、熬更守夜,甚至借时间紧、任务重的由头,要求组织增派人手,紧急调配更多的资源。当顺利并圆满完成任务后,既在领导面前挣了表现,又在领导心里得了高分,真是一举两得。

在一个团队里有甲县长类型(称之为老实人),也有乙县长类型(称之为聪明人),理论上讲任何一个精明的团队负责人都会喜欢老实人,而不喜欢聪明人,可是在实际中却不尽然,因为容易被一叶障目而不见泰山。

到底是做老实人好,还是做聪明人好?联想到扁鹊的一则故事。根据典记,魏文王曾求教于名医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谁是医术最好的呢?”扁鹊:“大哥最好,二哥差些,我是三人中最差的一个。”魏王不解地说:“请你介绍的详细些。”

扁鹊解释说:“大哥治病,是在病情发作之前,那时候病人自己还不觉得有病,但大哥就下药铲除了病根,使他的医术难以被人认可,所以没有名气,只是在我们家中被推崇备至。我的二哥治病,是在病初起之时,症状尚不十分明显,病人也没有觉得痛苦,二哥就能药到病除,使乡里人都认为二哥只是治小病很灵。我治病,都是在病情十分严重之时,病人痛苦万分,病人家属心急如焚。此时,他们看到我在经脉上穿刺,用针放血,或在患处敷以毒药以毒攻毒,或动大手术直指病灶,使重病人病情得到缓解或很快治愈,所以我名闻天下。”魏王大悟。

其实,每个人都应该学习魏王,变得大彻大悟。老实人是劳动模范,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立足于打基础、谋长远的事情,怀揣着“功成不必在我”的信念。老实人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事垫底的事情,短时期的工作成效不是那么明显,甚至说找不到工作亮点。

聪明人是名模新秀,善于抓住时间节点,踩准节拍,在关键时间中产生放大效应,立竿见影、一举成名。他们虽然疏于基础工作,却能在大灾大难、急难险重面前脱颖而出,获得上级的“认可”和职位的提升。老实人也许在职场上默默无闻,聪明人则可能风生水起、平步青云。

如何才能破局,不让老实人吃亏。对于老实人来讲,一是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强宣传,既要干得好,又要宣传得好,实现做到了——知道了——认可了的转变。二是抓好基础工作与亮点工作的平衡,坚持亮点工作适度超前,只抓基础工作会陷入“自我感觉良好,别人却无感觉”的困境。三是坚持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确保不出现大问题的情况下,适当暴露一点小问题,这样才能引起上级的重视和关注,以便于争取资源,因为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同时也告诫聪明人,不要得意忘形,因为“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聪明人往往还是有点本事的,但要看有多大的本事,若想在千钧一刻崭露头角,得有扁鹊那样大的本事,如没有相应的本领和力挽狂澜的力量,奉劝还是早日介入以免到时收不了场。

对于一个组织来讲既需要老实人,也需要聪明人,因为老实人在某些方面缺乏灵活性,聪明人刚好可以补位。但是如果一个团队完全是聪明人的话也有问题,正如一句话“聪明反被聪明误,枉送了卿卿性命”。组织是老实人与聪明人的集合体,最优的组合是实现老实人与聪明人的均衡,那就是让老实人变聪明,让聪明人变老实。

                                       

如何达成二者的均衡,可以从组织的制度机制进行设计。一是破除“加班为荣”的理念,营造务实高效的氛围,坚决制止磨洋工现象。实行相对固定和明确的分工,对于份内的事情实行承包制,尽量避免开口子调配工作量,这样才能促使个体从一开始就去提升效率和狠抓落实。只有抵制住鞭打快牛现象,才能防范老实人变成聪明人。

二是一个团队需要给扁鹊类的人提供平台,以免无用武之地变成聪明人。同时赋予具有一定挑战的工作,真正为预防天灾贡献力量,让救火成为非常态。让其发挥所长拥有成就感,避免人为去制造急难险重,故意将小问题拖成大问题后去展现自己的才华。

三是树立既会工作又会生活的典型,这种才是个体内心真正尊崇的对象,成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心服口服后付诸行动。这是引导老实人变聪明一点的精神偶像,也是减少其心理抱怨与感觉不公的一剂良药。

四是可以探索任务申领制。根据任务的多寡和完成质量的好坏进行评价,与绩效挂钩实行奖惩,从而鼓励多干事情、干好事情,真正体现多劳多得。这样可以让聪明人老实一点,确实为团队多干一点实事。

五是一旦出现重大事件,之后应当进行总结和反思,到底天灾和人祸的比例各占几成,历史证明大多数的天灾都有人祸的身影。对人祸酝酿所致的事故,必须对聪明人进行惩处,让聪明人“不想、不敢、不能”耍小聪明。

                                       

六是仔细观察大检查、大考核来临时成员的表现情况,如果是按部就班、平心静气说明了成竹在胸,正如上学时的一句话“大考大好耍,小考小好耍,不考不好耍”。反之的话,则需要警惕了,说明平时的基础工作有待提升,切莫被“忙碌”的现象遮住了眼睛。想起了一句顺口溜“基础工作一朵花,都说重要人人夸;平常落实搞不赢,检查来了打急抓”。把平时当作检查,把检查当作平时,这才是工作生活的最高境界。

一个人锻炼身体,虽然不会立竿见影,但是长期坚持锻炼,身体绝不会亏欠自己,因为身体不会说假话。相反,没人敢拿平时的自我放纵、自由不羁,在病魔面前用自身的免疫力去赌一把。所以,在锻炼身体上老实人永远都不会吃亏,相反聪明人可能总有一天会吃大亏。

如果能把组织的“身体健康”与个人的“健康状况”捆绑起来的话,恐怕就少有人愿意当聪明人。这种情况下基本上就不需要扁鹊这样的名医,扁鹊的大哥则最吃香,花费的治疗费、医药费也最便宜。如果一个组织,老是需要扁鹊这样的名医才能治好的话,恐怕离病入膏肓也就不远了。

在工作生活中,如何才能让自己心安理得一点,如何才能更实诚一点,老木匠的故事是很好的案例。它将促使我们去认真对待每一件事,因为你所付出的也许就是你将得到的。故事这样:有个老木匠准备退休,他告诉老板,要离开建筑行业,回家与妻儿共享天伦之乐。老板舍不得这位工作极为负责的好工人走,问他是否能帮忙再建一座房子,老木匠说可以。但是后来大家都看得出来,他的心已经不在工作上了,他用的是劣质材料,干的是粗糙的活。房子建好的时候,老板把大门的钥匙递给他说:“这房子是我送给你的礼物。”这位老木匠目瞪口呆,羞愧得无地自容。

老实人与聪明人,都无绝对的好坏,不同的个体才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社会。不让老实人吃亏,喊出了社会的心声,或许体现了一种失衡。最近有一个评论,说社会上很多单位组织学习华为,为什么只能学到皮毛呢?因为他们只学到了华为提倡的艰苦奋斗,而没有学到华为背后的“不让老实人吃亏”。以奋斗者为本,多数学的是本本主义,结果当然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让老实人变聪明点,让聪明人变老实点,寻找二者的均衡才是管理之道,无为而治则是最高境界。解决患难者强,防患于未然者神。让无为而治成为常态,灭火行动成为非常态,这样才能避免救火队员规模的扩大,以及带来没有必要的伤亡。

平淡是真,平安是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让老实人吃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nef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