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7259525/50f30c8617cf9a2a.jpg)
(24)花好月圆
第二天,贺老爹揣着四个孩子的生辰八字找到了孙半仙。孙半仙翘着山羊胡,带着老花镜,搬了部纸张泛黄的老书,边沾唾沫边翻书查阅。半天,方提笔写下了两对小儿女各自宜嫁宜娶的日子与禁忌。
老爹接过帖子,付了小费,拱手谢过,美滋滋地回家了。
按孙半仙的推算,心儿比柱子的婚期要么早两月,要么推到来年。心儿说:“哥,你先办婚事吧,你们风风雨雨这么多年了,好不容易才走到今天,早就应该有个自己的家了。”
柱子不同意,看着心儿先嫁人是他和三丫私底下对心儿的承诺。“我和三丫这么久都等了,也不急于这一时。我们先把你风风光光、体体面面地嫁出去,让我们心儿做世界上最美丽的新娘。”柱子说着刮了一下心儿的鼻子,笑眼里充满浓浓的爱意。
老爹望着两个孩子呵呵地笑着。想来想去决定按孙半仙算出的顺序办,让心儿先成亲,两月后柱子再完婚。
长生的父母不在身边,他的舅舅裴处长以长辈身份拜访了心儿父母,商量孩子们的婚事。裴处长受新民主主义思想的熏陶,完全摒除了旧时婚姻的蘩俗孺礼,提倡新事新办,尊重两孩子的意见,痛快地同意了贺老爹的想法,按老爹的意愿把结婚流程定下来了。
接下来的日子是忙碌而快乐的。置嫁装,缝被褥,买糖果,接待亲朋好友祝贺。待到成亲这天,柱子与三丫摸黑起床收拾院落,帮忙的乡亲贴喜字的贴喜字、挂彩带的挂彩带,大门外更是黄土铺地、净水撒街,大家说说笑笑,各司其职,忙而有序,好不热闹。
辰时刚到,迎亲的队伍一路吹吹打打地来了。心儿身着大红喜服,在三丫的搀扶下上了车。
柱子也着手准备着婚事。在老爹的引荐下,租了后街张叔闲置的老房子。房子虽小却紧凑利落,正北三间正房,附带有两间东厢房。柱子与三丫商量,婚后接母亲来一起住,彼此也好有个照应。
柱子是外乡人,来的年岁也不多,当地没有太多的亲朋好友,婚礼一切从简。在贺老爹的主持下举行个仪式,就算成了婚。婚后两人依然帮老爹料理着店面,心儿离得远,只在周末回家,有时也一月回一次。好在有柱子与三丫在,老俩口才不至于太过孤单。
转眼到了年根,柱子和三丫决定回老家过年,年后把李婶一起接过来。这天,一大早两人便带上准备好的各色年货与土特产赶去火车站。因临近新年,来往的旅客已相对稀少,站台上稀稀拉拉的客人都弓背弯腰、头缩帽遮躲避着寒风的侵袭,只有柱子和三丫心底火热,脸上泛着抑制不往地兴奋。这次回山东,他们终于成了名正言顺的一家人。
经过三天两夜的长途颠簸,两人回到了朝思暮想的故乡。
三丫的后妈和秋生早已搬到县城去和付小六团聚。几年来,三丫与他们互不通信。在内心深处,三丫早就把自己当成了孤儿,遇到任何困难从没想过娘家人谁会给予帮助。但这次回到久别的故乡,还是忍不住热泪盈眶,心潮澎湃,站在自家的门前泣不成声。
李婶心疼三丫,默默地陪在一边。她明白孩子心里的苦。女孩子出嫁没有家人的祝福已是悲凉,何况三丫连自己的家门都进不去。这么多年来,她就像无根的浮萍四处飘流,轻贱如一粒尘埃,任人践踏。
“妮,外边冷,快回家吧,明天再和柱子去县城看你爹。”
“嗯。”三丫点点头,用衣袖拭去脸上的泪水,跟着李婶回家了。
新年后,柱子将家里事情安排妥当,便与三丫接了母亲一起返回东北。在火车站候车时,对面突然传来一阵吵闹,伴随着一个男子的叫骂声:“哪里来的傻子,滚开!”
“你……你……你带我去找三丫,她……她……她被人卖到东北去了。”
“走吧,走吧,人家不认识什么三丫,你快出去吧。”车站的两个工作人员过来想把那傻子劝走。
“这个傻子,在这个候车室附近一年多了,也不知他说的三丫是他什么人,真要卖去了东北,还能找得到?”
“别看他傻,对这个三丫可真是好,成天叨念。”
三丫正好从两位工作人员人身旁经过,听到他们提自己名字和一个傻子,心里猛地一震:“难道家宝还活着?”她赶紧向站门外跑去,看见旁边有个乞丐穿了件漏着棉花的棉袄,脚上的鞋子都裂着大嘴,蓬头垢面,一张脸上满是灰尘。三丫凑上前去仔细辨认,不觉惊喜交加。
“二哥,真的是你,我是三丫,我就是三丫啊。”
“三……丫,三……呜呜呜……”当家宝看清面前的人真是三丫时嚎啕大哭起来,引得周遭人驻足围观。
原来,家宝那日随贺郎走失,只记得自家住在河边堤坝前,他沿堤坝走啊走,也不知走了多久,路过多少村庄却找不到自己的家。直到有一天,村里的邻居在购粮路上遇到他,才把他带到凤儿眼前。凤儿嫌弃的眼神吓得家宝不敢抬头,自顾自懦懦地咕哝着:“我……我……我要找……找……找三丫。”
“三丫嫁人了,不是你媳妇儿了,找什么找?”凤儿没好气地嚷道。
家宝懵了。他逮着人就问:“你……你……你知道三丫去……去了哪吗?”
“三丫被你嫂卖到东北了。”邻居受不住他的纠缠,偷偷告诉了他。这才有了火车站找三丫的这一幕。
柱子见三丫迟迟不回,便循着声音找过来,看到眼前的家宝,也感意外。他将家宝领到附近一家小澡堂洗了澡,换上自己备用的干净的衣裤,又叫了碗面让家宝吃。吃饱穿暖的家宝咧着嘴嘿嘿地憨笑着。
五年后,通榆县城里,柱子经营的“仁德糕点“远赴盛名,生意红红火火。他把孙叔及其邻居的房子全买下来翻新重盖,六间青砖大瓦房澄明瓦亮,宽敞的院子里,家宝和三丫的女儿容儿嘻闹着:“二伯伯,你追不上我,你追不上我……”
“你……你……你慢点跑,别……别……别摔着。”
房门口,三丫抱着儿子看着这一切,幸福地笑了……
(大结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