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岩磊/厚积而薄发

作者: 石岩磊简书 | 来源:发表于2021-04-28 06:31 被阅读0次

《三字经》人物之十二

厚积而薄发

文/石岩磊

《三字经》虽然只有区区一千多字,但它的内容非常丰富,既有我国上下几千年的历史知识,又有大量名人故事和典故,还涵盖了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常识,可谓是一部包罗万象的小百科全书。而且其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极具文学价值,它的作者理应是位博学多才的大家,方能写出如此举重若轻的佳作。

而对于《三字经》的原创者是谁这个问题一直存在争议,较为普遍的说法是它由宋代著名教育家、政治家王应麟所作。王应麟出生于南宋末年,幼年时不仅聪慧过人,而且异常好学,18岁时考取进士。步入仕途后,他仍孜孜不倦地博览群书,其知识面非常宽泛,尤其擅长文献考证。由于王应麟刚正不阿直言不讳,在任礼部尚书时,遭到奸臣陷害,他愤然辞职还乡,开始潜心著书立说。

王应麟的著作颇丰,共计二十余种、六百多卷,其中的《玉海》一书囊括了当时科举考试所需的各类知识,算得上是“高考”必备书目,这也是为何后世学者认为他是《三字经》作者的重要缘故。据说,王应麟晚年为帮助本族子弟考取功名,编写了融会中国文化精粹的“三字歌诀”,此即《三字经》的雏形。没想到它一面世即广为流传,后来几经扩充修订,形成多种版本,但基本框架与重点内容始终未变。

尽管《三字经》是蒙学读物,可它集文学性与知识性于一身,绝非一朝一夕之作,也足见编写者具备深厚的功底,是其厚积薄发的集中体现。而书中所列人物同样全部是勤奋好学的典范,无论是“师项橐”的孔子,还是囊萤映雪、悬梁刺股、负薪挂角的主人公,或是“二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或是“八十二,对大廷”的梁灏,都勤学不辍,他们经过长期的积累,最终成为饱学之士。

天道酬勤绝非虚言,小聪明只可炫耀一时,唯有勤学苦练方能精彩一生。历史上取得过大成就的名人,无不是刻苦勤勉者,他们通过日积月累的苦学,在增长才干的同时,也在修心养性。他们中的许多人洞悉了唯利是图的世态炎凉,但始终不改“性本善”的初心,虽遇坎坷沧桑,甚至是遭受迫害,仍光明磊落胸襟坦荡,从而构成我们民族的脊梁,比如清正廉洁的刘晏、视死如归的谢道韫、恬淡无私的李泌等等。

《三字经》之所以将他们罗列其中,并大加推崇,就是要在儿童的心目中树立起效仿的楷模,让他们懂得业精于勤的朴素道理,其本身也就成为了传承中华文明的载体。尽管随着时代的变迁,《三字经》已与现代教育理念有所脱节,不可能再作儿童教科书,但它似乎演变为了一件古董,在历史长河中历久弥新,永远值得盘磨欣赏,而里面涉及到的人物,更是后人学习的典范,他们似夜空上的星辰,不但闪亮了我们的双眸,而且照亮了我们的心房,让白天读懂了夜的黑,让黑夜点燃了昼的白。我的“《三字经》人物”专题短文也就此收官。

2021.4.28

相关文章

  • 石岩磊/厚积而薄发

    《三字经》人物之十二 厚积而薄发 文/石岩磊 《三字经》虽然只有区区一千多字,但它的内容非常丰富,既有我国上下几千...

  • 石岩磊/无厚积不足以薄发

    无厚积不足以薄发 文/石岩磊 点击这里听我的声音 前天有好友问:“有没有尝试构思中长篇?”我回答说:“暂时...

  • 过分的“倒逼”可以休矣

    文章、艺业讲求厚积而薄发,不是薄发而后积。为了功利速成,总有赶鸭子上架的感脚。薄发而厚积,本末倒置,薄发为术,厚积...

  • 积累的力量

    厚积而薄发

  • 厚积而薄发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看过了许多励志故事,也看过了许多逆袭经典,难免会羡慕他们的成功,幻想着自己的未...

  • 厚积而薄发

    写作是个冷静思考和梳理的过程,文笔差点,慢慢练。至少比文笔差还懒得写的人强,至少比坚持2天脑袋没墨而放弃的人强,我...

  • 厚积,而薄发

    新的学期,新的目标;新的里程,新的希冀。读书,还是那么重要,不想因为任何事情放弃对书的渴望,不过机关智慧将是自己...

  • 厚积而薄发

    量变达到质变是一个漫长且艰难的过程。起初,量变是简单的,只需要每天执行一点点;后来,量变是艰难的,重复和乏味已经严...

  • 厚积而薄发

    德国著名的画家门采尔说:“如果你用一年的时间做画,那么你只需要一天的时间就能卖掉。”由此可见,只有先厚积...

  • 厚积而薄发

    这个暑假开始之前,接连出了好几件事情,我心情非常郁闷,认为自己时运不佳,收尾工作匆匆结束,迷迷糊糊就开始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石岩磊/厚积而薄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ommr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