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带你读书读书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
狼图腾:让我们学会敬畏生命与自然的神秘、野性与顽强

狼图腾:让我们学会敬畏生命与自然的神秘、野性与顽强

作者: 削寒 | 来源:发表于2017-09-14 16:10 被阅读182次

    本文关键词:生命、自然            预计阅读时间:12分钟

    今天我们聊的这本书是鼎鼎大名的《狼图腾》,是一本讲述狼与人的精彩小说……我们就先从书名说起吧,“狼”和“图腾”。

    说到狼,我们的第一印象往往是:危险、凶恶,可以伤人性命的,食物链顶层的,杀手级犬科动物。我们想不到的是,狼还是一种极具生存智慧的动物。这不仅体现在它们的组织性上,还体现在它们的驯化能力上。漫长的进化路上,狼让自己的基因不仅发扬光大,而且渗透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因为它们把自己驯化成了狗。

    这似乎违反我们的认知,狗不是和很多动物一样,是被人驯化的嘛,怎么说它们自己驯化了自己呢?实际情况是这样的:狼在理论上是不会被驯化的,因为那种野性的基因,天然的不可征服。除非狼崽在睁开眼睛前就被抱走,它第一眼看到的不是狼,才勉强有可能驯化。即便如此《狼图腾》里陈阵和小狼的故事,最后还是以小狼不断的追求自由而导致了悲剧的收场;杰克▪伦敦的《野性的呼唤》讲的也是一个野性基因爆发的故事,法官的爱犬巴克在这种“呼唤”下奔跑回狼群,充分体现了大自然的力量。

    既然人很难驯化狼,狼的驯化过程只能是它们一步步走向了人类。通过和人的相处,它们获得更稳定的食物来源。这个过程中,为了取得人类的信任,它们通过吠叫为人类报警,通过吃人类不要的骨头甚至粪便,来让人类接纳它们,狗的习性完全是狼自发的行为演化而来。这个过程你说是我们在驯化狼嘛?真正主动的恰恰是为了更好生存的狼,它们选择了与会使用工具、能力更强大的人类合作。

    说完了狼的智慧,再来聊聊图腾。图腾是原始社会人们对神假想的一种灵魂载体,那个时候也没有什么科学知识,所以被尊为图腾的往往是充满力量的动物或神兽,例如龙、熊、鹰,当然还有——狼。对于狼是不是蒙古的早期图腾众说纷纭了很长时间,真假是非、对错曲直咱们不去评说了。但是狼确实是不少民族中的图腾级的象征,例如匈奴、突厥、印第安,甚至古罗马(它的城徽就是一只母狼,城主两兄弟就是被这只母狼养大的)。

    从文理角度说,《狼图腾》就是一本小说,是文学作品,不是学术著作,怎么描述都不是过分的行为;从好恶角度来说,狼也不是拿不上台面的,有什么必要去抵触这种充满生存智慧的动物呢?因此我们可以不去考虑狼是不是真正的蒙古图腾,而应该用心去体会《狼图腾》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精彩的,狼与人——即共存共生又相杀相搏的精彩故事……

    《狼图腾》的主人公陈阵,是从北京来到大草原的知青,在一次次与狼的“交往”中(姑且称之为交往吧),他不仅对草原、对狼有了深深的敬畏,也从毕利格老人身上学到了很多草原上的生存哲学。而这一切都始于他与狼的亲密接触……

    那次是陈阵骑了比利格老人的大青马,不知深浅的他在抄近路回大队的时候,遭遇了狼群。“距他不到40米的雪坡上,在晚霞的天光下,竟然出现了一大群金毛灿灿、杀气腾腾的蒙古狼。全部正面或侧头瞪着他,一片锥子般的目光飕飕飞来,几乎把他射成了刺猬。陈阵在那一瞬其实已经失去任何知觉。他记忆中的最后感觉是头顶迸出一缕轻微但极其恐怖的声音,像是口吹足色银元发出的那种细微振颤的铮铮声。这一定是他的魂魄被击出天灵盖的抨击声。”人只有感受到了极大的恐惧之后,才能由心的敬畏与思考。

    好在大青马是匹在狼阵中长大、身经百战的著名猎马。事到临头,千钧一发之际,大青马突然异常镇静。它小心翼翼地控制着陈阵脊椎中轴的垂直,不让他重心倾斜失去平衡,一头栽进狼阵。在极大的恐惧压迫下,陈阵忽然想起了毕利格老人跟他说过:狼最怕枪、套马杆和铁器。陈阵迅速将双脚退出钢镫,又弯身将镫带拽上来,双手各抓住一只钢镫——生死存亡在此一举。陈阵憋足了劲,猛地转过身,朝密集的狼群大吼一声,然后将沉重的钢镫举到胸前,狠狠地对砸起来。

    随着钢镫击出巨大的声响,狼群在狼王的率领下,撤退得井然有序:“急奔中的狼群仍然保持着草原狼军团的古老建制和队形,猛狼冲锋,狼王靠前,巨狼断后,完全没有鸟兽散的混乱。”

    狼口余生的陈阵,从此也像草原民族那样崇敬起长生天腾格里来了,腾格里是蒙古草原的庇护神,传说狼死后会去到腾格里,后来提到的草原“天葬”,就是人通过狼让灵魂通往长生天腾格里的方式。草原上的狼是腾格里从天上派下来的,所以狼会飞。千百年来,草原牧民死后,都将尸体置于荒野的天葬场,让狼来处理,一旦狼把人的尸体完全啃尽,“天葬”就完成了。“天葬”的根据就是因为狼会飞,会飞回腾格里那儿去,把人的灵魂带上腾格里,像西藏的神鹰一样。

    陈阵从此对蒙古草原狼有一种着了魔的恐惧、敬畏和痴迷,和草原狼开始了百转千回的纠葛。我把这些纠葛总结成三大战役和一条线索。三大战役分别是——第一战役:战斗狼族、第二战役:生命的报复、第三战役:“猎人”被猎,谁是天下猎人;一条线索是陈阵养的那匹小狼——野性灵魂。

    第一战役:战斗狼族

    很快陈阵在草原上就呆了两年,这两年里被狼真是折腾的够呛。但是经过了黄羊围歼战以后,陈阵对狼情感发生了巨大转变。这种转变有两点:一是觉得狼还能给牧民带来巨大的好处,二是草原狼的捕猎行动让他意识到,草原民族的很多精神和技能都和狼有着渊源。

    下面咱们就讲讲这本书的第一个亮点——黄羊围歼战。总得来说这是毕利格老人带着陈阵观摩了一场精彩的战术级别超高的实战课,一场几十匹狼利用地形、时机、包抄等等方式歼灭几百头黄羊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我们来看看作者姜戎的原文是怎么描述的:

    突然,狼群开始总攻。最西边的两条大狼在一条白脖白胸狼王的率领下,闪电般地冲向靠近黄羊群的一个突出山包,显然这是三面包围线的最后一个缺口。抢占了这个山包,包围圈就成形了。这一组狼的突然行动,就像发出三枚全线出击的信号弹。憋足劲的狼群从草丛中一跃而起,从东、西、北三面向黄羊群猛冲。陈阵从来没有亲眼见过如此恐怖的战争进攻。人的军队在冲锋的时候,会齐声狂呼冲啊杀啊;狗群在冲锋的时候,也会狂吠乱吼,以壮声威,以吓敌胆,但这是胆虚或不自信的表现。而狼群冲锋却悄然无声,没有一声呐喊,没有一声狼嗥。可是在天地之间,人与动物眼里、心里和胆里却都充满了世上最原始、最残忍、最负盛名的恐怖:狼来了!……

    整个围歼过程非常震撼,也极具画面感。我记得在电影《零下八度》里有一段雪橇犬组队抓海鸥的景象。几只雪橇犬在山坡后面埋伏,另外一队迂回到海鸥群的另外一侧,剩下两边各有一只负责牵制。进攻一启动,海鸥群被逼向山坡的方向起飞,刚刚越过坡顶就被伏击的一队雪橇犬高高跃起咬个正着。雪橇犬传承的就是狼的这种团队作战的基因。

    此役过后,大批被狼群遗弃的黄羊成了牧民们的收获,但是狼群换来的不是感激,反而是捕杀。虽然狼和牧民们始终都存在搏杀关系,但这次的捕杀是有组织有计划的,狼群也因此被一次次激怒。

    第二战役:生命的报复

    被激怒的狼群一直寻找复仇的机会,在愤怒和饥饿的刺激下,他们盯上了马倌们的宝贝——80多匹准军马。在风力达十级以上的草原白毛风的掩护下,它们对马群进行了围攻。之前的捕杀行动被掏出的狼崽格外多,不下十几窝,一百多只。丧崽哭嚎的母狼加入狼群,使这年的狼群格外疯狂残忍。毕利格老人说,这个战机是腾格里赐给狼王的。这一定是那条熟悉额仑草原的白狼王,经过实地侦察以后才选中的报复目标。

    狼群报着与马群同归于尽的决心,上演了一幕惨烈的搏杀战。“马群发出凄厉的长嘶,一匹又一匹的马被咬破侧肋侧胸,鲜血喷溅,皮肉横飞。大屠杀的血腥使疯狂的狼群异常亢奋残忍,它们顾不上吞吃已经到嘴的鲜活血肉,而是不顾一切地撕咬和屠杀。伤马越来越多,而狼却一浪又一浪地往前冲,继续发疯发狂地攻杀马群。每每身先士卒的狼王和几条凶狠的头狼更是疯狂残暴,它们蹿上大马,咬住马皮马肉,然后盘腿弓腰,脚掌死死抵住马身,猛地全身发力,像绷紧的硬钢弹簧,斜射半空,一块连带着马毛的皮肉就被狼活活地撕拽下来。狼吐掉口中的肉,就地一个滚翻,爬起身来,猛跑几步,又去蹿扑另一匹马。追随头狼的群狼,争相仿效,每一条狼都将前辈遗留在血管中的捕杀本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凶猛痛快。

    马群伤痕累累,鲜血淋淋,喷涌的马血喷撒在雪地,冰冷的大雪又覆盖着马血。残酷的草原,重复着万年的残酷。狼群在薄薄的蒙古高原草皮上,残酷吞噬着无数鲜活的生灵,烙刻下了一代又一代残酷的血印。”

    狼群发狠了,发疯了,整个狼群孤注一掷,用蒙古草原狼的最残忍、最血腥、最不可思议的自杀性攻击手段,向马群发起最后的集团总攻。一头一头大狼,特别是那些丧子的母狼,疯狂地纵身跃起,一口咬透马身侧肋后面最薄的肚皮,然后以全身的重量作拽力、以不惜牺牲自己下半个身体作代价,重重地悬挂在马的侧腹上。

    这是一个对狼对马都极其凶险的姿势。对狼来说,狼挂在马的侧腹上,就像挂在死亡架上一样,马跑起来,狼的下半身全被甩到马的后腿侧下方,受惊的马为了甩掉狼,会发疯地用后蹄蹬踢狼的下半身,一旦踢中,狼必然骨断皮开,肚破肠流。同时如果踢中了狼身,却又给狼牙狼身加大了撕拽的力量,有可能被猛地撕开肚皮,置自己于死地。

    被杀的马群和自杀的狼群,都在凄惨绝望中颤抖。母狼们真是豁出命了,个个复仇心切、视死如归,肝胆相照、血乳交融。它们冒着被马蹄豁开肚皮、胸腑、肝胆和乳腺的危险,宁肯与马群同归与尽。狼的自杀是极其残忍痛楚的,因此狼也就不会让它的陪命者死得痛快。狼就是用这种方式让马也陪它一同尝尝自杀的滋味。马虽然是被狼他杀的,但马也是半自杀的。马死得更痛苦、更冤屈、也更悲惨。

    狼群这最后一轮疯狂的自杀攻击,彻底摧垮了马群有组织的抵抗。草原已成大屠场,一匹匹被马蹄掏空胸腹的大马,陆续倒地,不断地挣扎,并走向最后的死亡……

    狼群完成了复仇,但也彻底激起了人们灭狼的决心。

    第三战役:“猎人”被猎,谁是天下猎人

    这回狼群毁了马群,一向为狼说话的毕利格老人也真生气了,他可是额仑草原人里面有着“头狼”地位的猎人,每年牧场组织打围,只要他不领头,猎手们就都懒得去。在他的指挥下,这次圈进来的狼足有四五十条,往年打围能圈进一二十条就算不赖了。

    被围的狼群主力集中向西北的制高点突围。在草原,爬高冲顶人、马、狗都不是狼的对手。体力耐力肺活量极强的草原狼,惯用快速冲顶的办法来甩脱追敌。即便少数在平地上比狼跑得快的猎狗和杆子马,一到爬坡就追不上狼了。狼只要一冲上山顶,它就会先喘一口气,然后利用逃出追敌视线的这一小段时间,挑选最陡最隐蔽的山沟山褶快速撤离。往往当人马狗爬上山顶时,就再也见不到狼的踪影,即便见到,那狼早就跑出步枪的有效射程了。

    所有马倌发出“啾!啾!”的口令声,几十条大狗,几十匹快马几步就冲上坡顶,狗群像一枚枚鱼雷朝狼群发射出去。三分之二的马倌抢先跑位,占据半山腰偏上一些的有利地形,形成一个半月形包围圈,与毕利格指挥的猎圈相衔接。三分之一的杆子手则直接冲向狼群。

    本来就对坡后怀有戒心,提心吊胆的狼群一见到伏兵,阵脚大乱。狼群终于落入自己最善使用、也最为熟悉的猎圈陷阱里。此刻,它们比落入狼群猎圈的黄羊群更为惊慌,也更为恼火。

    本来还组织有序的狼群,却发生了致命的危机,混战中,头狼被凶猛的杀手狗联合咬杀,群狼无首后纷纷被击杀。此次打围,除了六七条速度、战技和运气好的大狼,用高速反冲、贴身钻空或别断套马杆的方法杀出重围以外,其他所有被围的狼全部战死。

    这次战役过后,陈阵对草原、对狼群、对蒙古人和狗的关系有了更深的理解。狼群对于草原来说既是捍卫者又是依存者。草原的“大命”赋予了狼的“小命”,狼的“小命”又守卫着草原的“大命”。蒙古人与忠诚于他们的狗也是类似的关系,而这两种关系的碰撞却是如此的惨烈与惊心。在搏杀中他越来越像一个蒙古人了,也越来越能够理解大自然的力量在蒙古草原的表现形式。

    野性灵魂

    小狼的出现是整本书的一个关键线索,无论人与狼的相搏相杀多么惨烈,也没能阻止陈阵对狼的痴迷与热情。他一直想自己养一只狼,所以一直想着掏狼崽,虽然毕利格老人一直反对,但他还是寻找机会养了一只。并由此开始与小狼的相伴相守,他会为了狼崽吃狗奶时的奇特景象而震撼,也因为小狼的神奇表现,而进入那被奉为神奇的图腾之谜。

    随着小狼的成长,陈阵与小狼的感情越来越深,小狼的每一个举动都让他浮想联翩。毕利格知道他养狼后大发雷霆,最终却因为他的赤诚之心而无奈默许。但是小狼越长越大,深感“骑狼难下”的陈阵只得将它用铁链拴住,但小狼渴望自由的心也随着铁链的到来而被激发。当草原上爆发了人狼狗之间的大战之后,被铁链拴着的小狼变得异常亢奋,最后它无师自通地仰天长啸,第一次发出了狼叫,陈阵对此既惊喜又担心。小狼的叫声最终引来了群狼,但由于它还未睁眼就被抱走,无法与狼类正常沟通,认亲大戏以失败告终。

    小狼已经长大,但陈阵始终不敢把它放归野外,但他也渐渐的明白狼是不会甘愿失去自由的。小狼也渐渐展开了令人惊憾的拼死反抗,并因此而受了很重的伤。渴望自由的小狼的一次次反抗让它的伤越来越重。在一个寒冷的冬夜,陈阵最为担心的事情也终于发生。久违的狼嗥声忽然唤起了小狼的全部希望、冲动、反抗和求战欲。当小狼伤重不治的时候,陈阵做出了最重要的决定。“陈阵急忙转到小狼的身后,高举铁钎,用足全身的力气,朝小狼的后脑砸了下去。小狼没有发出一点声音,软软倒在地上,像一头真正的蒙古草原狼,硬挺到了最后一刻……那个瞬间,陈阵觉得自己的灵魂被击出体外,他似乎又听到灵魂冲出天灵盖的铮铮声响,这次飞出的灵魂好像再也不会回来了。”

    这一次的灵魂出窍对于陈阵来说比第一次遭遇狼群时还要震撼,虽然陈阵和小狼不像电影《与狼共舞》中主人公和狼的交往那么写意,但那种更贴近原始的交往,激发出的灵魂碰撞,更加刻骨铭心。

    陈阵小心翼翼地将小狼的尸体剥出了狼皮筒,狼毛依旧浓密油亮,但狼身已只剩下一层瘦膘。为小狼临时选择的天葬场寒冷肃穆,脱去战袍的小狼已面目全非,陈阵已完全不认识自己的小狼了,只觉得它像所有战死沙场、被人剥了皮的草原大狼一模一样。

    在蒙古草原,几乎每一条蒙古狼都是毛茸茸地来,赤条条地去,把勇敢、强悍和智慧,以及美丽的草原留在人间。此刻的小狼,虽已脱去战袍,但也卸下了锁链,它终于像自己的狼家族成员和所有战死的草原狼一样,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面对坦荡旷达的草原。小狼从此将正式回归狼群,重归草原战士的行列,腾格里是一定不会拒绝小狼的灵魂的。天空中已有两只苍鹰正在头顶上空盘旋,小狼还没有冻硬,它将被迅速天葬,由草原鹰带上高高的腾格里。

    小狼的狼皮筒塞满了黄干草,用一根长达六七米的桦木杆挂好,端端正正地插在蒙古包门前的大雪堆里。猛烈的西北风,将小狼的长长皮筒吹得横在天空,把它的战袍梳理得干净流畅,如同上天赴宴的盛装。蒙古包烟筒冒出的白烟,在小狼身下飘动,小狼犹如腾云驾雾,在云烟中自由快乐地翻滚飞舞。此时它的脖子上再没有铁链枷锁,它的脚下再没有狭小的牢地。陈阵看着飞舞在空中的狼皮筒子,他相信已见到了真正属于自己内心的狼图腾…

    无知而不自知,渺小而不敬畏

    故事到了这里,和狼的各种纠葛基本算告一段落了。但是人对草原、生态的破坏却在继续,通过恶性的捕杀,导致的自然问题,愈演愈烈。多年以后陈阵再次回到草原的时候,眼前一片斑驳,秃地与沙草一色,硝粉与黄尘齐飞。

    随后的篇幅通过陈阵的讲述,从历史的角度梳理了狼图腾对于游牧民族和华夏文明的影响,也深刻阐述了在文明发展中由于无知导致的对生态破坏,对民族狼性的摧毁。在各种失败的教训中我们可以看到,绝大多数都是由于人们的——无知而不自知,渺小而不敬畏。

    毕利格老人有过一段对于“大命”和“小命”的描述:在蒙古草原,草和草原是大命,剩下的都是小命,小命要靠大命才能活命,连狼和人都是小命。吃草的东西,要比吃肉的东西更可恶。在草原,要说可怜,就数草最可怜。蒙古人最可怜最心疼的就是草和草原。把草原的大命杀死了,草原上的小命全都没命!

    多么浅显的道理,简直就是最基本的环保常识普及教育,然而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却在人们的各种私利驱使下被扭曲和改变。当蒙古草原的生态被破坏之后,导致的就是现在北京的沙尘暴以及难见一面的蓝天。

    整本小说看着是在写人和狼的关系,其实是在描述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是在描述自然对于民族精神的影响。这在思想层面上对这本小说有了一个拔高。最后我想以作者姜戎创作《狼图腾》的经过作为本文的结尾,因为这也是个让人怅然的历程:

    1971年至1996年腹稿于内蒙古锡盟东乌珠穆沁草原及北京。

    1997年初稿于北京。

    2001年二稿于北京。

    2002年3月20日三稿于强沙尘暴下的北京。


    姜戎作品

    ——END——

    我是削寒,非典型80后。现在只做两件事儿:思考未来&践行当下

    如果这个分享对你有用,可以关注并喜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崔晓蒙:总有一天,所有的生物都会灭绝!包括我们自己!人类,你就作吧!好字儿!:+1::+1::+1::high_brightness:
      • 34c9fab92553:里面的狼真的有灵性
        削寒: @就为了顶你 狼的生存智慧很值得我们研究😃

      本文标题:狼图腾:让我们学会敬畏生命与自然的神秘、野性与顽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ppds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