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卷 诗人之诗,可以养心
四十七、世倒拜会
【原话】吾乡王文庄公际华与余有总角之好。余游粤西,借其手抄《韩昌黎集》,久假不归,诗学因之大进。同举戊午科,与罗在郊三人为车笠之会。后三十年,余乞养随园,而公官司农,典试江南,班荆道故。今公委化已久,次子朝飏选江宁司马,来修通家之礼,与谈竟日,清远绝尘,真《孟子》所谓“无献子之家者也”。见赠云:“梦想名园二十年,今朝花里识神仙。款门行处真如画,人胜浑疑别有天。槛外烟云饶供奉,榻前图史任丹铅。久知福慧双修到,赢得声名海内传。”“先生风味爱林泉,循吏词林总偶然。杖履晚游天下半,文章早列古人前。三层楼阁居宏景,一卷《嫏嬛》记茂先。(公著《子不语》)。我劝上清姑少待,缓迎公返四禅天。(今年二月八日,公梦有僧道二人,来请公复位)。”
[译文]我家乡的王文庄公名际华,和我在小时候就很好。我在广东西部游览时,借了他手抄的《韩昌黎集》,长期不还;我的诗学才能也因此大有长进。他和我一同在戊午年科举中考中,和罗在郊一起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三十年后,我辞官回到随园中休养,而王文庄先生任司农,在江南掌管科考时,和我在途中相遇,共话故旧之情。如今先生逝去已有很长时间了,他的二儿子王朝飏就任江宁司马,前来致世家交好的礼节,我和他交谈了半天。他胸怀清秀远大非世上常人所有,真像《孟子》中所说的“不愧是献子的后子。”他向我赠诗说:“二十年来一直在梦中想象着随园,今日才在花丛中认识了您这位诗仙。敲开门走在园中,所到之处真像图画一般,人儿喜不自胜怀疑世人别有洞天仙地。门槛外云烟缭绕供养丰富,床榻前的书画任你用笔去描绘。早就知道今生福分和智慧双双修到,赢得了名声在四海内传扬。”“先生的风格和情趣喜爱山林泉水,循规蹈距的官吏跻身诗词之林总是出于某种偶然。拄杖踏木屐虽已年高却仍把天下游玩了大半。您的文章早已排名在古人的前面。像是三层楼阁中居住的宏景,又似一卷《娜嫘》中记载的茂先(先生著有《子不语》一书)。我奉劝天仙稍稍等候,不要着急迎接先生返回四禅天(今年二月八日,先生梦见有一僧一道两个人,前来请他归位)。”
[笔记]袁枚老先生在这里,记录了与同乡好友王际华交往的故事和诗。
吾乡王文庄公际华与余有总角之好。
余游粤西,借其手抄《韩昌黎集》,久假不归,诗学因之大进。
同举戊午科,与罗在郊三人为车笠之会。
后三十年,余乞养随园,而公官司农,典试江南,班荆道故。
今公委化已久,次子朝飏选江宁司马,来修通家之礼,与谈竟日,清远绝尘,真《孟子》所谓“无献子之家者也”。
见赠云:“梦想名园二十年,今朝花里识神仙。款门行处真如画,人胜浑疑别有天。槛外烟云饶供奉,榻前图史任丹铅。久知福慧双修到,赢得声名海内传。”
“先生风味爱林泉,循吏词林总偶然。杖履晚游天下半,文章早列古人前。
三层楼阁居宏景,一卷《嫏嬛》记茂先。
(公著《子不语》。)
我劝上清姑少待,缓迎公返四禅天。
(今年二月八日,公梦有僧道二人,来请公复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