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斜杠青年

作者: 派妮 | 来源:发表于2016-05-16 22:24 被阅读526次

文/派妮

最近,一篇关于“斜杠青年”的文章正在微信朋友圈里疯传。

斜杠一词源自英文“Slash”,这个概念出自2007年《纽约时报》专栏作家Marci Alboher写的一本书《One Person/multiple careers:A New Model For Work Life Success》,她在书中提到,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满足“专一职业”这种无聊的生活方式,而是开始选择一种能够拥有多重职业和多重身份的多元生活。这些人在自我介绍时会用斜杠来区分不同的职业,例如莱尼普拉特,律师/演员/制片人。于是斜杠(Slash)便成了他们的代名词。

在这篇题为《“多重职业”成为全球新趋势》的文章里,作者提到斜杠青年将成为一种未来生活趋势:“Slash的出现并非偶然现象,而是社会发展到某个阶段会出现的必然现象。这种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的进步,这种进步使得人类能够摆脱工业革命带来的非人性化限制和束缚,让其天性得到释放,回归到人类本应属于的状态。”

这篇文章的作者叫Susan Kuang。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她特别兴奋,因为她本身就是一个斜杠青年。在过去,她往往苦恼如何向不熟悉的人介绍自己,当了解到Slash这个概念后,她突然觉得自己不再是别人眼中的“另类”,而是真正有了属于自己的定位——I'm a Slash。

1.

Susan从小就是一个有着无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女生。Susan的父母从未干预过她的发展,也从不强迫她去参加什么兴趣班,因此她获得足够的自由成长空间。她4岁开始学习画画,绘画作品还曾在国家级的比赛中获过奖,初中时就以美术第一名的成绩考入省重点中学。然而在初中升高中时,因为考试压力和社会对艺术的偏见,Susan主动放弃了绘画,拼命去学习数理化,走上一条和艺术世界完全不同的理科道路。

中学期间,Susan又对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一直担任着班级英语课代表,并且独揽了学校所有英语比赛的冠军。高一那年,Susan自编自导自演了一场英语音乐剧《白雪公主》,获得了当年全校元旦汇演的特等奖,因此她还成为了学校的风云人物。

高考时,Susan选择了计算机编程专业。四年的大学本科生活,除了本专业的学习之外,她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了两个月的英语同声传译集训。当周围同学们都靠家教赚钱时,Susan早已开始在一些贸易会展接一些口译的工作,她还曾在女子十二乐坊和百代唱片合作出专辑期间给她们当翻译。毕业后,靠着出色的英语语言能力,Susan成为了一名企业英语培训师。

2008年,Susan以托福633分和GMAT720分的成绩拿到了美国Willamette University商学院MBA的全额奖学金。在这期间,她通过了CFA一级考试(国际注册金融分析师)。毕业时,她和所有顶着MBA光环的商学院毕业生一样,把自己的职业目标设定为一名优秀的职业经理人,梦想着能在职场叱咤风云,然后结婚生子,过上拿着高薪的中产阶级富足生活。

毕业后Susan留在美国,成为了俄勒冈州政府的一名分析员。这份工作相对清闲,一次偶然的机会,Susan报了一个美术班,多年没有拿起画笔的她重新开始画画。她这样描述那时的感觉:“每次拿起画笔,我就像和眼前的画融为了一体,整个人跟着了魔一般,没有自我意识,也完全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等到再次抬头休息时,时间已经过了大半天,那种全倾投入而获得的愉悦之情无法用言语表达,那是一种我很久没有体验过的、源自内心深处的快乐和天性释放。”

可以说,这次偶然改变了Susan。从那时开始,Susan开始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进行各种探索和尝试,这使得她在确保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同时,可以毫无压力地发展自我。她参加著名的Toastmasters国际演讲俱乐部,4个月内完成了十场演讲,拿到了Competent Communicator证书;她还创建了并独立运营两个线下论坛组织The Thinker Group以及The Artist’s Way Group。

“在美国我实现了人生最大的收获,那就是人生模式的转换。以前我以为只有工作、结婚、生子这一种生活模式,后来才发现人生是有很多种可能性的,人生是可以丰富多彩的。”Susan从此在“折腾自己的生活”道路上越走越远。

2.

2011年,因为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加之个人感情的因素,Susan脱离了金融分析师的职场轨迹,回国加入到刚进入中国的硅谷新宠Groupon,正式踏入互联网行业。

回到国内,在全职工作之余,她继续也把之前的The Thinker Group论坛带回国内。她召集了七八个具有国际背景的小伙伴,大家义务来推进这个论坛的正常运转。他们会每月推出一场和经济类相关的主题论坛,分享对于当下一些问题的看法。

这些工作之余所做的事情,让Susan感到快乐。此时的Susan越来越有一种冲动:想要通过分享自己的经历去激发身边的女性,让她们突破自己、社会、家庭带来的种种限制,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多彩人生。2011年,她和两位好朋友一拍即合,筹备了一个女性互助组织“兰溪沙龙”。他们宣扬和推广以独立和自由为核心的新女性精神,希望通过这样一个组织聚集起一批独立女性,一起传播和传播更多的积极能量。

为了这个组织的发展,Susan辞掉了之前在Groupon的工作,全身心投入到这次创业过程中去。可喜的是,兰溪沙龙创办的第一年就达到了高峰,参与进来的人数越来越多,活动组织的也越来越频繁,知名度日渐上升。随着组织运营的深入,Susan却感到越来越迷茫,因为她发现兰溪已经慢慢偏离了初衷——从一个给大家带来积极改变力量的组织,变成了一个以美女著称的俱乐部。因为盈利的压力,Susan和她们的团队也不得不配合市场的需要,活动组织变成了以派对为主。

经过一段时间的思索,Susan认为兰溪必须要转型。彼时微信公众号刚刚在国内推出,她们认为做一个女性类自媒体或许是一个比较转型思路。转型伊始还算顺利,这个自媒体颇受大家的欢迎,然而很快Susan就感觉到“做这件事情心很累”。因为兰溪自媒体是为了吸引更多的粉丝关注,所以Susan她们每天必须要考虑粉丝们喜欢的是什么。“为了吸引大众的眼球,我们不得不发一些大众化的内容。这种被关注度所累的生活,让我在做的过程中,慢慢忘记了做这件事情的初衷在哪里。”

Susan渐渐明白,一旦把兴趣爱好当做事业来做,压力就会变大,随之心态也会发生变化,她已经不能从中感受到工作的快乐。

2013年,由于对于未来的迷茫以及团队内部合作出现的分歧,Susan下定决心退出兰溪。

3.

经历过这次失败的创业经历后,Susan选择休息一段时间。在过去几年时间里,Susan的生活虽然光鲜却也十分空洞浮躁。她把自己大量的时间都花在了组织活动和社交上面,每日几乎不是在饭局上就是在去饭局的路上。有的时候周五不玩到凌晨就不回家,第二天睡到十一点起床,然后继续接着会友。

Susan不想再继续这样的生活。于是从2013年的夏天开始,她把自己沉静下来,开始过起读书、思考、跑步的生活。当过了一段这样的生活之后,Susan就发现自己彻底爱上了这样一个安静的自己,以及这样安静的一种生活方式。

除了阅读、思考和写作,Susan还独自去了西藏和云南。回来后,她加入到一家旅游APP创业公司,做品牌管理的工作。重回职场生活并没有让Susan的生活掀起新一轮的高潮,反而那种日复一日的上班族生活再次带给她关于未来发展方向的迷茫。她不喜欢朝九晚五的职场生活,过去几年的工作让她发现自己的性格与当初所设想“职业经理人”的目标之间的冲突:生性热爱简单和自由,不喜欢复杂的人际关系,不愿意去管理他人,更不愿意被他人限制。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处在这样的困境当中,明明知道自己并不适合这种稳定的上班生活,但却没有足够的勇气去摆脱它,也没有想明白到底想过什么样的生活。”Susan困扰不已。

4.

一直以来,Susan在思考的一个问题是: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过去我做过那么多的尝试,其实都是在回答我内心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我想知道我是谁,我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什么,我这辈子要追求的是什么。”

她继续用阅读、思考、写作这样的方式去寻找答案,她读了很多关于历史、哲学以及心理学方面的书籍。读的书越多,越想把一些自己的想法分享出去,她于是注册了一个微信自媒体公众号。

为了做好这个公众号,Susan进行了很多尝试,她曾经转发了很多自我管理类的文章,也曾经模仿罗辑思维推送语音,还做过主题类书单的分享......这些尝试让这个微信公众号产生了不错的关注度。“人是有欲望的,当关注度高了之后,我就会产生虚荣心。我就会不停思考‘读者关注我’这件事情,慢慢我又开始产生了我要为读者服务这样一种心态,当初想要分享的初衷在这个过程中就会慢慢丢失掉。”

一次偶然意外,把Susan从“以市场、读者为导向”的路上及时拉了回来。Susan在申请认证过程中,把公众号的名字改成了自己注册的公司名称,没法改回来。当时Susan面临两种选择,一种是继续把这个公众号经营下去,一种是重新开一个属于她自己的微信公众号。

Susan思考了一个小时,就决定重新开一个微信公众号。“粉丝关注一个自媒体,是因为这个自媒体背后的思想和价值。只要有思想有内容,粉丝很快就会积累起来。”重新开了一个公众号后,Susan很明确地告诉自己,从此只发自己的原创文章,不再关注粉丝数、转发量。做这个事情是为了悦己,而不是为了取悦他人。

她坚持把运营微信公众号当做促进自我思考和写作的一种方式。她越来越在乎的是自己有没有高质量的文章产生,而不是有没有人关注这个公众号。她说她在运营这个公众号的时候,慢慢把自己的初心给找回来了。

目前Susan运营的这个公众号上,文章更新的次数并不多,但是每次更新的文章几乎都是她思考的精华浓缩。“我现在已经不是为了写而写,每篇文章背后,我的思考都占了很长时间,从脑子里一个简单的想法到最后形成一个成熟的观念,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一段时间。当我把真正想要表达的东西写出来之后,我还会继续反复的修改,修改完之后还会请朋友进行校对。所以说,粉丝看到的每篇文章后面我都付出了大量的努力。”火爆朋友圈的那篇《“多重职业”成为全球新趋势》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写出来的。

4.

2014年和2015年,对于Susan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两年。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对于那个“生命的意义”的问题,她渐渐找到了一些属于自己的答案:

“生命原本就没有所谓的意义。之前我经历的所有困苦与迷茫就是因为,我曾经固执地认为这个世上存在着一个统一的、至高无上的、所有人都应该去追求的意义。现在我终于明白这样的意义并不存在,那些我们曾经听到、读到的所谓生命意义都是他人主观意识所赋予的,那只是他们的理解和定义,这无所谓对错,更没有什么必须或者一定。”

“我终于知道人生没有统一的标准,我也不一定非得和别人过一样的生活,目标和意义都是自己去设定。别人要怎样生活是他们的事情,而我这辈子怎么活是我的事情,无需符合什么标准,也不需要得到他人的认可。对于我来说,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想清楚自己到底要什么,然后全心全意用自己想要的方式,过属于自己的生活,不论这种生活是不是大众眼中所谓的成功。”

那么Susan到底想要追求怎样的生活?Susan将其归结为三条主线:一是追求真理,通过阅读来探寻宇宙的本质和规律,这不仅包括看得见的世界,还包括那看不见的世界。她希望通过阅读和思考来了解这个世界,还希望最后写出一些属于自己的东西,给这个世界留下一些属于自己的思想财富;二是享受生命,跟随自己的内心,用身心灵与这个世界发生碰撞,Susan希望不断进行艺术的学习和创作,用行走的方式去探索世界文化,体验肌肉运动带给身体带来的快乐,感受人与人之间深层次的链接或者简简单单的修行;三是创造价值,把自己的思想与才能通过商业的形式给世界带来改变,顺便实现财富自由。

想明白了这些道理之后,Susan内心感到无比轻松和畅快。2015年6月,Susan下定决心辞职,离开了传统的职场生活。

5.

其实离职之时,Susan还没有完全清楚未来自己的生活会怎样,也没有做过任何详细的规划。但是互联网的职业背景以及一年多的公众号运营经验给了她一种自信:未来个人价值的体现可以不再依赖企业,对于真正有实力的人而言,这个世界到处都是机会。

Susan的自信并非空中楼阁。在运营微信公众号期间,很多粉丝对于Susan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很大的认同感,而极具分享欲望的Susan也乐意把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分享给大家。于是Susan先后启动了两次小规模的尝试:Susan先是启动了“梦想启动计划”,希望召集一批渴望改变生活的人,大家一起可以更好地管理自己。这次尝试并不是很成熟,所以很快便停了下来。后来Susan又启动了“写作训练营”项目,希望给那些想写作但是却又不知道该如何去开始写的人一次培训。号召令发出去之后,报名的人数大大超出了Susan的预期。如何筛选成了她思考的一个问题,最终她选择通过收费的方式来提高门槛。“收费机制确保了那些真的有动力去学习写作的人入围,最开始没有商业上盈利的想法,但是这个收费也给了我很好的灵感,让我看到了其中的商业价值。”

Susan在离职之后,又经历了一段自我学习和沉淀的过程。在这段时间内,她更多在享受着自己的生活。她开始系统学习舞蹈,同时爱上了Crossfit的健身训练方式。

此外,她还在闲暇之余研究美食、练习书法、打坐冥想。这种生活带给她内心无限的充实与满足。与此同时,她在此前灵感的基础上开始一步一步打造一套商业体系。为此,她注册了“第二身份”这个品牌,她希望能够将这个商业计划发展成为一份属于自己的小而美事业。

2016年,Susan正式开始了Slash的生活,为自己打工。

对于自己的工作,Susan用“知识服务商”这个概念来定义自己的新身份。在Susan看来,商业环境变化太快,大家都希望通过业余时间来充电。关于学习和读书,大家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是学什么,怎么学。这个时候就需要专业人士来帮我们挑选最有价值的内容和知识,并通过二次加工,整合成容易理解和吸收的知识类产品。Susan认为,知识类产品并不局限于某种固定形式,它可以说文字类的书籍和杂志,可以是音频、视频或者在线课程,还可以是社群类的学习小组。只要能真正解决人们的问题,并且有市场需求,什么样的产品都可以。

Susan最近在写的一篇《我的Slash生活方式》中这样描述自己目前的工作内容:“我越来越从我的工作中感到快乐。这种快乐来源于工作内容的多元化,我目前是多线产品共同开发,跨越在不同领域中,今天是人文相关的项目,明天是写作和逻辑,后天是英语,接下来是舞蹈或者其他艺术。总之,我的工作既丰富又有趣,我永远不会因为重复而感到无聊。这种跨领域频繁切换让我的大脑经常处于高度活跃的状态,思维变得越来越灵活,创造力也越来越强。”

“这样的工作方式还有一个极大的经济优势,多项目意味着多渠道收入,我永远不用担心收入会断掉,因为每个项目都是一个独立的现金流管道,即使一条管道断掉,还有其他管道在,而且我还能重新搭建新的管道,这样我的收入就会保持稳定增加。”

目前Susan一天的生活基本是这样度过的:早上一般7点左右起床,先打坐冥想20分钟,接着给自己准备一顿丰盛的早餐,开始一天的工作。早上9点到下午2点钟为工作时间,她会在前一天就列好工作计划,完成那些必要的工作后,下午她就会安排一些轻松点的活动,例如读书、Crossfit训练、舞蹈练习或网球练习等。晚上的生活会相对悠闲很多,看看纪录片、和朋友吃个饭或者在家安静练练书法。

Susan经过了那么长的探索过程中,现在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我想要的生活很简单:充实快乐、没有经济压力,拥有和谐的关系,现在这一切我都已经拥有了,所以我很满足,也很幸福。”

对于Susan而言,幸福的Slash生活才刚刚开始。

Susan部分访谈整理

问:如何来定义现在以及你未所要做的工作?

答:其实我在下一盘很大的棋。一直以来我不停在思考生命的意义,现代人普遍缺少对于这方面的深层次思考,而这些恰恰又是我所喜欢和擅长的,我运营自媒体也好、做项目尝试也好,都是基于对于生活的思考层面上的,那么思考背后就需要有解决方案,解决方案就需要通过商业的形式去实现,未来我希望能够提出一整套商业解决方案,目前正在计划和打造过程当中。

问:相信现在很多人都很羡慕你目前的生活状态,周围的人如何评价你以及你目前的生活?

答:我的生活不依赖于别人对我的评价。这也就是读书、思考、冥想带来的好处,当我真正意识到我自己价值的时候,我不会被外界所打扰。这也是幸福的一个核心要素,幸福来自于自己对自我的认可,而不是外在的评价。目前我现在的生活比较简单,接触的人也比较少。除了生活中的好朋友之外,我已经不太和陌生人接触,更多的还是工作上的一些接触,这样情况下,更不会受到外界的打扰。

问:现在你是否对自我有一个非常清醒的认知?

答:我觉得自己有几个非常重要的特点,让我成为了现在的自己。第一个是对于真理的渴求,这个跟好奇心有很大的关系,因为我对这个世界非常好奇,所以我对自己有很高的要求,希望自己能明白我自己是谁,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什么。这种渴求也是促使我花那么多的时间去读书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二个是独立,这个跟我从小的家庭成长环境有关。我不管做什么事情,父母都比较支持。很少有人会跟我说不,我从小没有受过打击,所以我慢慢就成为了一个只要自己有想法就会去尝试的一个人。我不会太在乎外界的人怎么评价我,也不会在乎做一件事情的结果怎么样。所以我非常感谢我的父母努力创造条件让我自由发展,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一些东西。

第三个是反思能力。我是一个非常喜欢思考的人,我做任何一件事情如果和期望不一样的话,我就会反思,看在这个过程中是否需要调整。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是一次成长机会,事情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它是一个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最重要的是你如何看待它。我从来不会盲目地去坚持一件事情,做事情的过程中我会不停思考为什么要做,我希望我的人生能活得明白。

第四个是乐观,这个可能跟遗传有关系,因为我爸爸是一个非常乐观的人。不管生活中发生了什么,我永远相信好的一面,永远是比较积极向上的,永远能找到让自己开心的理由。

问:那你自己如何看待自己的缺点?

答:我的缺点都是人性的一些缺点,人性自带很多特点,人在进化过程中这些特点会被记录在我们基因中,帮助我们更好适应生活,这无所谓好坏,但是有些特点确实会限制到我们。比如人的惰性就是天生的,我有时候会犯懒,有时候我也会生气,还比如我也有虚荣心,我也有自私自利的心态。不过,当我出现这些情况的时候我也会去自我反省。当我们能够意识到这些缺点带给我们的限制时,我们就已经突破了这些限制。所以我觉得不会存在什么缺点,只要你学会反思,你就可以把任何不利的事情变成有利的事情,这就是冥想带来的好处。

问:你现在的业余生活非常丰富多彩,学的东西比较多,会不会担心出现学而不精的情况?

答:这个问题有一个假设就是我学一门技艺就需要立马精通,这是错误的。精通一门技能是需要花时间的,有可能是三年五年甚至十年。这个其实也是一个思维的误区,一个是以结果为导向,一个是以过程为导向。现在的人功利心太强了,做一件事情首先想到的是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是享受这个过程中的快乐,而是为了达到一个所谓的目标。当你学一门技能,想着如何快速学成那你的心肯定是十分浮躁的,而我是享受学习的这个过程,比如我现在读书是因为我想要追求真理,想要不断思考。在读积极心理学的过程中,我会不停提出更多的疑惑,这样促使我去读更多的书,我这是在满足自己,而不是达到什么目标。读书如此,学习舞蹈和书法也是如此,我是以过程为导向而不是以结果为导向的。

现在很多人为什么活得不开心,就是总是有这样一种功利性的错误观念,我们一定要纠正这样的观念,否则它会成为我们幸福的阻碍。只有打破这种错误观念,我们才能够实现人生的多元化,才能真正的做自己。如果我们被自己的观念限制了,被周围限制了,我们是没有办法做真正自己的。

问:此前你在自己的文章中提到,不喜欢那种稳定的婚姻家庭生活,现在不知道对于家庭和婚姻有了什么新的看法?

答:对于婚姻这件事情我是不排斥的,现在我也有了一个人生的伴侣。我觉得人生是需要有亲人的陪伴的,这种温馨家庭的感觉很重要。现在我的生活非常平凡,我享受这样一种平凡安静的生活,不需要很大的刺激。

不过现在有一点我比较坚持,那就是丁克,这件事情跟男朋友、父母也都探讨过,他们也都支持我的决定。我觉得这辈子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没有时间花在小孩身上。我不排斥以后不要小孩,但是要小孩的一个前提是我自己非常想要而不是别人想要。因为有了小孩之后,生活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当我愿意接受这个改变并且为这个改变负责的话,我觉得就可以要,但是目前的我没有这样的渴望。

问:2016年已经过去了三分之一,对于今年接下来的工作和生活,你有什么安排?

答:当你对自己足够有了解的时候你就会知道自己的能力在哪里,只要知道自我能力的边界,在这个情况下做出来的计划,依靠自制力还是可以顺利推进的。五月份我会推出我的个人杂志,这个杂志已经是第四期了。六月份会有两个新的项目出台,还有就是六月份到九月份我会集中写书,书的主题是关于Slash生活方式。九月份还会去美国学习,学习回来后就会进行新书的宣传。

相关文章

  • 五种模式三条路径,探寻属于你的斜杠之路

    我是一个对斜杠青年表示理性看好的初级玩家,说说我对斜杠青年的思考。 Question one:斜杠青年是不务正业吗...

  • 我是斜杠青年

    文/派妮 最近,一篇关于“斜杠青年”的文章正在微信朋友圈里疯传。 斜杠一词源自英文“Slash”,这个概念出自20...

  • 我是“斜杠青年”

    【百度百科】斜杠青年:不满足单一职业和身份的束缚,而是选择一种能够拥有多重职业和多重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这些人在...

  • D18-斜杠青年范仲淹

    斜杠青年是个啥 时常看到斜杠青年这个词,斜杠青年到底是个啥呢? 斜杠青年来源于英文Slash,出自《纽约时报》专栏...

  • 《知识变现》~你做好斜杠青年的准备了吗?

    Hello,大家好,我是邱筱莜。 最近大家都被斜杠青年种草,都想当个斜杠青年。斜杠青年也可能是很多人找到改变的方向...

  • 从经济学角度看斜杠生活

    1 什么是斜杠青年? “斜杠青年”是拥有两种或多种职业的人,“斜杠青年”这个新名词出现以后,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很期...

  • 你有必要对斜杠青年多一点了解

    这是斜杠仔的第二篇文章 开篇先来普及下什么是斜杠青年(slash) 斜杠青年 所谓“斜杠青年”,即指拥有多重职业身...

  • 《斜杠青年》—如何开启你的多重身份

    《斜杠青年》—如何开启你的多重身份 何为“斜杠青年”,是我拿起这本书的第一个想法。在序言里,作者解释道,“斜杠青年...

  • 这个7月读着过

    1.《斜杠青年》 读书目的: 1)斜杠到底是什么? 2)怎样成为斜杠青年? 3)如果成长不为了成为斜杠青年,我的行...

  • 《斜杠青年》——活出多元化的人生

    《斜杠青年:如何开启你的多重身份》作者susan kuang 01 什么是斜杠青年?斜杠青年代表的是一种全新的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是斜杠青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qabr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