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警惕碎片化7

作者: 海滨公园 | 来源:发表于2022-08-30 05:57 被阅读0次
    读书:警惕碎片化7

    历史学家们深谙史料对于史学研究的重要性,所以梁启超曾说:“史料为史之组织细胞,史料不具或不确,则无复史之可言。”傅斯年更是喊出了“史学就是史料学”的口号来强调史料对于史学研究的重要意义。后世历史研究工作者还将他那句“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当做了治史的座右铭。

    读书:警惕碎片化7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照下的史学碎片化破解

    通过上述内容,我们知悉了史学碎片化的表现形式及其产生的原因。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只有充分认识、了解矛盾的前提下,我们才有可能获得化解矛盾的钥匙。在深入了解史学碎片化是什么以及为什么的基础上,我们尝试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来破解史学碎片化危机。

    (一)坚持唯物史观,充分掌握史料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告诉我们,物质决定意识,历史认识必须是客观存在的真实反映,而不是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历史、用自己的主观思想来剪裁史实。马克思主义先贤谈到要“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各种观念形态。”

    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一去不复返的,是不能够全知全解的。历史学家要想尽可能多地了解、还原史实,他只能通过遗存下来的碎片史料来实现自己的研究目的。相关史料愈多,历史认识就愈有可能真实且完整。“在科学历史学中,任何东西都是证据,都是用来作为证据的。”客观史料决定历史认识,所以我们只有尽可能多地掌握相关史料,才有可能无限逼近真实的历史。

    充分地蒐集史料是历史研究工作的必要不充分条件,若要完成历史研究的整个过程,它还需要历史学家在其中进行穿针引线、化碎为整的工作。正如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李大钊所说:“种种历史的记录,都是很丰富,很重要的材料,必须要广搜,要精选,要确考,要整理。”丰富且完备的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必要材料与基础条件,但史料并不代表就是过去发生的全部史实,“不能说他们就是历史。这些卷帙,册案,图表,典籍,全是这活的历史一部分的缩影,而不是这活的历史的本体。”人们是无法完全复原过去发生过的历史本体,我们只能通过这些遗留下来的“碎片”史料去尽可能描摹历史本体的图景。

    (二)运用联系的观点审视史学问题

    任何社会历史现象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其深层次的本质与结构都是处于联系之中。“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历史学就是一门将过去与现代联系起来的学问,马克思曾说:“过时的东西总是力图在新生的形式中得到恢复和巩固。”所以,我们要善于找到历史事物在空间与时间上的联系,并将历史遗留下来的史料碎片联系起来。列宁也同样谈到:“如果不是从全部总和,不是从联系中去掌握事实,而是片断的和随便挑出来的,那么事实就只能是一种儿戏,或者甚至连儿戏也不如。”

    目前学界出现的碎片化问题很大程度上就是没有运用联系的观点从事研究活动,部分学者就史料言史料,就个案言个案,就现象谈现象,就部分谈部分,没有将零碎的史料、个案、现象、部分纳入更大的联系之中去考察。中国社会史研究的先驱冯尔康先生曾指出:虽提倡多做微观的题目,但这并不意味着把一个事情本身说清楚就结束了,而是要尽可能地把它和更广阔的社会现象、宏观问题联系起来,看能否说明一个更大的问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警惕碎片化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qibg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