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在进行具体史学研究的时候,要避免就事论事,要将研究对象置于更广阔的历史时空环境之中。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将国家政策实施与基层社会反响割裂开来,才不会将革命运动发展与社会群体活动割裂开来,才不会将经济发展变迁与日常社会生活割裂开来。

(三)运用发展的观点审视史学问题
事物不是一成不变的,历史本体是不断运动发展的。历史上的人和事都会随着时间与空间的变化而变化。“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蕴含的就是这个道理。研究者要始终关注研究对象本身的历史发展变迁,要注重其内部的变化发展。要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研究相关事物在时间上的延续与断裂与空间上的延续与断裂。

此外,历史认识也是不断运动发展的。这里的“历史认识”主要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因为历史本体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历史认识的变化,第二种是历史学家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体现。
第一种历史认识的变化是唯物史观在历史研究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客观历史本体决定历史认识,历史认识随着历史本体的变化而相应发生变化。恩格斯曾说到:“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这种反映是经过修正的,然而是按照现实的历史过程本身的规律修正的。”任何历史认识都是与其历史史实相关联的,不存在脱离于历史本体的历史认识。

第二种历史认识活动的变化是历史学家根据时代发展需要而进行的。历史是由活着的人和为了活着的人重建的死者的生活。“我们是否研究过去,这对过去自身绝无影响。换言之,我们研究过去是为我们的缘故……我们是为自己的缘故研究过去。”
每个时代因为有不同的社会现实,必然也会产生不同的学术问题、旨趣与关怀。“历史学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它始终处在变化的过程中,不同时代历史学面临的问题实际上是由现实所提交的,从而每一时代都有属于这个时代的历史学。离开了对现实深切和真挚的关怀,历史学将成为一潭死水。”历史学研究的宗旨就是对人类历史活动规律的总结,以求更好地服务于人类本身的美好生活。

(四)厘清整体史与各个部分历史的辩证关系
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部分是整体的部分。每一个人组成了社会,同时也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社会的影响。用陈寅恪的话说就是:任何“具体之一人一事”,都始终反映着所处时代和社会文化那“抽象理想之通性”。整体史是由各个部分的历史有机组成的,各个部分的历史是在整体史的关照下演进的。但目前学界的现状却是将整体史与各个部分的历史人为地割裂开,以致于整体史、通史没有建立在扎实的专史之上;各个部分的历史各自为战,见孤木以为森林,拾芝麻以为珠玑,过分追求历史的细枝末节,缺乏对全局的认识与把握,陷入了严重的碎片化之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