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明精舍|文化宗教艺术哲思菩提树下
佛教“某某宗”是怎么区分的?

佛教“某某宗”是怎么区分的?

作者: 我是大生 | 来源:发表于2016-12-15 10:46 被阅读136次

    文/大生

    佛教“某某宗”是怎么区分的?

       我们经常被问及:你是修什么宗的?很多朋友张口说“我是禅宗”“我修净土的”等等……

    严格上说,此问题不甚严谨,让人无法准确回答。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关于对佛教对“宗”这一概念的界定。

       佛教中的教学、修行体系有三方面:教、道、果(也称“因道果”、“基道果”或“境行果”)。教(境)即教理、基础、理论、见地、世界观;道(行)为实践道路、修行方法,果为修行的结果。通俗的说,形成一个宗需有一套完整独立的世界观、方法论(教),依此理论形成一套修行体系(道),并按此体系统摄出结果(果)。如医生看病,首先依照自己的医学理论知识对病人进行病因判断,然后根据病因的不同开出不同的药方,结果则有可能治好病也有可能治不好病。

    佛教体系诞生以来,真正符合上述理论、能称上“宗”的、只有四个,即:大乘的中观、唯识,小乘的一切有部、经量部。四个宗成型于大乘佛教的发展晚期。

    即:小乘所有部派的思想都可归纳为一切有部或经量部的思想,换而言之小乘佛教体系中只有这两个部派建立了完整的境行果;而大乘佛教发展出两个宗(唯识、中宗),亦形成了两套世界观、两套方法论,从而获得结果。这才为佛教真正对宗的理解及严格界定。

       另外,佛教还从理论上安立八个宗派(即慈恩八宗):我法俱有宗、有法无我宗、法无去来宗、现通假实宗、俗妄真实宗、诸法但名宗、胜义皆空宗、应理圆实宗八种。但这八宗分析艰涩、流传不够广,且也可以统摄在上述“四宗”之中。故而常说就“四宗”。

       而我们常说的“汉地八宗”或“十宗”(禅、净、律、密、性、相、台、贤等),与上述的“宗”,并不是一个概念。这种说法,是对宗这个法相的泛化,属于泛指、俗称。

       那汉传佛教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我们来了解下其发展历史。

       a 佛教传入中国

       东汉永平十年(公元69年),汉明帝夜梦一金人,身上有日光环绕,飘飘荡荡从远方飞来降落在大殿前。帝于次日上朝将此梦诉于众大臣,太史傅毅博学多才,回禀说:西方天竺(印度)有一位得道的神号称佛,能够飞身于虚空中,全身环绕着日光,您梦见的大概是佛。汉明帝对傅毅的话很感兴趣,遂请使者羽林郎中秦景、蔡愔、博士弟子王遵等13人去西域。途中遇到天竺两位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遂请二人来中国。于是二人以白马驮着经书和佛像一同回到洛阳,开始翻译部分佛经(相传翻译的第一部经书为《四十二章经》)。汉明帝即命在首都洛阳建造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此为普遍认可佛教传入中国的标志事件。

       b 格义佛学

       佛教刚传入中国,不可避免接受中国既有文化影响。沿用汉地儒道文化的词语、概念,翻译解释佛经,被称作“格义”。汉末六朝,中国兴盛儒家经学和玄学,佛教自然受到其深刻影响。关于汉传佛教对“宗”这个概念的崭新运用,则和儒家的学术传统有关。

       c 儒家经文学两派之争

       汉初,儒家经学研究,开始形成两派。即今文经学派和古文经学派。

       古文学派:古文经,指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的儒家经书。始皇焚书期间,民间儒生将一些古文经书埋藏起来,至汉代前期相继发现,如景帝时河间献王以重金在民间征集所得古文经书,以及武帝时鲁恭王从孔子故宅壁间所发现的古文经籍。近代国学大师章太炎,就属于古文学派。

       今文学派:今文经,则指汉初由老儒背诵,口耳相传的经文与解释,由弟子用当时的隶书(今文)记录下来的经典。康有为,则是今文学家。

       d 汉传佛教宗派概念形成

       儒家两派经文学互相斗争中,经师们也各自形推崇的各自的传承、风格及方法,往往专门研究某一部典籍——即所谓的师门家法。这种做学风规范被引入到佛教之中,便形成汉传佛教的“宗”的内涵。如提倡坐禅的,称之为“禅宗”、弘扬净土三经的为“净土宗”、弘扬《华严经》的为华严宗、讲《三论》的为三论宗……所以,这个语境下的“宗”,已与佛教中的“宗”的概念不再一致。

       e 利弊

       这种说法,有利有弊。

       好处是适应汉地风土,传播方便;不好的是这种说法,不再包含“教、道、果”的修学体系,概念有失片面,不利于人们对佛教教育体系有整体把握。

       藏、汉两地的佛教都属大乘佛法,严格来说,无论在哪座寺庙出家、跟哪个师父修学,您不属中观思想就是唯识思想。思想,是教的部分、是理论、是见地,是基础,是所有佛弟子都要学习,无论禅净律密任何一宗都需了解的部分。

       再比如,藏传佛教的各派(藏传佛教由于没有受儒家学风影响,故而遵守佛教法相,称派不称宗),其之间的差别,根本讲是与最后的决择见有关系。整个藏传佛教中除了觉囊派外,都以中观思想为根本核心见地。但是到了最后阶段有不同。如格鲁派以中观应乘为根本见地;宁玛派也属中观见,但更多持中观自续见。根据不同见地再衍生出更多细微的见地和修行方式。

       这些细微的分别,涉及到极其深入的理论末端和修行实践,一般的在家居士和初学者,还根本达不到这个水平。我们学的是基础见地和思想——如我们现在学的《三宝概论》,是各宗各派共通的基础知识,还未涉及到理论末梢的分争。所以没必要一开始就刻意标榜自己学红教还是黄教等——因为咱还是在开始的共同基础阶段啊。

       因此,“禅净律密,你学哪一宗?”的问法并不严谨。对于还在初级闻思阶段的我们来说,在回答类似问题时应称“我在学中观的思想”或“我在学习唯识系统的经论”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佛教“某某宗”是怎么区分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qnwm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