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棹无劳速,菱歌不厌长”
张九龄
五一路过石臼湖,儿子问,这是海么?一眼看不到边的湖水,可不是像海。
站在广袤的湖边,小船儿就只是蚂蚁一般大小。“棹影”“浮星”是南北朝诗人给大湖里的小船儿最为唯美的照片。
五一去水乡湖边长大的孩子,不会游泳是一件没有朋友的大事情。不像今天,小朋友被大人看得紧,那时候的小朋友,放学了就抱着河边的柳树根,瞎扑腾,直到胆子大了,放手游去,就学会了游泳。
总有一天,一群同年,游着游着,游到大湖中央。即使湖深不见底,也没什么担心的。每一个人都学会怎么在水里休息而不下沉。此时夕阳西下,岸边的小伙伴就像蚂蚁那么大,小山也远在地平线,似乎山间已经有灯火四五盏,直接连着天际。
大湖从来不是孤独的。如果游在水中,总不会往黑色的地方游去。那里一片一片的黑色,往往就是菱了。
还不是太会游泳的时候,最为兴奋的是采菱的船要靠岸了。一帮小朋友,也就七八岁的样子,手里拿着一个瓢。或许光着脚,兴冲冲跳上船,手脚麻利的摘着船上的菱角。
不像现在,大地到处都是绿色。过去为了准备牛和猪在冬天的饲料,会一船一船的把菱叶运到岸边,晒干,再捆成一垛一垛,存储到冬天。
红菱每当捞菱叶的时候,小朋友们就有口福了。那时候的菱角太多了,而且剥壳实际上比较麻烦,因此家里并不会经常拿菱角做菜。如果菱角太嫩,不适合翻炒;如果太老,又味道不足。因此,菱角更多的是一种水果,就找那种相对较嫩的,剥开即食。
采菱去年回家,父亲说要是把湖水抽干了,估计里面菱角至少有半米厚。按照他的意思,菱角沉到湖底,即使好多年都很难腐烂。他这一辈子大湖里积累的经验倒与书本相契合。
记忆里的菱角有四种,小指甲大小的四角菱到处都有,却没有多少肉;大的四角菱和两角红菱是最受人喜欢的,采到都美滋滋的。最不讨人喜欢的是“鬼萝卜头”,你看不出它有几个角,完全没有对称美,剥起来也比较麻烦,但这种鬼萝卜头却好像很多。
四角菱记忆里的采菱,没有南北朝诗人笔下的菱舟,没有菱花羞宝靥,也无菱歌唱晚风。没有这番意境,自然不解红粉照绿水的美了,甚是可惜。
就连湖里都没有小朋友去游泳了,每家都精贵着呢,这种太有风险的事情,谁家的老人都不放心。
菱花即使后来再到湖边,也没有满地晒菱叶的场景,已经很久无人再去采菱了。没有了对菱叶的需求,菱又回归了自然。无人采摘的菱角,就年复一年的掉落到湖底。
————————— ————————— —————本文由进化朗诵者小岛助力。我们既推优帖,也选美文。 欢迎入驻【进化朗诵者小岛】 投稿请移步小岛专题【山川异域】 赏文请移步小岛精选优推专题【风月同天】 推文不看权重,优秀应被看见,你我理应遇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