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择思集中国传统文化悅己
即使胜利也不能忘记20180707

即使胜利也不能忘记20180707

作者: 大小白杨 | 来源:发表于2018-07-12 13:41 被阅读231次

                      金一南教授的"六问"

        81年前的今天,中国北方腹地最大城市北平近郊的卢沟桥爆响了震天动地的枪炮声,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国防大学著名教授金一南少将在其鸿篇巨著《心胜Ⅱ》里指出"即使胜利也不能忘记",并且连发了六问:为什么卢沟桥竟然成为中日全面战争的爆发地?为什么国民政府迟迟不肯对日宣战?为什么抗战期间中国出现集团性的精神沉沦和人格沉沦?为什么日本侵略者以为短时间可灭亡中国?为什么说"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为什么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回答"蒋廷黻之问"?

        比如第一个问题,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爆发时,日寇的刺刀已经捅进了中国的心腹,日军重炮的炮口已经抵到了中国三朝古都北平的胸膛,而不是一般反侵略战争所表现的在交战两国的边境线上?有兴趣的可以去读读这本书,金一南教授不愧是战略大家,讲得很是透彻。

                    纪念历史的两种方式

        一个民族纪念重大历史事件应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作为苦难史、抗争史、奋战史、救亡史纪念。今天纪念"七•七•事•变"大多是这种方式。这很有必要,因为当年那场地无分东南西北,人无分男女老幼,勇于牺牲、持久奋战、救亡图存的苦难辉煌永远不可忘却。3500多万条生命挣来的民族独立来之不易,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还有一种纪念方式就不多见了。金一南教授研究纪念"七•七•事•变"的方式就是后一种方式。受此启发,我还要发出几问:当年的屈辱为何而来?受辱者必先•自•辱,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是如此。中国不•自•辱,哪国能辱之?日•寇•凶顽,犯我中华,罪恶滔天,罄竹难书。如若中华强盛,谁敢来犯?谁才是历史真正的罪人?真的恶魔你是改变不了它的,你得有能力把送进地狱才行。因此,还是我们自己不健康,恶魔才一再加害。没有这样彻头彻尾的反思,恶魔总有一天还会找上门。所以,自我反省反思那场苦难为什么会发生才是最好的纪念。为什么"七•七•事•变"会发生在中国,从今往后,如何使类似"七•七•事•变"的屈辱永远不现中华大地?

        有人会说,今天不用考虑这个问题吧,这样的问题太深沉、太沉重了,与当今太平盛世、高歌复兴的氛围不符啊!况且,让受害者反思为什么被害是不是太残酷,加害者还没有真诚道歉呢!深度研读历史的意义就在于此了。研读历史的重大意义之一,就在于揭示你现实中尚无实践或无法触碰的人类社会运行的逻辑和规律,也就是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自述写《史记》的目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批判精神不可少

        历史一再证明,没有反思,苦难并不必然带来辉煌。如果一个民族经历了很多苦难,却不知道苦难的根源是什么,那么这种苦难将毫无意义,没有什么比这个更悲哀的了。人的一生也是如此,还是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多问几个为什么,才能更加接近事物的本质和变化的规律。这里面,自我批判的精神就不可或缺了。然而,我们的传统文化里最缺的就是批判的武器。在中国这样一个缺乏批判精神的国度里,本应该是反省式的纪念很容易堕落成一种自我感动仪式,所以,任何的丧事都可能办成喜事,你觉得你是来吊唁的,其实不过是来蹦迪的。

            黑格尔曾指出“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从来都不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马克·吐温也曾说过"历史不会重复,但总会惊人的相似。"所以,大热天里,对照现实读历史书,我经常读得背脊发凉!

            甲午战争能不能打出另一种结果?

        《军人生来为战胜》是金一南教授早期的著作之一。这本书重点论述了清廷陆海军在甲午战争中为何战败,有兴趣的也可以找来读读。在这本书里,金一南教授以一名军人的身份告诫世人:一支平时弄虚作假、腐败充斥的军队,是绝无可能打赢战争的。而我今天要说的是,没有甲午战败,绝没有后来的抗日战争、731部队及慰安妇,更没有现在的台湾、南海、钓鱼岛甚至朝鲜半岛问题。最接近现实的一切的历史根源在于甲午战败。

        甲午战争中日陆海决战,当时的清廷就没有一点战胜的可能吗?不妨先复盘一下:甲午年间,北洋水师已全军覆没,日军从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同时登陆,意图夹攻北京,清廷震颤。陆上湘淮陆军节节抵抗,虽不敌但日军也伤亡不小,渐显强弩末势。然而,清廷却急于求和,签《马关条约》,赔两亿两白银,割台湾、辽东半岛,弃琉球、朝鲜,致彻底丧失东亚海权。但是,当时朝野就有人提出,迁都西安再战,拖垮日本人。康有为等数千名进京赶考的举人就是代表,上书清廷献上迁都、练兵、变法、实业、久战等策略。当时在综合国力和战争潜力上清强于日,上述建议完全有可取之处。但清廷不采,为何?因为清廷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政权,怕迁都西安,汉人督抚们保中华不保大清,乘机翻盘。如果清廷迁都西安再战,则全面抗日战争提前42年爆发,完全可以拖垮日本,世界历史将改变走向。所以,如果当年不是满•清•少数民族主政中华,而是汉族主政中华,迁都再战是历史大概率事件。这里并没有丝毫怪罪现代•满•族同胞的意思,只是客观分析当时主政者作出历史决择的历史依据。

    对"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另一种理解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原因是当代史离现实最近,现实问题基本都可以从当代史中找到最近的来源。然而,古代史相对于当代史也是当代史的当代史,当代史中产生的问题要从古代史中找根源。总之,历史不能人为割裂!满•清•少数民族为什么能够入主中原?如果没记错,这是汉族中原政权第三次亡于少数民族吧!这个问题完全可以写一本书,提炼出有中国特色的历史兴亡规律。黑格尔曾指出:“中国历史从本质上看是没有历史的,它只是君主覆灭的一再重复而已,任何进步都不可能从中产生。几千年的中国,其实是一个大赌场,……这才是中国历史的本来面目。事实上,中国任何一次革命都没能使这个历史改变。”这段话令每个中国人惭愧万分又无可奈何!

        中国人民在五千年的兴亡循环里生生不息、苦苦繁衍,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至今有14亿之众。每过两三百年就经历一回"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反反复复忍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不厌其烦地看了一遍又一遍"你方唱罢我登场,易家换姓演样板戏"。独有的文明竟然能延续到今天,这样的人民太伟大!伟大的人民当有最彻底的自省自新!当年大明关内人口一亿,关外满族总人口不到100万,拥百倍实力竟亡国,到底为什么?

                  毛•主•席推荐看的一本书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建议省部级以上干部读全本《金瓶梅》,当史书看。少年不懂《金瓶梅》,读懂人生已过半。在《金瓶梅》中,上至高官显爵蔡京父子,中至西门庆及其妻妾,下至奴仆娼妓、贩夫走卒,人人沉陷在欲望与金钱之中,伤天害理,为所欲为。没有一个正面人物表现出一点理想信仰、伦理纲常、道德教化,发扬一点正能量,来支撑社会正常运转。书中所有人物都被两样东西驱使着:一是欲望,二是金钱。编织了一张巨大的利欲金钱之网:西门庆在清河县呼风唤雨,上通京城显贵,下圆县官捕快,挥洒欲望,抛洒金钱,左右着这张网;妻妾们机关算尽,争宠露欲,大肆捞钱,支撑着这张网;普通人施展伎俩,出卖良知,换取金钱,充实着这张网。整个清河县,在欲望的泛滥与金钱的腐蚀之中,颓败成污垢之乡,就是晚明社会县治的一只典型"麻雀"。 整个大明王朝就是由这样成百上千个的县组成的,在内忧外患之中,摇摇欲坠,只等着李闯王起事,满清入关,易家换姓,改朝换代了!

        大明王朝家庭社会国家全面崩溃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国家治理体系的彻底崩溃。正因为晚明社会崩溃是全面彻底崩溃,所以连个南明都搞不成,比北宋还不如。那是中国传统社会最黑暗的时代,明末遗民顾炎武的体会是"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相食、亡天下。"这情形比清末还要黑暗,清末还有近代民主革命的一丝曙光!这大概就是•毛•主•席推荐省部级干部研读《金瓶梅》的深意吧!

            我们如何回答"蒋廷黻之问"?

          民•国著名历史学家蒋廷黻先生曾发问: “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能赶上西洋人吗?能利用科学和机械吗?能废除我们家族和家乡观念而组织一个近代的民族国家吗?能的话,我们民族的前途是光明的;不能的话,我们这个民族是没有前途的。”

        "家族和家乡观念"本质上就是人身依附文化,是圈子文化。现实社会中,人格、思想、精神独立的人活得还比较艰难,不被社会边缘化,就是被逆淘汰。不走人身依附道路,不依附于某个人、某个圈子,就难以生存发展,仍然在中国社会中大量真实存在。现实中某些现象有时让我不寒而栗,难道这个国度总跳不出历史的轮回?所以,"七•七•事•变"过去81年,人的独立•自•由,国家的独立强大,也许才刚刚开始。所有中国人都应该深刻反省。历史不是没给我们机会,给过了当时没抓住。现在历史再次给了机会,希望类似"七•七•事•变"这样的苦难史不要再重演,希望类似甲午战败这样一仗输光的历史不要再重演,希望类似大明王朝这样全面彻底崩溃的历史不要再重演。如果上述历史再次重演,我们这个民族就应当被•开•除•球•籍,不要再浪费•地•球资源了。

        吾辈当生生世世,清明•政•治,自强不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即使胜利也不能忘记2018070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tzlp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