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人生目标也会不同。没有目标的人生,就犹如失去航向的帆船;没有目标的人生,就犹如失去希望的前行。
成人有成人的奋斗目标,并从一个个的成功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孩子有孩子的努力目标,并从一个个的成就中实现自己的成长梦想。
值得注意的是孩子正因为还是孩子,所以他们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引导来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
家长和老师引导孩子形成的人生目标,很大程度上会决定孩子的发展空间。
若我们家长和老师只在乎孩子今天考了多少分,为了眼前的分数,急功近利地去补课,孩子最终也会局限于一时的考试分数。
若我们家长和老师引导孩子拘泥于眼前的小利,而是放眼未来,关注自身的完善与发展,将自己的人生目标不断定位在未来,那么,孩子就会终身成长,拥有一个大格局的人生。
这就是为什么要“淡化”成绩,全面发展的原因;这就是要求学校不能公开发布成绩的原因;这就是提倡过程性评价学生的根本原因。
然而,很多家长和老师,特别是落后的农村一线,我们是否注重并引导孩子树立人生目标呢?
请问家长、老师朋友们: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你引导孩子树立的人生目标又是什么?为什么我们大多不太重视目标教育的意义?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不乐观态势呢?究其因,主要是目标无效和感受不到目标带来的成就。
那么,什么才是有效的学习目标呢?
首先,有效的学习目标,应能够调动孩子的积极情绪。
对孩子而言,在某个阶段找到合适自己的学习目标十分关键。这样的学习目标会令孩子感到心动,帮助孩子找到努力的方向,而这个目标最终是否能实现反而并不是很重要。
我们家长和老师忽视为孩子树立人生目标,或者孩子本身也不太在乎人生目标,那就是因为我们都把重心放在了“目标的实现”上。
“实现目标”是结果,我们会排斥实现不了这个结果而放弃。但,世间最美的不是结果,而是为目标而追求、努力的过程,一个真正意义上成长的过程。
作为老师和家长,我们应该尊重孩子为自己树立的目标,即便他们看起来无法实现甚至有些荒谬。老师和家长对目标的肯定,能让孩子产生积极极情绪,为实现目标而努力,这么一来,孩子为自己而设的目标就起到了它应有的作用。
其实每个人给自己设置的人生目标,很大程度只是为自己带来希望的明灯,而不是唯一的奋斗。一个人生目标的结束,恰恰是另一个人生目标的起点。人生就是在一个个或能实现或不能实现的终点目标与起点目标中前行。结果不一定很如意,但过程就是我们的人生旅程,包含着酸甜苦辣。
我们为什么不去引导和关注孩子的人生目标呢?如果所有的人生目标都会实现,那么目标就不称之为目标,而是铁打的事实。
所以,我们不仅仅要积极引导孩子树立人生目标,还要肯定孩子的人生目标,鼓励他们积极追求,勇于为目标而挑战,实现最终的成长。
其次,有效的学习目标,应能够具有可视化的情境感。
孩子突破自己上限的关键,并不是他们的智力和学习能力,而是他们缺乏改变自己的动力。
动力来源于明晰的目标,而很多孩子几乎没有这一明晰的目标。少数有目标的,也仅仅是从身边亲戚朋友家中上大学的哥哥姐姐模糊的描述中产生的。
我们家长和老师,很有必要搜集众多大学的资料及视频,展示给孩子看。更甚至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参加或者举办寒暑假游学活动,带领孩子到不同的大学或者名胜区感受一下,让他们心中对目标留下具体画面。
这些具体画面,在孩子确立自己的目标时,能够起到辅助作用。
就这一点而言,城市发达地区,家长意识到位、条件比较好,参与的比较多,比如数不胜数的“研学旅行”。但是,农村地区就欠缺很多。甚至于出现不支持孩子读书等不良行为。
最后,有效的学习目标,应能够让孩子从学习中找到支撑目标的成功体验。
如果将目标比作海中指路的明灯,那么我们还要找到能够达到这盏明灯所在的灯塔的船。我们更要相信这条船具有期待中的速度,可以驶向未来的目标。
决定一个目标最终能否实现,其实在于当事人能否持续不断地朝着目标去努力。而这个过程的关键则是当事人能否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到当前学习是特别有价值的。
无论价值的大小,只有体验到有价值、感受到成功,在一个个的小成功中树立更远更大的人生目标。如果,孩子没有目标,随心所欲,就没有努力前行的方向,就会造成处处“碰壁”。那样慢慢地,就会灰心和失望。
孩子的信心不是凭空而来的,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增长的。只有确定了目标,才会努力;通过努力,得到一定的成功;因为有所成功,所以产生兴趣。
这样如此循环,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很多时候我们会有一种错误的理解:总以为有兴趣才会学习。其实,兴趣产生于学习,而后又推动学习。
也就是说,越努力学习的孩子才会对学习越有兴趣,对学习越有兴趣才会对学习更努力,如此循环。
所以,孩子的“目标”“努力”“兴趣”“成功”相互依存,最终的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体验,让孩子对更多的人生目标信心大幅度提升。
网友评论